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大會現正進行社會領域課綱審議,藍天行動聯盟等團體今(20)日前往教育部抗議歷史課綱「去中國史」、搞文化台獨,對此,教育部國教院今天強調,新的歷史課綱能讓歷史教育擺脫特定意識形態或國族觀念的灌輸,成為培養新世代公民素養的重要學科。
包括藍天行動聯盟、中華退將總會等團體,今天前往教育部抗議,批評民進黨正在推動的歷史課綱,美其名是重視區域而反對「天朝史觀」,其實骨子裡就是「去中國他」、「加強媚日」,堅決反對自我奴化的歷史課綱,絕不同意編出一部顛倒是非、歌頌犯罪的教科書,來毒害下一代。
對此,國教院表示,為回應12年國教課綱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核心素養,社會領綱草案採取動態的分域架構規劃歷史課程,三個分域各以台灣、中國(東亞)、世界為重點,強調不同分域的互動連結。
國教院說明,新課綱並未「去中國化」,也未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而是讓學生對於中國史學習,從單一區域的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與多元理解。讓學生可以本於歷史事實與相關證據所提示的脈絡,客觀的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探究其與台灣、東亞、世界的連結,並思考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讓歷史教育擺脫特定意識形態或國族觀念的灌輸,成為培養新世代公民素養的重要學科。
國教院強調,「中國」的意義與範圍隨歷史發展而有所變遷,歷史上的中國並非「遺世而獨立」,它與世界,特別是東亞世界的其他國族互動頻仍,它的歷史發展也與其他地域的歷史發展相關。
國教院指出,這次歷史課程的規劃採取動態的分域架構,讓中國歷史發展的此一特性得以突顯,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考察不同分域的變遷與互動,並回應新課綱培養學生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核心素養的期待。
國教院說,在此脈絡下,新課綱並非以區域史取代國別史,而是透過動態的分域架構,讓學生對於中國史的學習,從單一區域的歷史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與多元理解。高中歷史課程改採專題探究,則是希望避免重複學習,則是希望避免重複學習,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國教院進一步表示,社會領綱的研修採民主合議制進行,研修過程共召開過236場次會議,51場次的諮詢會議。社會領綱草案復經國教院課發會研議、22縣市公聽會與網路論壇等公共意見的蒐集,而課發會與研修小組的會議紀錄也都公開在國教院網站。研修過程廣納多元意見、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