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不要讓都更修法變成銀行美化財報的金錢遊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不要讓都更修法變成銀行美化財報的金錢遊戲

 2018-04-02 11:00
金融業者在都更下的利基,是為都更案建立財務計畫、提供不動產信託,以及為建商和住戶提供融資。《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更計劃放寬融資比率,讓原本融資額度已逼近法規上限的銀行,可以配合都更案件解套。(民報資料圖)
金融業者在都更下的利基,是為都更案建立財務計畫、提供不動產信託,以及為建商和住戶提供融資。《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更計劃放寬融資比率,讓原本融資額度已逼近法規上限的銀行,可以配合都更案件解套。(民報資料圖)

立法院今年將完成三項都市更新法規的修訂。新版法規強調金融業者在都更過程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透過「稅務減免」與「放寬融資比率」兩項工具給予金融業者都更誘因。然而,法規修訂並未解決都更糾紛的問題,使得都更修法方向,更像是讓銀行美化財報的專屬修法。

金融業者在未來的都更過程將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工商時報》日前報導〈都更商機,銀行比建商更有利〉(連結),清楚指出銀行在未來新法規下操作的方向。金融業者在都更下的利基,是為都更案建立財務計畫、提供不動產信託,以及為建商和住戶提供融資。《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更計劃放寬融資比率,讓原本融資額度已逼近法規上限的銀行,可以配合都更案件解套。此外,2017年國內銀行不動產開發信託規模已達7,000億,將來的放寬融資比率與減稅等措施,勢必讓銀行分享到更多都市更新利益。

然而都市更新最大的阻礙,向來是住戶糾紛問題,即使新法規嘗試建立強制聽證機制,但可以預見仍然會有都更糾紛,在這情況下,受益於都更的將會是產權單一的單位,亦即大型法人,將成為都更第一波受益者。《經濟日報》就引述(連結)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的說法,指出都更對產權單一的單位如企業、大樓以及公營宿舍有明顯助益,但對一般住宅幫助不大。

因此這次鬆綁最大受惠者,很可能是都會區的老牌公股銀行,除了都更三法,2017年《商業銀行投資不動產辦法》條文修正後,原本金管會規定銀行不動產翻新後的自用率從50%降為20%,銀行可以出租更多不動產,提高參與都市更新的誘因。信義全球資產當時統計,推動都更的十家金融業者中,便有七家是公股。這些公股銀行參與都市更新,可以活化過去閒置的舊行舍,達成資產重估之餘,還能享有稅務減免待遇。

只是這樣的修法方向,實際上只有銀行因為都市更新,而直接受惠,反而最為急迫的危險與老舊建築物問題,將持續威脅著公共安全,加上今年發生一連串有感地震之後,國人對於「防災型都更」的需求轉強,尤其位於土壤液化高風險區,又擁大量密集老屋的台北市的都市更新,更是刻不容緩。政府除了讓公股銀行帶頭辦理都更之外,就應繼續鼓勵金融業,以財務角度推動都更,擴大不動產信託規模等等。

要讓金融業在都更過程中做出貢獻,政府除了幫產業營造機會,更要控管風險。政府應該要慎重監督財團,預防建商、銀行侵害公共利益。儘管台灣已有產金分離的法律,但去年樺福建設才拿到三信商銀五席董事,還有寶佳集團對永豐金與台新金虎視眈眈,顯見部分大型建商與銀行之間,仍存在緊密連結;而金管會日前拋出讓金融界熱議的「金金分離」原則,更是關係到台灣的公司治理,能否上升到國際一流水準。

政府若要讓銀行成為都更要角,除了都更三法的修訂之外,強化金融監理、斷絕銀行與不肖公司的私相授受管道,才能將產業推上正向循環,保障都更等重大公共利益,不會成為財團的金錢遊戲。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