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心痛!醫界研究:​1/4受虐兒存活下來變重殘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心痛!醫界研究:​1/4受虐兒存活下來變重殘

兒虐案10年增3倍 0~6歲嬰幼兒受害最多

 2017-11-08 17:16
兒虐問題愈來愈嚴重,10年來案例增加3倍之多。圖/取自網站(http://www.childhealth.org.tw/html/e-book_ch4-3.html)
兒虐問題愈來愈嚴重,10年來案例增加3倍之多。圖/取自網站(http://www.childhealth.org.tw/html/e-book_ch4-3.html)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兒虐通報人次自1997年19,147人次,成長至2016年之54,597人次,近10年來增加約3倍之多。林口長庚醫師分析院內案例發現,兒少保病例以0至6歲的嬰幼兒居最大宗,達82%,6成是腦傷,存活者有1/4變成重殘。

案例一:5個月大女嬰小潔失去意識,經外院電腦斷層診斷為右側硬腦膜下出血,轉診到林口長庚治療急診,據送她來的父親說,可能是父女一起午睡時,父親翻身、手肘不慎擊中小潔頭部所致。但急診發現瞳孔不等大且光反射微弱,會診神經外科醫師後,執行腦部減壓手術並移除血塊。同時眼科會診發現雙側眼底視網膜出血,符合所謂「搖晃嬰兒症候群」,所以依「受虐性腦傷」通報家防中心,小女嬰雖然活下來,預後為「腦性麻痺」。

案例二:大約1年後,小潔1個月大的妹妹小美,因為活力差及嗜睡2天,經診所轉診到本院急診,住院前1天曾經發現右側肢體無力。父親自述因覺得小美活力差,所以有把她抱起上下用力搖晃。進行各項檢查後院方依照「受虐性腦傷」通報家防中心,目前小美在兒童神經科門診追蹤,積極復健,希望中樞神經能恢復。

案例三:1歲6個月大的小恩,與2歲6個月大的哥哥,兄妹同時被送至急診,哥哥到院時早已死亡,小恩因昏迷被送到加護病房搶救,兩人皆骨瘦如豺且身上多處瘀傷及咬痕。林口長庚啟動兒保小組,通報家防中心。後來才知她們的父親20歲,母親18歲,早已經被政府列為高風險家庭注意中。住院前,小爸媽因吵架分別離家出走,把小孩託給舅公照顧,舅公9天來僅餵食4塊麵包並曾多次虐打兄妹。

小恩一開始有嚴重脫水和急性腎衰竭,經積極搶救後逐漸回穩。清醒後的小恩非常害怕,常常發呆哭泣,無法與人互動,加護病房同仁們看了十分不忍,常買小玩具、小點心給她,一開始小恩只有看到食物時才肯讓人靠近,2個禮拜後,才逐漸打開心房,開始會和醫護人員玩耍,偶而還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小恩現在安置在育幼院後,有幾位醫護人員利用放假時間去探訪並送小零食及玩具給她,大家都希望小恩可以儘早被領養,在健全的家庭平平安安的長大。

林口長庚將撥款擴大推動兒少保護工作

長庚醫院兒保小組分析院內的兒虐案例,認為兒少保護小組的成立與介入,可以增強對兒少保病例的通報。該院的兒少保病例以0-6歲的嬰幼兒居最大宗,達82%;嬰幼兒受虐傷的部位,以頭部、腦部居多,約60%;兒少保病例各年齡層均以男性稍多,但是青春期以後(12-18歲)女性陡增,原因是性虐待案件增加。

院方統計2001年至2015年,因「兒少不當對待」入住加護病房之「危重症病童」遽增5倍之多,目前平均每個月有5位兒少保病例入住加護病房。「兒少不當對待」的「危重症病童」也以嬰幼兒最多,達85%。傷病部位以腦傷為最多,達57%。

令人遺憾的是,危重症兒保病例預後:「死亡」達10%,「重殘」26%。危重症兒保病例60%須接受手術治療,其中神經外科手術(開腦)達30%。

林口長庚表示將由社服基金撥款730餘萬元,擴大推進兒少保護工作,除了原來兒保小組編制與工作外,也要往兒少保護治療與教育防治中心發展,包括整合推動兒少保護門診、受虐兒少心理衡鑑與治療等方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