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 是誰封存核四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 是誰封存核四廠?

2018-07-03 09:21
核四廠燃料棒這幾天就要開始外運,送回美國原廠,也就等於宣告核四廠即將廢除。圖/取自台電核能月刊
核四廠燃料棒這幾天就要開始外運,送回美國原廠,也就等於宣告核四廠即將廢除。圖/取自台電核能月刊

核四廠燃料棒這幾天就要開始外運,送回美國原廠,也就等於宣告核四廠即將廢除。不過藍營有意見,上個月前總統馬英九,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紛紛跳出來,指出近一、兩年,台灣已經實質缺電,導致外人來台投資的意願下降,民進黨卻立法在2025年完全排除核電,非常不聰明,要求核四恢復運轉,否則,北部缺電問題無法解決。

一般人認定這消息,只顯示台灣擁核與反核的對立,反核人士多數人支持民進黨,導致民進黨走向廢核路線,基於政治立場對立,中國國民黨會無條件反對民進黨的政策,因而走向擁核的路線,而所持的理由是核電便宜,又不會釋放二氧化碳,最重要的中國國民黨長期來,告訴台灣人核電相當安全。

核電花相當多成本在核能安全,所以其安全係數相當高,也就是不容易發生核能災變,只是不容易發生並不代表不會發生,反核人士認為蘇聯、美國、日本都發生過核能災變,蘇聯是共產國家情況比較特殊不說,美國及日本的科技都領先台灣一段距離,他們發生過核能災變,台灣必定不會發生是不合邏輯。日本因海嘯發生核能災變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反核人士認為還會有新的因素讓人意料不到,因而堅持反核。

核電不容易發生災變是事實,只是萬一發生災變時其傷害太鉅大,難承受,與一般災害不能同日而語。以車禍、空難、核能災變三項比較,車禍最容易發生,但其結局只是幾個人的性命,空難發生的或然率遠比車禍低,但其結局卻是數百人的性命問題,所以對空難重視的程度,當然遠大於車禍。核能災變則更嚴重,受害者是以萬丶數十萬人為計算單位,更會貽禍子孫,所以更受重視。

以數學機率和期望值的觀念來解說,機汽車車禍發生機率高,損失低,故機率乘以損失所得出「期望值」(在此可稱災害值)低,飛機事故次之,核能則是事故率甚低,但萬一發事故,其災害值大到不得了,也許不是幾千丶幾萬人的災難,而是雙北加宜蘭全毀都可能,到時候,馬英九們和國民黨們,賭得起這把牌嗎?還是動動嘴,選票掃進來就好了?以後的事交給上帝了。

核電當然有其優點,例如可以減碳,只是發生災變所產生的傷害太過於嚴重,雖然其或然率很低。擁核的人認為值得冒這種險,可是反核的人則反對,雙方堅持不下。事實上要不要冒這種險,應該問電廠附近的居民,所以應該舉行地區性的公投,不是全國性的,不應全國人用電,卻由電廠附近的人單獨冒風險。

也因為反核的聲浪太大,造成核四廠「封存」,這是全世界最荒謬的政策,因為核電最重要的是安全,經過封存的核電若再使用,其危險性比老核電廠還嚴重,所以經過封存後,基於安全考量,不應該再重新啟用。核四廠的命運,若大家願意冒風險就啟用,若不願就廢除,就是不能封存,因為封存後再啓用危險性更大,更何況是封存期間,台電要繼續支付核四的人事費及設備費丶維護費,最後還是不能用,是嫌台灣太富有?

最不夠格講話的人就是馬英九,當年就是他封存核四的,造成廢核四的事實,卻要支付維持核四的費用。今日民進黨真正執行廢核四的工作,馬英九說得口沫橫飛,這也很奇怪,既然核四那麼重要,當年他就繼續建核四並啓用就是,為何要封存核四,將台灣人的鈔票當廢紙燒。

當年中國國民黨完全執政,有能力決定核四的存廢,要存要廢都有其理論基礎,就是不能封存,因為封了就不能再用,否則容易出現核能災變。馬英九應該對台灣人說明,當年為何要封存核四?該負的責任不負,反而說三道四的,不像一個卸任的總統。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