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西方國家竟成避難所?年吸引數10萬中國人走上移民/流亡之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西方國家竟成避難所?年吸引數10萬中國人走上移民/流亡之路

 2017-01-25 00:40
華裔異議藝術家吳玉仁及其家人,攝於美國紐約州卡茨基爾國家公園。圖片:Courtesy Photo of VOA
華裔異議藝術家吳玉仁及其家人,攝於美國紐約州卡茨基爾國家公園。圖片:Courtesy Photo of VOA

 《美國之音》1月24日一篇名為「去國離鄉:中國中產階級無奈的選擇」專文指出,2015年8月18日,36歲的錢先生開著自家房車穿梭於天津街頭,等紅燈的時候,他用手機刷新一下郵件,移民仲介的一封訊息跳出來,他們舉家移民加拿大的簽證批准下來了。聽到消息的那一刻,坐在他旁邊的妻子,竟然失聲痛哭。

幾天前的8月12日深夜,天津市石化工廠林立的濱海新區發生空前大爆炸,173人在那次事故中罹難。錢先生家是距離爆炸中心最近的社區之一。萬幸的是,一家三口都平安躲過那場劫難;然而,那天晚上,地動山搖的震盪之中臥倒的瞬間,抱著4歲的女兒逃離廢墟家園的情景,一直是這位中產家庭成員,揮之不去的夢魘。

錢先生說道,天津大爆炸對我們影響極大,主要是心理層面上;經歷這次事件後,我們更堅定移民想法。

第二大經濟體的幸福指數

錢先生屬於中國典型的一線城市中產家庭:丈夫供職天津一家大型國有石油公司,妻子曾留學海外,海歸後在當地一家銀行工作。一家三口衣食無憂,不愁房貸,每年還有閒錢出國旅遊。

然而,自從2011年被調職北京後,錢先生漸漸感到生活遇到「坎兒」(指壞運氣或窘迫處境)。公司不提供住宿,只發給他們一些住房補貼,北京的天價房租讓他只能蝸居在京城一隅。為了能多和家人團聚,那些日子除了上班,他不是在京津之間的高鐵上,就是在趕赴高鐵的路途中。也許因為忙碌於這般奔波,讓他我的「幸福指數」下降到很低水準。

美國民調研究機構蓋洛普(Gallup, Inc.)公司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135個國家中,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排名第90,落後於印度。僅有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況正在改善;認為惡化者則超過1/3。蓋洛普2015年9月間,一篇名為「歷經上一波經濟危機,中國人滿意度跌回原點」(Chinese Satisfaction Rebounded After Last Economic Crisis)評析文章,即指陳上述中國人的不滿情況。

聯合國下屬組織於2016年3月20日世界幸福日前夕公布的「2016世界幸福報告書」(World Happiness Rreport),綜合2013-2015三年來的調查指出,中國的幸福指數在全球156個調查國家裡面,排名第83(總分10裡面,得到5.245分),只贏過84名的小國不丹一丁點;香港排名第75名(得分為5.458);台灣則排名第35位(得分為6.379)。這項評比標準,係依據1.)GDP人均國民所得;2.)社會支持;3.)生活自由選擇權;4.)慷慨度;5.)社會貪腐覺察度6.)長壽度等六項指標來總計其得分。世界排名的前5名,依序為丹麥、瑞典、冰島、挪威、芬蘭,總得分皆在7.5分上下之間(該調查的信心水準為95%)。

2013年底,錢先生的妻子提出了移民構想,他們找到幾家移民仲介諮詢。錢先生指出,我們的想法很簡單。不去非英語國家,像葡萄牙這類國家,買房就可以直接移民,語言卻不通。也沒考慮澳洲,因為語言能力檢測難考,投資移民則投不起。至於紐西蘭,錢先生的夫人不喜歡;美國EB5(投資移民簽證),對於他們來說,則投入代價太高。

最終他們鎖定加拿大投資移民方向。錢先生覺得,投入不到200萬人民幣,好像可以考慮,可是後來發現真實成本遠不止這些。

諮詢過程中,一個仲介公司問他,為什麼不考慮技術移民?他的教育背景、職業技能都符合條件。抱著如果申請失敗,經濟損失也不大的心態,錢先生和妻子提出一些文件資料,歷時1年,花了不到5萬元人民幣,就拿到加國移民簽證。

錢先生還說,後來才知道中國的朋友圈裡面,不少人曾無奈表露想移民出走的願望,他們同樣都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曾是中共黨國的既得利益者

2016年8月間,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在《美國之音》(VOA)的《焦點對話:中產階級,中國失落的群體》節目中指出,如果用家庭金融資產超過1-2百萬人民幣做為分界線,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大約在1000萬人左右。另一位與談人旅美評論家陳破空說,這些中產階級一度是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者」,曾經有利於中共鞏固「一黨專政」;數1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法治與社會規則一直沒有建立起來,中產階級的利益無法得到根本保障。近來高學歷、職業佳的雷洋猝死案類似事件,更是讓中產者由不滿轉為憤怒。

總部設在北京的「中國與全球化」(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智庫2015年發佈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CCG Releases 3rd Blue Book Report 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指出,中國正出現第三波大規模海外移民潮。

該報告書指出,從2000年以來,出生在中國而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即綠卡)的總數超過90萬;最近幾年來,新獲得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國家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每年也約有15萬人左右。

前2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發生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以及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末。當時的親屬移民、技術移民,和留學生,佔海外移民的主體;而本世紀的這次移民潮,則以大量投資移民為主軸。

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美國、澳洲的第一大投資移民來源國。據美國國務院簽證辦公室統計,2016財政年度,中國獲發美國EB5(投資移民)簽證7512張,占全球簽發總數的76%;先前的2014年,比例甚至高達85%以上。 另外,2012-2016年, 澳洲超過88%的「重大投資」簽證,都發給中國公民。

致力於研究中國富豪的胡潤(Rupert Hoogewerf)研究院2014年1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64%的富人(財富超過160萬美元)要嘛已經移民海外,要嘛正在打算移民。調查顯示,「安全與財富保障」是中國富人們移民的首要考量。如今,因為環境污染、食品安全、 居高不下的房價、子女教育、人民幣匯率走低等諸多因素,讓越來越多像錢先生一家這類的中產階級,選擇離開中國。

異議人士選擇逃離

45歲的北京藝術家吳玉仁,因政治因素選擇離開中國。他說,我這個年紀還選擇移民,主要原因是常年被北京國保(國家安全警察)騷擾,對我和家人的傷害與影響太大,也被禁了三年藝術展覽,這是致命的。2016年,吳玉仁獲得了美國傑出人才綠卡。9月的某一天,他和家人登上一架上海到紐約的航班,從此向中國揮別。

他說自己出境時故意選擇上海,因為北京盯得比較緊。飛機起飛後,他長舒一口氣,懸掛的心才終於放下來。”

吳玉仁第一次捲入維權案是在2009年。當時,包括他在內的北京近20個藝術展覽區被政府強拆,也沒有給承租工作室的藝術家,一分一毫賠償。不滿當局政策的吳玉仁帶頭策劃一系列維權運動,包括召集20多位藝術家去長安街遊行。最後政府作出讓步,拿出700多萬元做為賠償;後來的吳玉仁卻從此成了官警的眼中釘。

「政治報復」隨之而來。2010年5月,吳玉仁以涉嫌「妨礙公務」被捕,羈押10個月。2011年4月,他以交保候審的名義暫時獲釋,出來之後護照被沒收,也成了國保「請喝茶」(編註:即中國公民在觸及「維穩」體制時被派出所、公安網警、國保等警員強迫叫到辦公室問話)的常客。

2014年1月,農曆春節前,吳玉仁在朋友圈中看到這樣一條資訊:北京市公安局國保總隊通知:各區縣國保支隊,自1月20日19:00起對全市範圍內維穩重點任務區進行穩控。在1月22-24日新公民案庭審期間,務必不使穩控對象,出現在北京市一中院和海澱法院附近區域。

新公民案是針對「新公民運動」發起人許志永等人的審判。這些異議人士,主張用和平方式尋求憲政轉型,遭中共逮捕。

這則國保總隊的通知當天被一些維權律師、維權人士廣泛轉發。那天晚上,吳玉仁接到經常請他喝茶的公安局李姓國保電話,叫他出去談談。臨走前,他對妻子說,國保請喝茶,不要告訴爸媽他們,一會兒就回來。

吳玉仁回憶指出:我到了約定地點,遠遠看到他與另一人在路邊,並未朝我走過來;之後突然間,身旁2輛車下來五、六個人瞬間撲過來,把我扭住、塞進一輛商務車裡面,我大喊:老李,什麼情況?!今天這麼大陣容。李國保遠遠回答道:老吳,你又犯事了,這次市警局來人,請你去聊聊。在派出所的問訊室裡面,國保一邊檢查他的手機,一邊對他說:老吳啊,這個春節看來你要在裡面過了。

半夜左右,國保突然卻對他說:老吳你先回去,明天再過來報到。

回去的路上他想,那個第一個發佈這條微信的朋友現在肯定被盯上了,他得去告訴他趕快離開北京。通知完這位友人後,吳玉仁就趕回家;發現全家人都沒睡,全等著我,而且都很恐慌。我的老丈人和我父親跟我長談了一下,說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看來你這樣的情況就是終身要被盯上了,畢竟這是共產黨的天下,要為了老婆孩子多考慮下。從今以後,吳玉仁萌生離開中國決心。

鄉愁不必濃

吳玉仁和家人安頓在紐約市郊一個美麗安靜的小鎮,他依然用畫筆記錄中國的變遷。做為時事漫畫家的吳玉仁,每天都透過漫畫藝術,來跟現實對話。他說,中國每天都上演「魔幻現實主義」,為那些不能發聲的人發聲,是這漫畫家的責任。

遠隔重洋,家中的老人、藝術圈的朋友,仍在獄中的良心犯,都讓吳玉仁惦記心頭;但是他說,最近幾年應該不會回中國了!自己並沒有濃濃鄉愁。

吳玉仁早年曾創作過一組藝術作品,主題是「生活在中國是一場冒險」;如今,多年在中國的慘痛經歷,讓他更深刻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內涵。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