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工受孕心事誰人知?雙多胞胎更苦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工受孕心事誰人知?雙多胞胎更苦

文/台北市雙胞胎協會提供

2017-08-02 14:37
孕期經診斷為雙多胞胎,懷孕過程需要更多的照護。圖/網路公有領域
孕期經診斷為雙多胞胎,懷孕過程需要更多的照護。圖/網路公有領域

政府擔心少子女化,甚至鼓勵人工生殖,但是人工受孕的過程是辛苦的,有身體健康的風險,也有心理負荷的風險,擔心萬一做人不成功,外界的若干誤解,譬如醫師植入胚胎時總希望多幾個成功機率大一些,但是有無被告知容易懷雙多胞胎,或許要面對需減胎的衝擊;懷孕過程飲食、行動與單胞胎大不同,有無被告知?從孕期就開始多倍的花費譬如產檢等等。每個受孕家庭都需幫忙,甚至夫妻家人相處,如何接受寶寶來到,教養溝通等等,這些心理與社會問題在人工生殖層面中,是沒有被注意到的。

請聽聽雙胞胎協會成員的心聲:

會選擇人工受孕的夫妻,基本上都會經歷過一段不算短的所謂身體調養階段,不論是中醫或者西醫治療;另外還有一些族群是夫妻任一方在生理上自知有受孕困難,就會提早凍卵或凍精等的醫療選擇,這兩類族群最終都會選擇人工生殖技術來擁有小孩。

進行人工生殖,對媽媽來說,真的是很難形容的感覺,不斷的內診、打黃體素、全麻取卵、半麻或全麻植入胚胎、持續打針穩定著床,心驚膽跳的臥床兩週,開獎當天是喜極而泣還是痛哭落淚,這些生理心理的折磨與轉變,即便是枕邊人都很難體會。

在就診的過程中,醫生會聲明雙多胞胎的異常機率以及早產等問題,但對好不容易成功受孕的準媽咪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寶寶可以任意被取捨,心理的煎熬無可言喻。

婦產科醫生在面對自然受孕與人工受孕的雙多胞胎媽咪,在醫囑上也會有些許差異,孕期當中,依舊不停歇的打黃體素,早產的可能、器官發育不全的可能、雙胞胎輸血症、甚至連體嬰等等,都是生雙多胞胎的家庭在整個孕期中一直得擔心與注意的,甚至為了讓寶寶在子宮裡多待幾週以讓器官發育,所費不貲的自費安胎藥等,即便身體抗拒也咬牙苦撐,這都是媽咪對雙多寶無限的愛!

人工生殖技術是現今醫術的劃世紀成果,但社會普遍對人工生殖的認知錯誤與偏見,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傷人而不自知(譬如看到雙胞胎,劈頭就問是做的嗎;甚至是強摘的果子不甜等話語);或認為是有錢人才會去做。而政府面對少子化議題,雖試圖跟上時代潮流,補助部分族群(低收入戶)的人工生殖費用,卻讓人民無感甚至反感,不禁懷疑:政府,你真的知道人民要的是什麼嗎?

台北市雙胞胎協會這次提出連署邀請與政策要求,我們爭取的不只是雙多胞胎的福利權益,我們更是要開第一炮,要求政府重視少子女化議題,全面性的審視現今所有的婦幼以及幼教政策,公平性地對待所有族群,包含雙多胞胎家庭的困境,不要以偏概全只以單胞胎思維預想,如此,才是真的體民所苦,才有機會反轉少子女化的國安險境。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