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近代醫療傳入台灣的先驅者 馬雅各(1836〜1921)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近代醫療傳入台灣的先驅者 馬雅各(1836〜1921)

 2021-02-10 11:00
馬雅各醫師。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簡介:

馬雅各(James L.Maxwell)生於蘇格蘭,18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科,當年英國杜嘉德牧師(Douglas Carstairs)向英國教會建議開拓台灣為宣教區,並以台灣在醫療需求的迫切為由,希望以醫療傳道方式深入台灣達到宣揚福音的目的。在教會的安排下,1864年具醫師背景的海外宣教士馬雅各由打狗登陸台灣,探尋在台灣宣教的可能性,1865年5月26日馬雅各與杜嘉德牧師一行八人正式來台,於28日從旗後登陸,展開英國長老教會在台灣醫療傳道宣教的工作,成為英國母會在台灣第一位醫療傳道者;該日成為基督教長老會台宣教的紀念日。

1866年馬雅各於旗後創設第一間可容納八名病患的醫館,乃是全台第一間西醫院。直到1871年返回英國前,馬雅各始終專心醫療服務與拓展宣教工作。馬雅各回到英國後,仍心繫未完成的工作,致力著手於翻譯羅馬字拼音的台灣話新約聖經,為台灣文字傳道的先鋒者,對台灣白話字運動與保護台灣語功不可沒,也是其在醫療以外的另一大貢獻。

馬雅各(James L.Maxwell)生於蘇格蘭,18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科,當年英國杜嘉德牧師(Douglas Carstairs)向英國教會建議開拓台灣為宣教區,並以台灣在醫療需求的迫切為由,希望以醫療傳道方式深入台灣達到宣揚福音的目的。在教會的安排下,1864年具醫師背景的海外宣教士馬雅各由打狗登陸台灣,探尋在台灣宣教的可能性,1865年5月26日馬雅各與杜嘉德牧師一行八人正式來台,於28日從旗後登陸,展開英國長老教會在台灣醫療傳道宣教的工作,成為英國母會在台灣第一位醫療傳道者;該日成為基督教長老會台宣教的紀念日。

西醫經由宗教進入台灣,象徵台灣邁向現代化醫療發展的第一步,對日後醫療發展有著極深遠的影響,然而對當時(清朝末期)漢醫獨霸一方的局面,也產生極大的衝擊。在漢醫的刻意挑撥加上當時民眾反洋與恐洋的心理,對西醫醫術的誤解,東西方習俗的差異,以及宗教的隔閡,使得初期的傳教與行醫工作,屢屢遭受攻擊與破壞,甚至發生流血事件。在新樓基督教醫院重新醫療十周年紀念專刊中記載:「漢醫散播『紅毛醫生用支解人體做藥』之謠言,挑撥群眾攻擊與拆屋…」。然而,這種種阻撓都未曾中斷馬雅各傳教行醫的步伐。

馬雅各以台灣府城為台灣宣教中心,首先在打狗海關處長安排下,於府城(台南)西門外看西街設禮拜堂與醫館,由於遭受攻擊後又轉往英國領事館保護的高雄旗後(旗津)開設醫館,繼續醫療傳道工作。1866年馬雅各於旗後創設第一間可容納八名病患的醫館,乃是全台第一間西醫院。此時,民眾反洋的情緒仍高,醫館陸續受到多次攻擊,甚至有信徒莊清風因此被殺害,成為台灣醫療傳道工作首位殉道者。也因為此事件,醫院獲得領事館的重視與保護,後在巡撫劉銘傳的協助重建,使得傳道的路漸入佳境。1868年馬雅各將打狗宣教區與旗後醫館交由李庥牧師(Rev. Hughritchie),他又返回台南於城南二老口街重建醫館,此時的馬雅各已能說流利的台灣話,其真誠的付出奉獻與仁心仁術化解了人民的恐懼,漸漸被當地居民接納,求醫者日益增加。

直到1871年返回英國前,馬雅各始終專心醫療服務與拓展宣教工作,離台前還不能輕鬆放下工作,為了擔心尚有未盡之事,因而延誤自己返國,讓身懷六甲的妻子獨自搭乘三個月航程的輪船返回英國。在英國探險家必麒麟的著作《Pioneering Formosa》一書當中,記載有馬雅各在南台灣各地展開醫療傳道工作的紀錄,特別是在平埔族各部落的宣教工作獲得很大的進展。而台南新樓醫院的設立更是馬雅各留給府城地區甚至南台灣民眾現代化醫療最大的貢獻。

馬雅各回到英國後,仍心繫未完成的工作,致力著手於翻譯羅馬字拼音的台灣話新約聖經,為台灣文字傳道的先鋒者,對台灣白話字運動與保護台灣語功不可沒,也是其在醫療以外的另一大貢獻。在父親的影響下,次子馬雅各二世於1901年繼承父志,來台灣加入海外醫療傳道工作,負責主持府城東門町新樓醫院。

馬雅各在台灣開創醫療傳道工作,過程充滿危險、艱難與血淚,經歷被民眾盲從謠言的威脅、辱罵、攻擊,甚至醫館慘遭拆除,曾沮喪、消沉,支持他的是聖經中的話:「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在無怨無悔的付出中為台灣醫療傳道工作奠定堅固基礎,他可說是西方近代醫療傳入台灣的先驅者。

※本文轉載自陳永興醫師新書《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

新書發表會暨「台灣醫界與228」專題演講 場次如下:

報名網址:http://auto.52salon.com/736/define?new_sn=8675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