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1950年7月8日,出生於台中市,台中一中畢業後考入台灣大學醫學院,1974年醫學系畢業後只做了短短二個月的醫師,就選擇了棄醫從文的道路,他認為「當醫師」可能是一種「劫難」,而揮起文筆走向文化的戰場或許是生命的挑戰,他可以說是台灣醫界送給文化界的大禮。就像中國的魯迅,年輕時就讀醫學院未畢業,就選擇投入挑戰中國醬缸文化的新文學運動,徹底批判封建社會的阿Q人性,掀起驚天動地的心靈文化改革浪潮。王溢嘉雖然不是像魯迅那麼激烈的文化造反作家,但他對台灣的心靈反省作品是溫和的、深層的、持久的、廣闊的進到各年齡層的讀者,他不只是自己創作,也翻譯許多國外的文章,他也辦雜誌如健康世界,也從事出版如野鵝文庫、周邊文叢,他更常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也經常巡迴各處演講與年輕學子和社會大眾互動,可說是非常受歡迎的大眾作家,甚至不僅在台灣連其他華人社會的地方也擁有不少粉絲和讀者,不少作品甚至被中國北京的出版社發行到各地,可以說是一個知名的台灣作家。
王溢嘉在高中時代就已經喜歡寫作和投稿,進入台大後曾任台大「大新社」社長,主編台大的學生刊物,當時與台大醫科的楊庸一、鄭泰安、文榮光及台大法律系的洪三雄、陳玲玉、周弘憲、台大哲學系的孫慶餘、土木系的洪清森、經濟系的林嘉誠…等人是校園中學生刊物的重要寫手。在醫學院畢業前當實習醫師時,他寫了一系列實習醫師手記的文章,探討生命和死亡及醫者的角色。畢業後他除了繼續寫作,開始投入「健康世界」雜誌擔任總編輯,這本刊物是集合當時台大一群關心大眾健康教育的醫師共同合辦的刊物,出刊後引起社會極大的迴響。王溢嘉是唯一不兼醫師臨床工作的專職編者和作者,幾乎包辦了刊物重要內容的策劃和邀稿,他也譯介了許多科學新知識和大眾醫學健康相關的文章。後來他自己又成立了出版社,也辦了「心靈」雜誌,出版了「野鵝文庫」和「周邊文叢」一系列叢書,至少有七十本以上的著作問世,他有的作品被選入國中的國文課本,所以幾乎台灣的國中生都讀過他的文章。而他寫的書曾獲選中國時報開卷版度度10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全國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獎項,可見他的作品受到歡迎的程度!
王溢嘉選擇了和別的學醫者不同的道路,這條路只能獨行而且人跡稀少,他說:「我希望我的路上有風有雨,路的盡頭在雲深不知處;現在我就走在這條路上,在路的終點,我希望能像林布蘭特說的:「獨自一人…,但最後得了勝。」幸好他的夫人嚴曼麗女士也是文化人,對他的棄醫從文不僅沒有抱怨還給了最大的支持,他們擁有一對寶貝兒女,都像他們夫婦一樣有獨立自由的個性和藝術文學的才華,對王溢嘉來說他永遠沒有後悔自己選擇了「棄醫從文、最後得勝」的這條不歸路!
王溢嘉的夫人嚴曼麗女士也是文化人,對他的棄醫從文不僅沒有抱怨還給了最大的支持。圖/擷自王溢嘉臉書2014.5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