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機器替代人力與環保意識興起,傳統手工製香原有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製香第二代林慶宇運用工業工程管理的專業,以獨有的客製化及多元模式,重新為父親林錦浪開業40年的「冠德香舖」,走出一條新的經營之道,延續信仰風俗的熱鬧。
一踏入位於龍潭的「冠德香舖」,明亮的櫥櫃、乾淨的走道,一尊尊神像、香品整齊地排放在貨架上,彷彿走進百貨專櫃,林慶宇在門口熱情地招呼來客。在這已超過40年的香鋪,對他來說,不但要延續家業,也想透過更多元的方式,讓這個傳統產業持續傳承。
檢視工法 看見轉型的需要
林慶宇分享,香的原料十分單純,只需要竹子、樹皮粉、肖楠粉和水就能製作。但真正的訣竅是一道道繁複的工序和配香時獨門的調配手法,「從展香、沾水、打底、裹粉到抖香的過程,必須反覆進行4到5次,確保每支香粉分布均勻、無沾黏,才能曬香、染香腳和燙金。」
傳統的手工製香,摘取天然香材且較無添加化學劑;但自從機械自動化大幅取代人工,產出成本懸殊,二來環保意識抬頭,讓傳統製香業面臨經營難題。林慶宇下定決心捲起袖子,運用5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專業訓練,從店面陳設、倉庫分類到業務拓展,併用新世代的視野思索香鋪與製香廠的定位,開展另類光景。
傳統製香工法十分耗時,林慶宇也會從旁跟著父親林錦浪製香。圖/賴智揚
時代淬鍊 老店底蘊新創意
林慶宇認為,從原有打下的基礎再創新,老店才有機會重生。「若以傳統調香的新山和老山檀香為基底,搭配茶葉、混合中藥材加以變化,推出自由選擇香料組合的服務,肯定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引進少量的客製化香爐、神案,憑來客喜好選擇款式,拓展製香的另一條事業;也將老店面裝設LED燈,讓櫃面更加吸睛明亮,一步一步打造專屬品牌的形象和識別度。
近10年的產業轉變,林慶宇不諱言自己也仍在摸索與學習,「過去我們只專注在原有的香品和金紙,直到接觸宮廟文化後,從香鋪本位出發,陸續擴展其他營業範疇,如製作神明的衣服或整理金身,都是新的嘗試。」雖然起初許多長輩不看好,但林慶宇多元的經營方式,不但讓傳統製香業有更多發展的可能,也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獲得父親林錦浪的支持。
傳統製香需要經過多道反覆的工序,才能產製出良好的香。圖/賴智揚
異業合作 拓展香鋪新通路
透過異業結盟,林慶宇讓香鋪發揮的面向更豐富。像是人生告別式的花籃、神明祝壽通用的壽桃、壽麵,改以摺紙的方式呈現,不只價格更為親民、沒有保存期限,更不會有環保與食安問題。再者,林慶宇也與設計廠商合作,使祭儀用品時常保有新鮮感。「不須任何事都自己做、爭第一,借力使力才是長久之計。」新世代的彈性與變通,點出他轉型經營的心法。
林慶宇引進具設計質感的香器。圖/賴智揚
林慶宇意識到,產線已邁入供應鏈帶競爭的新時代,必須跳脫老舊思維,致力專精、客製,才是未來的方向。透過品質的精緻化、需求的客製化、種類的多樣化和銷售的數據化,善用敢於創新的思維力,才能讓製香業繼續飄香。
林慶宇順應時下趨勢,引進具設計質感紙紮品。圖/賴智揚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80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