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飛抵柏林,與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緊急約談。這無疑成了國際共同關注的新聞焦點,問題是王岐山訪問德國,媒體報導幾乎是三言兩語,蜻蜓點水,不知就裡。王岐山是分別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會面,但德新社只提了王岐山與總統會談內容:中美貿易衝突與歐洲選舉之後的局勢。卻一字未提與梅克爾的會談內容報導與透露,等待了幾天仍然無果,說明了什麼呢?不好說還是不可說?難以啟口還是避重就輕?欲蓋彌彰還是談判無果?
中德關係危機彌彰難遮
中德關係出問題,這已不是新聞了。我們曾在《民報》撰文〈台灣的外交生機在復活〉,文中寫道:「現在看來『全球典範』的中德關係背後,也是暗流洶湧,問題多多,近來的中德關係急速冷卻,從兩件事上便能一目了然……」
一是中德在「武力統一台灣」問題上的嚴重碰撞。二是敏感的「一帶一路」,德國這裏使用的是「新絲綢之路」。
在針對習近平元旦〈致臺灣同胞書〉時,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明確表示,德國政府將秉持過去立場,向中方代表清楚表達「德國無法接受用武力威脅台灣的作法」。「臺灣問題」顯然傷及了中德的原則。此問題一直被中共視為內政,它國不得染指,德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公開表態了;且表態的官方層級突破了近十年來的新高與最高;甚至瑪斯外長還希望修改歐盟議事規則,就此問題達成歐盟共識。對中共來說,豈不是公開在打臉嗎?情何以堪?
在「一帶一路」的問題上,總理梅克爾與外長瑪斯都有質疑,瑪斯外長明確指出:「中國在通過經濟政策尋求其戰略利益」,言下之意是憂慮與批評中國實行新殖民主義政策,這又是觸到了中國的痛處。
還有其三,去年年底德國聯邦議會一場有關新疆人權問題的討論也觸怒了北京政府,批評中國在新疆再教育營裡任意關押了可達一百萬的維族人。為此中國駐柏林大使館致信德國政府和聯邦議會,對聯邦議會有關新疆人權問題的討論不少十分不滿,瑪斯外長為此飛抵北京交涉與討論。
染指「香港問題」雪上加霜
雖說有「事不過三」之說,但中德關係的碰撞,看來是過不完的坎與關。
先別說中德關係傷痕一時難以彌合,誰知近日卻又添新創傷,據2019年5月22日媒體披露:德國一年前給予香港「占中」活躍學生黃台仰和李東升政治庇護,這消息即刻引起了中國政府系列反應,首先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表態,批評德國政府干涉中國內部事務。其次,5月24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召見了德國駐港署理總領事施密特(David Schmidt),就兩香港居民獲德國政治庇護一事表示強烈反對和深切遺憾,並指該做法會使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的國際聲譽受到不合理的損害。
據德新社消息,中國外交部還召見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公使,當面交涉與敲打。這一件件一宗宗事件,都成了中德關係摩擦與碰撞點。
看來所謂「全球典範」的中德外交關係,顯然是蕩然無存,演化成眼下的「一地雞毛」了。
王岐山出馬的玄機
王岐山緊急飛抵柏林,說明中德關係事態嚴重,按慣例這是王毅外長的職責範圍,去年年底關於維吾爾「再教育」集中營爭執,德國瑪斯外長飛抵北京與王毅見面討論,這次應該是相同的情況。
若王毅難以處理的外交大事,按過去的慣例由楊潔篪出面進行外交斡旋,楊雖說不再兼任國務委員,但他還是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楊無疑是作為習近平的外交助手在任。此次,楊潔篪卻依然按兵不動,直接由王岐山飛抵柏林,面見梅克爾總理,這無疑為外界提供至少這麼兩點資訊:
1、王岐山是代表習近平飛抵柏林,與梅克爾總理磋商與協調。
2、中德關係的創傷性炎症還在繼續發作,狀況嚴重不容小覷。
「危機大臣」斡旋效果微妙
王岐山的符號特徵,無非是兩條:其一,一直被外界稱為中共高層「救火隊長」,或者「危機大臣」,在朱鎔基總理時代,是他麾下的左膀右臂,替朱處理危機事件,比如處理當年廣東省、香港的連環債務積案。故被中國媒體譽為「救火隊長」。2002-2003年時期,中國非典時期(SARS事件),王岐山被緊急任命為北京市長,處理非典危機事件,故又被譽為「危機大臣」。其二,王岐山是習近平的親信與軍師,上世紀6-70年代,他們是中國知青上山下鄉那一波,王與習都去了延安插隊落戶,他們曾是同床共枕的難兄難弟。習近平被中共內定接班胡錦濤時,王岐山正式成為習的軍師。中共「19大」,「18大」的常委們到了「七上八下」的退休線,清一色全體下課,而轉年的全國「人大」會上,王岐山卻被習近平任命為國家副主席,一起退休的常委們,也只能望眼欲穿——乾瞪眼。
王岐山是中共處理危機事件的最後一張大牌了,他的出馬赴德,說明「中德關係」裂痕在加劇。他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會談,顯然不是重點,只是場面上的文章。而與梅克爾總理的會談,才是涉及中德問題的癥結,問題是媒體隻字未提,說明了什麼呢?
若雙方達成某些共識,通常會「敲鑼打鼓」的彰顯會談成就,雙方三緘其口,無非表明了一點,磋商未果,難以達成共識。
仔細審視「中德關係」觸礁點,「一帶一路」是國家利益與地區利益,德國作為歐盟老大,不可能以犧牲歐盟共同原則與利益,去交換中德經濟利益。關於維吾爾「再教育」集中營事件,及給予香港學生的政避事件,所涉人權問題,對傳統的民主國家來說,這些均不能以政治、外交與經濟取代與彌合。「武統臺灣」更是不能被現代政治文明所接受,俄羅斯不行,中國也不行,德國這樣的民主國家,理性而公正,這是絕對不能做交易,梅克爾總理與川普總統不是一路人,她屬於維護和遵循傳統的價值觀,堅持理性、公正與原則的政治家,對於中國集權統治,及違背人權公約的那一套,她是絕不會屈服與妥協的,這些不容以經濟利益作交換,或者說是取代。
更何況,德國的政界與知識界,也不會同意與接受德國政府喪失原則的做法。相反的敦促政府堅持原則的聲音不絕於耳。比如:綠黨外交事務專家特裡廷(Jürgen Trittin)認為梅克爾應敦促北京尊重人權,並要求梅克爾「不應回避諸如新疆教育營等人權問題。」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