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劉峯松全集:2重返歷史現場》導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劉峯松全集:2重返歷史現場》導讀

 2021-02-27 10:30
作者劉峯松與其著作。 圖/擷自劉峯松全集,民報合成
作者劉峯松與其著作。 圖/擷自劉峯松全集,民報合成

本集《2.重返歷史現場》,書名仍由發行人、也是愛妻翁金珠所訂,內容有筆者探討台灣史、台灣生態與人文環境、島國民族性、外國人在台灣及彰化史地等文稿,共四十八篇。其大要如下:

第一部分、台灣人應知台灣史

首先收入登載於1979年8月16日《美麗島雜誌》第三期的〈一千八百萬人的台灣史〉。本文是台灣在戒嚴時期首度以台灣人觀點在國內公開提出完整論述的台灣史觀。原擬投稿該雜誌第二期,但該社編輯委員內部討論很久,延至第三期始登出。時任編輯委員的黃煌雄曾告訴筆者他讀過兩次,頗為肯定;多年後曾任立法委員的邱垂貞,提及此文,亦表讚賞。至於一般讀者有人直到現在都尚有印象,可見迴響不小。然而1980年4月14日中央日報卻以社論抨擊,而五十二期《疾風雜誌》亦加入圍剿。咸信此文為1981年筆者被以「煽惑內亂罪」坐牢的背後原因。

其次收錄〈台灣人的歷史使命—與青年談四十年前台灣一大事〉,此文係1987年受邀擔任教會長青領袖研習營講師的演講稿。所謂「台灣一大事」,就是指「二二八事件」;同年7月登於台灣教會公報,8月復登於《使者雜誌》。

至於另外三篇:〈兩本同情台灣人的書〉、〈不為復仇的書嗎?〉、〈每個政權都有一套《台灣通史》版本〉,是筆者以「書呆子」為筆名,在《新潮流雜誌》闢有「書呆子專欄」所留下來的。所指「兩本同情台灣人的書」,一為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所著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一為美國人Andrew J. Grajdanzev的《今日台灣》(Formosa Today),都值得台灣人熟讀。至於〈每個政權都有一套《台灣通史》版本〉,係指不同時期、不同政權出版的《台灣通史》,筆者在文末稱:該書「已廣被用來做政治宣傳和政治服務了。不僅華夷爭相用之,即『統』、『獨』亦各取方便」。

第二部分、生態、人文環境不容破壞

收錄〈你過著「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日子嗎?—國民黨統治下台灣公害問題面面觀〉,是1985年11月為翁金珠競選省議員所擬的文宣—〈蔣總統,我要講話〉,談當時十項公害問題。〈生態與鄉土〉一文,發表於1986年12月1日出刊的台灣教會公報,除分析當時的空氣污染、林相破壞、平地公害、河川污染、海洋污染、核廠公害外,並提出解決的意見。該文發表後,柯旗化主編的《台灣文化季刊》第三期,亦要求轉載。另外,〈獵場—弱肉強食的世界〉一文,發表於自由時報,揭露玉山花蓮公園已變成「警察的獵場」。〈『它』為什麼是代表皇后的建築?〉係自立晚報邀稿,筆者認為位於總統府對面、今「自由廣場」右側的原「赤十字社醫院」,不應拆除,更不應成為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台灣鄉土全誌》為花松村所著,一般民眾但知花松村屢戰屢敗、鍥而不捨地參加競選,卻不詳其積年累月埋首於鄉土研究,始有此鉅著問世。筆者獲邀為其鉅著撰序,深感榮幸。

2000年9月,筆者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頒與「文耕獎」殊榮,當年並隨團赴美、加參訪,團員所撰報告—〈故鄉的愛不能禁止〉,值得大家分享。至於〈從天空看台灣更漂亮〉—係為2011年發行的「飛閱台灣月曆」所撰;另為張良澤教授鉅著《日治時期的台灣風景明信片全島卷》所撰序文,提到「風景明信片也是台灣文獻,但應該說它是寶石,更值得珍惜、珍視。」不論是月曆上的「台灣」,還是風景明信片上的「台灣」,看過後,都會讓愛台灣的人「陷入不可名狀的情緒之中」;想到或看到「台灣」,又豈容我們隨便破壞它的美麗呢?

第三部分、島國人民的民族性

發表於1982年2月1日《亞洲人雜誌》的〈台灣民性四論〉,是筆者坐牢時(1981年3月—1984年7月),以「金套房居士」為筆名,由獄友李敖大師用他的特殊管道送出獄外發表的。想不到七、八年後,李大師在《世界論壇報》撰〈台灣人的「功利」性格〉一文回應,他說:「我與峯松不見多年,今早由台灣人性格想起這個令人懷念的老朋友,乃筆記台灣人怎麼論斷台灣人如上,聊誌因緣與墨緣。」現在均收入本書。

〈台灣女性流著呂后的血液嗎?〉此文是筆者回應日人山根勇藏在《台灣民族性百談》一書中,有一篇提到「台灣女性的殘忍」,竟說:「台灣女性流著漢高祖呂后的血液」,筆者不以為然,認為山根有失公平與厚道,無法苟同、予以反駁。

〈門外檳榔新作花〉、〈檳榔文化『結』和吐痰文化的悲劇〉二文,是筆者不護短,對台灣人愛嚼檳榔、愛吐痰的劣習,有所反省、並感到憂心而撰;尤其最近讀到兩篇聯合報,一為羅真記者報導:「26%吃檳榔國中生,7歲以下就吃過」(2019年7月27日);一為陳婕翎記者報導:「口腔癌新發生個案逐年增加,廿年間每年新增從二千多人攀升至七千多人,罹癌人數增加兩倍。」(2019年12月29日),更是令人感到驚訝與難過。

以上是筆者討論台灣人民族性的幾篇文章。

第四部分、比台灣人更愛台灣

筆者在《關懷雜誌》寫了不少文章,並闢有「比台灣人更愛台灣」專欄,計撰寫〈「切膚之愛」的蘭醫生媽—連瑪玉女士〉、〈左手做事不讓右手知道的施照子女士〉、〈徘徊東京街頭的郭佳信神父〉、〈掛號收一塊、藥費收兩塊的醫學博士—黎安德修女〉、〈讓嘉南民眾念念不忘的八田與一〉、〈台灣最美麗的「土公」—白寶珠姑娘〉、〈為台灣說話的矢內原忠雄〉、〈國民黨推翻了巴爾敦先生〉等共八篇。論職業,有神父、修女、醫生、教育家、工程師……,而論國別,有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讀者反應佳,林衡哲醫師甚至鼓勵筆者繼續寫,以便出版專書。其實,愛台灣的外國人相當多,筆者只寫了一小部分。筆者不寫,至今仍有很多人寫;在這塊土地上,感人的事蹟真的不少。除上述專欄外,也為好友陳俊宏兄的大作《重新認識馬偕》一書寫序,因馬偕與台灣的關係更早,所以此序文列首篇。

值得一提的,筆者晚年另寫了四篇稻垣藤兵衛的介紹,即〈把愛與正義注入台灣的稻垣藤兵衛〉、〈「人類的使徒」稻垣藤兵衛—兼述松丘傷感有趣的自白〉、〈稻垣藤兵衛年表〉、〈《賽德克‧巴萊》之外的兩個被遺忘的日本人〉。其中「年表」部分,張良澤教授提供文獻協助;文章與年表均獲日本學者重視。筆者知道有「稻垣」這號人物後,除閱讀相關資料外,並實地勘查相關地點,頗自得其樂;而無形中也受到影響,成了一位「老左派」。在〈《賽德克‧巴萊》之外的兩個被遺忘的日本人〉,稻垣之外,就是塩月桃甫。後者資料主要取自劉學穎在其《日治時代台灣美術史系統源流》一書中的發現,該書由魏德文的南天書局發行。

最後一篇〈華麗島美談—讀《從台中双冬的疏開學校到內地復員》繪卷內文有感〉,該繪卷與譯文均由張良澤教授提供,2006年12月由台灣文獻館出版,2019年並經「讀書共和國」出版社再版。繪卷作者塩澤亮,於1945年8月15日早晨,知道日本已經無條件投降,眼看在台灣的日本教育即將結束,竟下定決心:「只要還有預算就繼續到底,從血染芝山岩為開始的本島教育,讓它結束於双冬。」即決定繼續奉獻心力於台灣教育。像這樣的日本老師,令人感念與愛戴,筆者文中讚嘆:「在他的人生大戲中,此時演了重頭戲,劇力萬鈞,非常震撼。」

第五部分、半線(彰化)情懷

筆者生於彰化、長於彰化,現在老了還住彰化,對古稱「半線」的彰化縣,感情特別深。由於一生狂熱於蒐購台灣文獻,1995年4月,並將數十年來陸續蒐購的數萬冊圖書捐出,成立了「財團法人半線文教基金會」—附設「台灣文化資料中心」,自己經常有閱讀機會;而在此之前、即1991年3月,經陳勝道醫師捐資發行《彰化人雜誌》,共出版27期,期間又常需撰文及辦理導覽活動,所以對家鄉彰化知之甚稔。此部分,經整理出16篇拙文,包括介紹歷史的有:〈彰化縣的誕生〉、〈象徵大團結的城〉、〈一座象徵團結的城〉、〈平埔文化〉、〈平埔婦女的一生〉、〈消失的平埔族〉。其他介紹港口、溪流、溝渠,有〈報憂不報喜的浩浩濁水溪〉、〈鹿群呦呦的港—台灣文化層中的鹿港期〉、〈我們弄髒了妳(詩)〉、〈搶救柳溝—一個水污染個案工作報告〉及相關的一篇演講稿〈鄉土與生態〉。另外,為長期一起從事彰化縣環保運動、卻英年殞落的余桂枝女士,所寫的一篇悼文〈先憂者先走,先走者先得—悼余夫人桂枝女士〉,亦收錄在內,以資紀念。

至於其他「地方事」,計有〈二二八事變中的彰化冤魂〉、〈員林公園記事〉、〈縣立員林醫院病得不輕〉等三篇,均為採訪與觀察紀錄,無法割捨。去年(2018年)半線文教基金會辦理「30+30員林女性之美活動」,筆者撰寫〈員林女性之美活動緣起〉,引用日本大文豪西川滿所寫的〈員林的女人〉一詩,詩中盛讚員林的女人把「豐潤的橘子裝入籠內」後,「輕快地走著」,露出「雪亮的眼光」,並稱為「台灣最甜美的微笑」,也是令人最喜愛的「蠱惑的女人」。該活動並作為員林鎮升格為員林市三週年的獻禮;感謝她們數百年來為員林、為彰化、為台灣所做的犧牲奉獻。

此外,筆者是人家的「三女婿」,談到岳母,說來話長,感慨良多。「記得第一次跟丈母娘見面時,她事後對愛妻說:『個子是小了點。』我岳父身高180公分,大家看到我們的結婚照,站在岳父旁邊,我不像個小不點嗎?岳母對我的品評不過就事論事,全無惡意。不久進入議婚,我們男方聲明聘金亮一下後,要全數退,因為裡面有我父親的退休金、也有跟親戚借的,非退不可。我的岳父是好好先生,全沒意見;我的岳母也沒敢吭聲,且一生都沒翻舊帳。婚後不久我得了『大頭病』,一再參加競選,最後觸犯戒嚴時期的『煽惑內亂罪』,還判刑三年六個月,我岳母這一驚應是不小。


作者妻子翁金珠女士家族照。圖/擷自劉峯松全集

我坐牢期間,愛妻『代夫出征』,初期選過兩次省議員都慘遭滑鐵盧,後來總算選上增額國大,又三次以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並當選彰化縣長,不過也有兩次縣長競選失利。經歷各種選戰,耗盡愛妻的人生歲月,且毀譽參半、備嘗人情冷暖,可是我岳母不但從來未抱怨:『你牽金珠走這條路遮呢艱苦。』反而是一路相挺,當她的頭號助選員(至於旗下的助選員,有岳父翁居財及金珠的大姊翁金蓮、二姊翁金玉、大妹翁金滿、大弟翁福成、二妹翁素貞、二弟翁福冠和他們的夫婿、弟媳等等)。有很多男女交往都通不過女方老媽這一關,以致從中腰斬、無法結成夫妻。相較之下,我就十分幸運,大家應該會羨慕才對。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岳母也足以為所有媽媽、所有丈母娘的模範。」(見筆者拙作《堂.吉訶德的愛情教室》〈我的岳母真的很不簡單〉一文,玉山社出版)因此,又以本集獻給這位最可敬的丈母娘和她的家人。


作者因觸犯戒嚴時期的『煽惑內亂罪』坐牢期間,妻子翁金珠『代夫出征』,初期選過兩次省議員都慘遭滑鐵盧,後來總算選上增額國大,又三次以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並當選彰化縣長。圖/擷自劉峯松全集

※本文轉載自《劉峯松全集:2重返歷史現場》(拓展文教基金會,2019.10)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