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的政論節目「政經看民視」在討論了兩週的「兆豐案」後,於9月16日特別以影視歌文化為主題。雖然來賓(余天、李坤城及政論名嘴)只是談談過去半世紀在威權政治下影視歌星的遭遇,在以政經掛帥的談話節目中,到底還是碰觸了一般媒體上非主流的「台灣文化」,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要談甚麼是台灣文化,先得說說甚麼是「文化」?我曾為文化下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定義:「文化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智慧累積,文化是那些能喚起歷史記憶、反映時代精神的事物與思潮,舉凡宗教、信仰、儀式、文學、音樂、繪畫、建築、舞蹈、戲劇、風俗等,都是構成文化的要素。」1 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甚至一個村落或一個城市都可能擁有其文化特徵。
那麼甚麼是台灣文化?過去很多台灣人說不出來,甚至有些人覺得台灣沒有文化。事實上,台灣文化非常豐富,非常有特色,之所以人們口中說不上來,主要在研究太少、老師不懂、學校不教,民眾也搞不清楚。舉例來說,近二十年來,政府終於體認到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的重要文化資產,成立原住民委員會、積極推動各項措施。但我們全民都能說出所有族群名稱和分布地區嗎?面對外國朋友,我們能滔滔不絕講上半個小時有關原住民的風俗習慣、歌謠舞蹈或民族特性嗎?
再談歌仔戲,近年來政治人物、知識份子也終於認同歌仔戲是台灣的重要文化,但大家轉為重視可能只是看到表面上的原因:因為歌仔戲曾風行數十年、為民眾所喜愛;因為過去被威權政府強力打壓,民主化後應該要提升其地位。至於歌仔戲的起源、發展,它在酬神祭祀、社會教化、語言聲韻、文學戲劇、音樂象徵、歌樂即興上的文化內涵,以及隨著媒體發展的蛻變求生的價值在哪裡?能理解的人卻寥寥無幾。
任何文化的形成跟建構,都跟人和土地息息相關,人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行動、思考,慢慢形成了此地的文化,而這些文化需要做調查、研究、分析、紀錄,台灣研究雖然這二十年來數量大增,比起歐美文化大國,仍屬起步太晚、速度太慢、層面太淺、數量太少,像上述的原住民習俗、傳統歌仔戲,若非已有相當的研究,我們哪裡能理解到它的文化內涵?更遑論將其轉化為認同的根源。
比起國民黨,民進黨自許是本土政黨,應該深刻理解,馬英九為了遂其統一的理想,在過去八年,無所不用其極、火力全拼的在壓抑台灣文化,企圖消滅台灣認同。而台灣最嚴重的危機,就是在此。現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了,經濟、外交、財政固然重要,面對台灣文化的提升,更是當務之急,應積極在研究調查、深化提升、活化延展、教育推廣有更多的作為,而不是只做表面工作,舉辦幾場大型表演活動、鼓勵藝術創作、補助傳統藝術傳習而已。
要讓台灣文化成為我國的基底和特質,工作千頭萬緒,執政者須謙虛面對文化,避免自以為是,覺得讀過幾本書、參加過幾場藝術活動,就能暢談文化。文化不是這麼簡約、這麼廉價!文化蘊藏了無數先人的智慧與生活體驗,須深入研究、分析紀錄,再轉為學校教材,或編為深入淺出的圖文提供給民眾。我們看到有外交官談觀光,只會說美食、好吃,無法觸及飲食文化的內涵;我們看到大多數電視新聞,只會播播警察局、消防局提供的社會新聞影片,而毫無文化內涵;我們看到各項青少年藝文比賽,大多數的參加目的只在升學點數,不在藝術涵養;我們看到經紀公司花了大筆經費,邀請國外演奏團體,從不要求演奏一首國人作品,全場節目都在推廣歐美文化。
請民進黨政府急起直追,虛心向台灣文化研究者求教,擬定政策、積極實施,讓台灣能夠永續經營、永久屹立。
1參閱民報2014.9.8拙作〈打造一個能「喚起歷史記憶、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化城〉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