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補貼無法讓養殖漁業翻身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補貼無法讓養殖漁業翻身

 2019-11-01 13:46
作者認為:不要選舉到了才來發紅包,相信養殖業者不會買單,養殖業者更需要的是能把辛苦養出來的魚賣出去且賣得好價錢,可以自力更生,不需處處仰人鼻息,誰有能力做到,業者就會支持誰! ​圖/Wikimedia Commons@Narek75
作者認為:不要選舉到了才來發紅包,相信養殖業者不會買單,養殖業者更需要的是能把辛苦養出來的魚賣出去且賣得好價錢,可以自力更生,不需處處仰人鼻息,誰有能力做到,業者就會支持誰! ​圖/Wikimedia Commons@Narek75

選舉到了政府官員四處發紅包,繼農業大灑幣後,農委會主委再度開出4年100億的預算(未見詳細的評估),要來翻轉台灣養殖漁業,主要還是用在各項補貼(如魚塭補助、產銷履歷補助、冷鏈加工補助、養殖用電優惠等)及漁業基礎建設(未定),這樣的作法不僅未能對症下藥,也不符合國際趨勢(可能涉及不當補貼),想靠100億翻轉台灣養殖漁業難如登天,難怪會遭到外界嚴詞批評是為了選票。

人類仍以稻米、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食,唯因陸地受到濫墾濫伐、耕地面積縮減、土質惡化、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流失等影響,已難滿足未來人類糧食需求,因此占地球面積70%的海洋,遂成為人類未來食物的重要來源,水產作為人類食物供應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根據統計2018年全球水產產量為1.788億公噸,主要來自捕撈漁業(9180萬公噸)和水產養殖業(8700萬公噸),約占人類每年消耗動物性蛋白質量的17%,也為全球12%的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貿易額高達1659億美元。隨著全球人口數量增加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全球對水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而海洋捕撈業隨著世界海洋捕撈壓力的持續增加,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狀況日益嚴重, 導致海洋漁業資源不斷衰退,加以氣候變遷可能會對熱帶地區的魚類資源產生負面影響,海洋捕撈總產量進入零增長的徘徊期,未來水產品預期增加的部分,很大程度需要靠養殖漁業來生產供應,養殖漁業產量將超越海洋捕撈。不過養殖漁業發展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必須對水土資源有效利用、健康魚苗供應、魚粉穩定供給、藥物使用(疾病已成為水產養殖成長的主要制約因素)等做好有效的管理。

根據研究指出,魚類遺傳育種和基因改良的研究,對養殖漁業持續發展及提高水產養殖產量至關重要,不過目前供做養殖的600多種水生物種,以野生魚類為主,鮮少使用馴化品種,這與畜牧業和作物生產,廣泛使用改良品種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積極推動負責任和可持續的利用水生遺傳資源的方式,將重點放在長期有計畫的選擇性育種計劃上。當然無論運用傳統育種或運用先進的生物技術,業者使用良好養殖規範(good farming practices)如適當繁殖方法、維護魚苗健康、種魚管理及避免近親繁殖等等,對促進養殖漁業發展亦屬必要。

而台灣過去在水產遺傳育種上表現相當出色(如台灣鯛、九孔、石斑等),也花費17億元新台幣成立國家級水產種原庫,只是這些年國內養殖漁業正遭遇魚種基因劣化、疫病困擾、藥物不當殘留、外銷市場開拓不易等問題,產量及規模已經大不如前(2018年養殖總產量為28.39萬公噸,產值為369.53億元台幣),年產量超過一萬公噸的種類屈指可數,在遺傳育種方面少有傑出成果,國家級水產種原庫亦未發揮應有的功能,此與國家領導人對於漁業不重視,所用非人,研究經費嚴重不足及人才短缺,有相當大的關係,得過且過。

蔡政府平日不關心養殖漁業,只有選舉到了才來發紅包,相信養殖業者不會買單,比起給紅包養殖業者更需要的是能把辛苦養出來的魚賣出去且賣得好價錢,可以自力更生,不需處處仰人鼻息,誰有能力做到,業者就會支持誰!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