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獎影后娜塔莉波曼首度執導長片「愛與黑暗的故事」,改編自以色列文學家艾默思奧茲同名自傳小說,這部有如以色列反省錄的大片,她展現宏觀視野、人道關懷,主張猶太人應該走出過度強調族群遭迫害歷史的狹隘視野,否則,這將會讓猶太人只在意自己永遠癒合不了的傷口,而看不見世界上還有其它民族,其實正遭受一遍又一遍的蹂躪暴行。
波曼說,猶太人一再強調1930-1940年代納粹大屠殺的慘痛歷史,誠然,該事件對一個民族確實重大,不過卻不能無限上綱,以致掩蓋其它民族也有類似悲慘遭遇的事實。所以,猶太人不應老是抱持偏執狂觀點,一直認為(或誤解)自己是始終是人類歷史的獨一受害者。
而這也就是這部「愛與黑暗的故事」影片的中心題旨。
離開被迫害的猶太世界裡 才發覺在世界其他地方還有更多的迫害
娜塔莉波曼指出,她自己真正領悟到以色列國魂的偏執,始於2007年間一趟前往非洲盧安達(Rwanda)的旅程,她為了瞭解大猩猩,因而跟著猩猩的腳步長途跋涉。這趟旅程,她也到當地博物館參觀,霎時間,她對於這個國家也曾發生種族滅絕事件而大感震驚,就像當年歐洲的納粹大屠殺一般,但是,娜塔莉波曼說,在猶太文化教育裡,卻隻字未提其它國家也曾發生類似暴行慘劇。
擔任拯救瀕臨絕種動物公益大使前往盧安達,卻讓她發現除了猶太的另一個悲慘世界。圖/取材自網路
這就是讓娜塔莉波曼下定決心,要拍出一部直指猶太人不願走出耽溺在自己傷口中的影像反省錄。
首度執導的娜塔莉波曼說,原本她只想好好導戲,畢竟這是她有生以來最想發時間把它拍成的電影的一部好小說好劇本,只是,沒想到最後竟因投資方的一句話,逼得她只好再「下海」擔綱女主角。
為了順利籌募拍片資金 只好自導又自演
在以色列出生後移居至美國的娜塔莉波曼,這次為了拍戲而搬回家鄉耶路撒冷住了一年,目的是希望用完美的希伯來語口音演出全片。「愛與黑暗的故事」主題圍繞在娜塔莉波曼對出生地以色列的國家認同與崩解上,娜塔莉波曼說她沒想到最後會是她自導自演的結果,「我本來覺得我只要導戲就好,女主角應該由別人來演,但我找資金找了好幾年,都沒有人願意出資。」
娜塔莉波曼首度執導,還自兼女主角,原因是片商希望有她主演來確保票房,這樣才願意出資。圖/取材自網路
波曼說,最後是投資方出面表態,「如果由妳來演女主角的話,我們就可以出資」,逼得娜塔莉波曼在導演職責外,又額外接下女主角的重任,可說是身為影后的「另類」壓力。
此外,娜塔莉嚴謹的工作態度,更是受到製作人誇讚,「沒有一位奧斯卡影后可以做到像她這樣」,她身兼監製、導演、編劇和女主角四大職的長片處女作成績非凡, 受到坎城影展等全球各界影展的肯定。
《延伸閱讀》光舔拭傷口 不會讓國家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