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台灣青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台灣青年

2019-05-14 15:50
《台灣青年》雜誌的創刊,就是這些接受新潮流的「台灣青年」,有感於台灣這塊土地在政治和社會必須改革,迎向自由、民主的新時代,才創立「新民會」推行政治與社會改革,並藉由機關刊物《台灣青年》這本雜誌廣為宣傳。圖/取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網站
《台灣青年》雜誌的創刊,就是這些接受新潮流的「台灣青年」,有感於台灣這塊土地在政治和社會必須改革,迎向自由、民主的新時代,才創立「新民會」推行政治與社會改革,並藉由機關刊物《台灣青年》這本雜誌廣為宣傳。圖/取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網站

日前,賴清德方面的人跟筆者談論起「台灣青年」對時代的意義,賴陣營特別重視「台灣青年」是台灣獨立和台灣安全的「磐石」,保護自由民主的尖兵。這樣觀察入微的精闢見解,讓人印象深刻。這個觀點很有意思,筆者也想循著這個觀點,簡單的談談「台灣青年」對台灣歷史的重要性。

「台灣青年」這個詞在台灣移民的歷史長河上所代表的意義,歸結起來就是從被奴隸帶著辛酸走向民主自主的過程;從非人走向人的歷史。

所以在談「台灣青年」以前,就得先回顧台灣移民史,才能找到「台灣青年」在台灣史的定位。

統而言之的台灣史,就是一頁被外來政權的統治壓榨史。從早期的荷蘭、西班牙、鄭氏王朝、清政府到晚期的日本殖民和國民黨時代的「類殖民」,嚴格說來都是外來政權的統治史。台灣先民只為了生活,冒著九死一生,勇渡「黑水溝」,來到台灣開闢新天地。但是命運多乖,一路走來都在當外來政權的奴隸。雖然台灣人不服而被形容「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對抗外來壓榨者,但在外來政權的武力鎮壓下,台灣人只能屈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外來政權的提款機,供人奴隸的下賤人。

「明治維新」對留日青年的思想啟蒙

好在天佑台灣,被奴隸的台灣人,由於日本的「明治維新」為日本帶來新的政治體制和民主的新觀念,也影響被殖民的台灣留日學生民主素養,而起到對留日「台灣青年」思想上的根本變革。台灣人開始思索民主自由的可貴,不再逆來順受的接受中原皇權思想和殖民統治,而有了台灣文化、台灣主權,當家作主的台灣建國思想萌芽。「台灣青年」終於找到了台灣歷史的突破口,成就了「台灣青年」在台灣史的地位。

台灣人會有那麼大的文化意識改變,「台灣青年」這四字會從不自覺的社會意義蛻變成政治符碼,帶動台灣人的覺醒,關鍵點是起於台灣留日學生呼吸世界新鮮空氣後的自覺,行動上則歸結於台灣留日學生所創辦的《台灣青年》雜誌所帶來的民主文化教育。這是一本創造台灣主體性,帶動「台灣文化」發展的《台灣民報》先行刊物。

歷史和文化意義非常濃郁的《台灣青年》雜誌,創辦於1920年7月。《台灣青年》的創立,緣由於自1915年(大正4年)留學東京的台灣學生已有300多人,而且增加的速度很快。這批接受新資訊和新思潮的台灣留日青年,在《台灣青年》創刊的1920年,已經有2000千人之多。《台灣青年》雜誌的創刊,就是這些接受新潮流的「台灣青年」,有感於台灣這塊土地在政治和社會必須改革,迎向自由、民主的新時代,才創立「新民會」,而以「新民會」這個組織,去推行政治與社會改革,並藉由機關刊物《台灣青年》這本雜誌廣為宣傳。

可以說沒有這本《台灣青年》雜誌的創刊,就不會有影響台灣主體性,創造出「台灣文化」的《台灣民報》誕生。

台灣人從奴隸走向自主之路

這一頁「台灣青年」雜誌所經歷的台灣歷史,將台灣人由奴隸帶向自主,再跨越兩蔣時代的「類殖民統治」,台灣人本著「台灣青年」雜誌的宗旨意圖,思想得以更新,又經由黨外時期的反抗運動實踐,以及民主化的台灣民主進階和「台灣青年」對民主的守護,終於把台灣創造成亞洲民主的典範。

「台灣青年」的近代奮鬥史誠然可貴,這也表示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當然,而是必須經過浴血奮鬥才會有的美果。民主是不進則退,沒有白吃的午餐。但現在的台灣,筆者又看到台灣面臨中共的文攻武嚇,台灣內部被中共滲透的危機,台灣的民主自由岌岌可危。

再次面臨驚滔駭浪的台灣,筆者很好奇,台灣是要繼續走向民主、自由的國度,還是在島內彼此謾罵抵毀中,被五毛利用,成為一黨專政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台灣能否安然度過2020的總統選戰,又一次考驗著「台灣青年」的智慧。

台灣面臨這樣的生死存亡的時刻,看到賴清德會寄希望於「台灣青年」的撥亂反正,特別重視「台灣青年」的歷史能量和台灣勝利的這個鎖碼,筆者給予按讚。

只是,要怎樣匯集「台灣青年」的能量,讓力量重現賴清德所寄望的「磐石」般穩定力道。以當前的台灣局勢,就需要國家力量和「台灣青年」之間雙方的溝通和努力,以便做接地氣的國家發展政策計畫,幫助「台灣青年」成長,也協助國家政策計劃得更加穩妥,讓台灣的政治經濟脫胎換骨。

那麼,有一條捷徑,就是從政者的賴清德和「台灣青年」之間的互動,能有良好的溝通及解決問題的回饋,再次張揚自日治時代「台灣青年」留日的民主貢獻,為台灣的長治久安,能夠再一次展現「台灣青年」永保台灣民主和主權有如「磐石」般的穩固力量。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