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台灣解剖學和人類學先驅 金關丈夫(1897〜1983)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台灣解剖學和人類學先驅 金關丈夫(1897〜1983)

 2021-06-02 09:15
人物-金關丈夫。圖/擷自台灣大學圖書館網站
簡介:

金關丈夫,1897年2月18日出生於日本的香川縣。他自幼即受洗為基督徒。1910年13歲時,他進入日本有名的儒學教育「閒谷黌」的岡山分黌就讀,1919年再從第三高等學校畢業,同一年考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1923年畢業後擔任解剖學教室助手,之後受足立文太郎教授指導,開始研究人類學,同時受教於清野謙次教授學習病理及濱田耕作教授指導考古學。1925年他升為助教授並於大谷大學、京都大學講授骨學,1929年前往琉球進行琉球人掌紋調查及人骨採集的研究,並於1930年以《琉球人的人類學研究》取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34年他受聘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專的解剖學與人類學的海外研究學者,1936年就任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解剖學教授。

金關丈夫對台灣的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有非常多的研究,他曾多次進行臺灣史前遺跡的發掘,也作了許多台灣原住民的體質調查,例如1942年他與國分直一、宮本延人、移川子之藏等人做了台南州大湖遺跡的發掘調查,同年又於萬華的有明町發掘貝塚。他也在1941年參與創辦《民俗台灣》月刊。

1949年他才回到日本,任教於九州大學、鳥取大學、帝塚山學院等地,直到1979年退休之後,居住於天理市整理生平著作,1983年2月27日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86歲。經過台灣大學圖書館的爭取及金關丈夫家屬慨然同意捐贈,2012年所有藏書史料運抵台大總圖書館特藏,這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民俗、考古、人類學參考資料,也是金關丈夫留給台灣的人類學之愛!

金關丈夫,1897年2月18日出生於日本的香川縣,父母親皆為衛理公會信徒,所以他自幼即受洗為基督徒。1910年13歲時,他進入日本有名的儒學教育「閒谷黌」的岡山分黌就讀,1919年再從第三高等學校畢業,同一年考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1923年畢業後擔任解剖學教室助手,之後受足立文太郎教授指導,開始研究人類學,同時受教於清野謙次教授學習病理及濱田耕作教授指導考古學。1925年他升為助教授並於大谷大學、京都大學講授骨學,1929年前往琉球進行琉球人掌紋調查及人骨採集的研究,並於1930年以《琉球人的人類學研究》取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34年他受聘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專的解剖學與人類學的海外研究學者,1936年就任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解剖學教授。

金關丈夫不只是在醫學部從事解剖學的教學工作,他對台灣的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有非常多的研究,他曾多次進行臺灣史前遺跡的發掘,也作了許多台灣原住民的體質調查,例如1942年他與國分直一、宮本延人、移川子之藏等人做了台南州大湖遺跡的發掘調查,同年又於萬華的有明町發掘貝塚。他也在1941年參與創辦《民俗台灣》月刊,在這本最早探討台灣風土民情的雜誌上,經常以林熊生為筆名發表文章甚至寫過《船中的殺人》及《龍山寺的曹老人》系列小說,可以說是日治時代非常活耀的人類學和民俗學先驅,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政府離台,國民政府接收後,台北帝國大學改為台灣大學,他仍被留用在台灣大學擔任解剖學教授。1948年他還與國分直一共同進行小琉球漁民的體質及考古調查,1949年他才回到日本,任教於九州大學、鳥取大學、帝塚山學院等地,直到1979年退休之後,居住於天理市整理生平著作,1983年2月27日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86歲。

金關丈夫著作等身,不只開啟台灣體質人類學的研究風氣,他對海南島、琉球、日本民族形成的起源,匈奴的研究都投入極大的心力,他又博學多聞對民俗、美術、文學也留下許多作品,其中1979年所寫的《台灣考古誌》及他過世後台灣有出版《民俗台灣》(1990)的選集可說是關心台灣人類學考古學及民俗學的研究者必讀的經典。而他生前豐富的藏書及史料是研究台灣歷史、考古、民俗、風土及人種最重要的寶藏,經過台灣大學圖書館的爭取及金關丈夫家屬慨然同意捐贈,2012年所有藏書史料運抵台大總圖書館特藏,這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民俗、考古、人類學參考資料,也是金關丈夫留給台灣的人類學之愛!


民俗台灣創刊號。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