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與先生走到了紐約布魯克林的第五大道時,記憶中許多商店櫥窗的大紅小紅又粉粉紅的布置,現在全都綠成一片,才驚覺我們多久沒有出門散步逛街。在這段時間裡,情人節已浪漫地逝去,聖派翠克節正碧綠地撲來,天邊的光也一天比一天長。
聖派翠克節的噶瑪蘭威士忌
即使,紐約仍處隨時可能大雪紛飛的時節,這份綠意卻總能帶給我好心情,讓人有春天可能就在下一個轉角處的錯覺。
「朵,妳看,是KAVALAN威士忌耶!」在那一片綠油油的櫥窗,我看見參與2016年美國飲料測試協會(Beverage Testing Institute)所舉辦的國際烈酒評鑑(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irit),獲得五面白金獎和十面金獎的台灣驕傲:噶瑪蘭威士忌。它和許多在世界上已有悠久歷史與絕佳名聲的威士忌,都穿戴上慶祝聖派翠克節的綠衣裳或裝飾小物,準備好好歡樂一場。
幾乎貼在櫥窗上的我,一直看著KA VA LAN那幾個字,覺得驚訝又開心也驕傲,頓時,家鄉既遠又近…忽然,我傻笑了起來:「這根本就像我和先生的愛情啊!」老愛放縱思緒天馬行空的我,如是想著。
聖派翠克節,一個只紀念不放假的重要美國節日,許多人會藉機瘋狂豪飲一場的日子。想必是噶瑪蘭威士忌的優異品質與口碑,所以被這家酒品專賣店放在櫥窗展示,成為慶祝聖派翠克節的推薦酒之一,於是,本來毫無關聯的愛爾蘭節日和台灣威士忌,就像愛爾蘭裔美國人的先生與台灣人的我,在美國,相遇了。
愛爾蘭代表精品:克萊德戒指
愛爾蘭也有個馳名遐邇的精品,克萊德戒指(claddagh ring)。克萊德戒指是歐洲費德戒指群(fede rings)的其中一種。費德戒指的基本樣式,是兩手緊握在一起,包括兩手緊握的友誼戒、愛情戒、訂婚戒。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fede這個字源於義大利文的 mani in fede,為「承諾要信任和忠誠」的意思。因為兩手緊握有「宣誓諾言」的象徵之意,因此,到了歐洲中古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費德戒指廣為人們喜愛,成了訂婚或結婚戒。現在都柏林的愛爾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Ireland),還有幾只在此時期製作的費德戒指。
雖說,克萊德戒指是費德戒指群的其中一種,然而,克萊德戒指其實是費德戒指更為出色的變形。至於克萊德戒指的確切出現時間,只能說,約在十七世紀;創作者為誰,則難有絕對的答案。而且,直到1830年代,才正式叫做克萊德戒指。
首先,十七世紀時,在愛爾蘭哥爾威郡(Galway)的金飾工匠法倫(Bartholomew Fallon),他的名字首次出現是在珠寶匠馬丁(Dominick Martin)於1676年1月26日所簽署的遺囑中,馬丁將一些製作珠寶的工具交給法倫。法倫一直工作到1700年。現在仍有一些法倫製作的克萊德戒指流傳於世,上頭有他的署名刻字。
不過,另有說法,而且是較受認定的觀點:愛爾蘭金飾工匠喬伊斯(Richard Joyce, 1660~1737)是首先創造現在克萊德戒指基本型的人。傳說約在1675年時,喬伊斯搭船前往西印度群島途中,被阿爾及利亞的海盜所俘虜,變成奴隸,然後被賣給摩爾人(中世紀在今南歐和西非的穆斯林),成了一位金飾工匠的奴工,因而學習了金工手藝。英國國王威廉三世(King William III)派大使到阿爾及利亞,要求該國釋放所有被奴役的英國子民。14年後,喬伊斯被釋放,回到家鄉:哥爾威郡郊外的克萊德(Claddagh)漁村,並帶回被奴役期間所製作的戒指,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克萊德戒指。
喬伊斯將那只戒指給了他心愛的女子,與她結婚,並成為出色的金飾工匠。幾只流傳至今的早期克萊德戒指中,有一只戒指的上頭有喬伊斯的署名刻字。另有三只,也製作於同一時期,上頭有金飾工匠梅爾德(Thomas Meade)的署名刻字。
戴上克萊德戒指,彰顯愛爾蘭認同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1837-1901)的古物研究者威廉瓊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在其著作《戒指之學》(Finger Ring Lore)描述:「兩隻手緊握在一起之類型的戒指,仍然很流行,在哥爾威郡的克萊德村落仍持續使用著…他們幾乎不與外人結婚,只和自己的族人結婚。」
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戴克萊德戒指的意義和習俗傳播至不列顛群島,所以也在這個時期,克萊德戒指正式以此之名為人所知。19世紀時,哥爾威的珠寶商開始到哥爾威以外的地方販售克萊德戒指。到了20世紀,克萊德戒指獲得更多讚譽和賞識。由於克萊德戒指本身就具有珠寶飾品價值,加上又有愛爾蘭身分認同的象徵意義,於是在20世紀末,興起一股對克萊德戒指的喜愛熱潮。近年來,因為世人普遍認為克萊德戒指就是一種愛爾蘭人的身分象徵,所以出現一種加入凱爾特族(Celtic,C的發音是k)和愛爾蘭文化圖騰設計的克萊德戒指。
克萊德戒指有著與眾不同的設計:兩隻手捧著戴著皇冠的心。雙手,代表擁抱。心,象徵愛情。皇冠,則是忠誠。克萊德戒指深為愛爾蘭人或有愛爾蘭血統者(如愛爾蘭裔美國人)所喜愛,視其為愛爾蘭文化象徵。雖然有人將克萊德戒指當作友誼戒,人們通常視它為訂婚戒和結婚戒。
有些母親會在女兒成年時,給她一只克萊德戒指,這像是成年禮,告訴孩子:「讓愛和友誼引領妳的人生。」在愛爾蘭、美國、加拿大和其他移民散居各國的愛爾蘭人,很多人將克萊德戒指當作傳家寶,許多母親會將自己的克萊德戒指傳給女兒,或祖母將自己的克萊德戒指傳給孫女。我的先生則在其父親過世後,接下了父親的克萊德戒指。
克萊德戒指有個特別之處:讓人們以戴戒指的方式來傳遞感情狀態:
戴在右手無名指,心的底端指向手指尖:單身,可能在尋找愛情。
戴在右手無名指,心的底端指向手臂:在一份感情關係裡。
戴在左手無名指,心的底端指向手指尖:已訂婚。
戴在左手無名指,心的底端指向手臂:已結婚。
不過,由於戴克萊德戒指還沒形成長久的傳統,並且另有一些不同之戴克萊德戒指的方式和意義解釋,因此,尚未有所謂「戴克萊德戒指的傳統方式」的絕對說法。目前,最普受認同的是以上四種戴戒方式與代表意涵。
沒有皇冠的芬尼亞戒指
另外,有一種沒有皇冠的芬尼亞克萊德戒指(Fenian Claddagh ring)。從芬尼亞(Fenian)這個字就可約略猜到為什麼這是沒有皇冠的戒指。
芬尼亞運動(Fenian Movement),就是愛爾蘭要脫離英國統治的獨立運動。因此,除去克萊德戒指上的皇冠,就有拿掉對英國王室效忠的隱喻。不過,當初克萊德戒指的設計,皇冠並不代表對英國國王或皇后效忠之意,反而較可能是代表古代愛爾蘭的國王。
究竟那頂皇冠是代表英國或愛爾蘭的統治者,在愛情的世界裡,恐怕不是重要的議題;人們要的是愛人的忠誠,不要影響他們生活的可怕政治。所以,人們寧可選擇克萊德戒指,認定那是愛情裡的忠誠皇冠吧。
細細再想,誰要只有友情和愛而沒有忠誠的愛情和婚姻呢?尤其,因克萊德戒指出現在前,芬尼亞克萊德戒指出現在後,「拔掉皇冠,就是摘掉忠誠」,應是強烈的直覺感受,任憑再多美麗政治情懷之解釋,也贏不了眾多情人的芳心。這大概是芬尼亞克萊德戒指一直未如克萊德戒指一般受到歡迎的緣故吧。
很多人常問我:「異國婚姻不難嗎?」我總反問:「在這世界上,誰的婚姻沒有一丁點困難?」
那年,收到克萊德戒指時,我在愛情的甜蜜裡,快樂地覺得人生更美好而明亮了。後來,當先生與我戴著克萊德戒指一起生活時,真切體會了,若想要婚姻生活常常甜美如蜜,就要像蜜蜂一樣勤做工,不間斷地學習當對方的忠誠好友和親密愛人。這是我從克萊德戒指看見的,不是秘密的愛情秘密。或許,這就是克萊德戒指為世人喜愛的原因,它帶著讓愛情繼續美麗的箴言。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