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心臟也可以復健哦!​80歲阿公心肌梗塞後從「弱雞」變「洛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心臟也可以復健哦!​80歲阿公心肌梗塞後從「弱雞」變「洛基」

心肌梗塞發作畏懼運動,3個月訓練計畫後重拾爬山樂趣

 2017-05-20 10:31
欲接受心臟復健的患者,得先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試。圖/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欲接受心臟復健的患者,得先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試。圖/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年近80歲的林阿公喜歡和老伴一起去爬山,每個禮拜一定要去爬一次,可是3個月半前心肌梗塞發作後,體力大不如從前,爬2層樓梯就氣喘吁吁。加上心肌梗塞時突發性的胸痛、冒冷汗和瀕臨死亡的恐怖記憶讓他對運動害怕。

心臟科醫師知道他的困擾後,幫林阿公做了X光和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沒有大礙,於是鼓勵他多運動。林阿公仍是心有餘悸,被轉介到復健科門診,經過復健科協助啟動3個月的心臟復健計畫後,林阿公開玩笑說自己從「弱雞」變成「洛基」,又可以開始享受爬山的樂趣。

整合性心臟復健 心衰竭、支架患者適用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何宇淳表示,心臟復健是一個整合性的治療計畫,由心臟科醫師、復健科醫師、治療師、營養師、護理師及健康個管師所組成的醫療團隊,透過健康行為的改善,以確保患者恢復到最佳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狀態,並且延緩或反轉疾病的進行。一套完整的心臟復健計畫包含運動訓練、飲食調整、藥物諮詢、危險因子的控制和心理壓力的調整。

心臟復健對心衰竭患者、心絞痛(因冠狀動脈阻塞致胸痛)、新近發生的心臟病、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心血管支架術(氣球成形術),或心節律器使用者有幫助,也適用於手術後或未手術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臟復健患者在門診接受醫師評估身體狀態後,安排運動心肺功能檢查,包含運動肺功能、運動心電圖檢查及血壓變化,評估一個人在極度運動狀態下的心肺耐力,是否出現缺氧或心律不整等不良反應。同時依據測試所得到的客觀數據,用來設定個人專屬的運動處方及計畫。

何宇淳表示,透過規則的心臟復健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血糖、血壓、血脂,並且有效的減輕體重和改善焦慮與憂鬱的心情。適當強度的復健運動甚至可以讓心臟的功能更好,減少許多心臟的問題以及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研究證明,接受36次為期3個月的心臟復健可以降低20-25%的死亡率。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Cell Metabolism》刊登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研究團隊的發現,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有機會反轉老化相關的粒線體功能退化。這也證明運動有助預防老化延長壽命的秘密。

台大、交大合作開發心臟復健APP

何宇淳指出,近年來心肌梗塞的年齡群有下降的趨勢,以新竹地區來說,不少病友是竹科的工程師,平日需要上班無法到醫院、有的人則是因為居住太遠,交通不便利,無法長期到醫院接受治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與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柯立偉正合作開發攜帶式的運動心電圖結合智慧型手機的心臟復健APP。由醫師依照檢查的結果在APP上設定好運動處方,爾後病人只需依智慧型手機的提醒,做居家心臟復健。不過這款APP有專業性,須經由醫師評估後提供下載。

「醫生,那我自己運動,跟心臟復健有什麼兩樣嗎?」何宇淳說,病人經常詢問這個問題,事實上,運動只是心臟復健的一環,「強度不夠的運動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強度超過的運動則反而易造成心律不整或是血管內皮的受損。」

因此,建議有心臟疾病問題的病友們,如果不方便經常到醫院,可以先在醫院上1周的心臟復健課程,學習安全的運動和營養知識後,再持之以恆做居家心臟復健運動,3個月後再回門診評估成效即可。


心臟復健APP示意圖。圖/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