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想像智慧城市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想像智慧城市

 2016-06-11 14:30
智慧城市是以科技技術及公共設施為基礎,發展符合城市願景或目標之智慧功能,以提升居民生活之便利性,更創造永續發展之城市生態環境。(圖片: 下載自新竹市智慧城市資訊服務網)
智慧城市是以科技技術及公共設施為基礎,發展符合城市願景或目標之智慧功能,以提升居民生活之便利性,更創造永續發展之城市生態環境。(圖片: 下載自新竹市智慧城市資訊服務網)

智慧城市最根本的概念,是要用來解決過度商業化的居住品質,滿足人跟社區之間共生的基本需求。在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rslow)的五大人類需求裡面,社會安全需求幾乎可以涵蓋城市公共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層面。

智慧城市利用資訊的力量,與人體智能充分相互結合,正是人因工程和雲端智慧的產物。台灣可以透過超級雲端電腦的運算設計,和物聯網相結合,連結城市經濟,使整體社會機能的活化,和共通資源的協調,可以用以提高城鎮化郊區的生活品質。但是以都市生活而言,尚須思考如何更具災害救助的功能,所以不能只有鄉村城市化的願景。城市的公共管理,乃更需要協調政府公共服務和行政協助的效能。

智慧城市,首先應運用在都市交通,以協調運輸管理,使不論航空、或是道路以及水面交通,都能有次序節制和高效能化。大型建築的智慧控管系統也要優先建立,使大樓管理的中樞決策能達到每一個家戶和建築物支配的點上,確實達到效能極大化。而原生或是再生的水資源、電力、醫療、公共安全、防災等等的品質監控上,也在在都需要智慧城市的功能。

進言之,自來水生飲系統、廢水排放系統,以及從最小的衛生所一直到大型醫療院所的整合式病患照顧管理指揮平台,都是智慧城市的功能。而將防災和電子交換通訊系統緊密結合,就可以建構類似物聯網的風險管理機制。西歐有些國家已在使用智慧城市的物聯網概念,而且成功整合了機電共生汽車和電動腳踏車、腳踏車的系統管理,讓所有的城市公共運輸運作效能提升。又如教學物聯網的概念運用,以平板電腦普遍化為目標,促使偏鄉學校可以集中在英語、數學、國文、自然、社會等五大主科實施遠端多面向的真人實境數位化教材共用,這也是智慧城市共生的概念。

人口紅利在台灣逐漸下降,而且快速集中在大都市。因為金融及政治經濟的集中化因素,產生水電陽光等自然資源的強勢爭奪,居住環境更是面臨風災地震水災土石流旱災等防災能力的重要考驗,這些都是智慧城市所要擔負起的重責大任。智慧城市必須盡量使用防震的鋼骨結構建材,使城市成為海綿城市,新興的智慧型社區也必須具有蓄水功能,來吸收過多的雨水,使水災減少,而所增加的水源,在陽光普照的時候,可用來清洗灌溉灑水;其次大樓應廣設太陽能板和風車,在公共樓層設置蓄電功能的電池,成為公共電力的備份;同時應研發使用環保的合成建材,使整棟房子更輕量化,便於安全防範;更需隔絕外在電磁波的干擾,使物聯網的電磁波能夠被侷限、被規範,而變得更安全。

公辦都市更新是一個可行的概念,利用該一政策,可順勢藉機將城市改成一個防災耐震、具有光纖數位化的醫療與教育社區和生態環保綠建築化的城市。整個智慧城市網功能,必須結合園區建築性的規範生態環境維護,建立與綠能產業的共生系統。此系統需要採用永續的太陽能與風力電能儲存的綠色環保概念,並且引用社區共居社群的規範,建構警民共同治安防護系統,以及公共化的幼兒托育、長期照顧,乃至於雙語小學師資的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新世紀新政府所應勾畫與面對的美好生活願景。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