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憨牛闖澳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憨牛闖澳洲

 2016-12-25 13:42
台灣人胼手胝足,在澳洲打拚事業的典範:陳家榮夫婦(攝於高雄)。圖/陳婉真
台灣人胼手胝足,在澳洲打拚事業的典範:陳家榮夫婦(攝於高雄)。圖/陳婉真

一對壯年夫妻,帶著一雙兒女及簡單行囊,遠離故鄉到南半球的澳洲墨爾本,舉目無親,那年又逢澳洲大寒流,連習慣於本地氣候的羊群都凍死很多。兩夫妻先在移民中心暫住(他們稱之為「難民營」);後來搬到自己租來的公寓第一晚,老舊的窗戶關不緊,太太把新買的四條薄毯子全蓋在兒女身上,兩夫妻只剩一條由台灣帶去的牛皮,鋪也不是,蓋也不是,就這樣一夜凍到天明。

一卡手提箱凸全世界

那是32年前,陳家榮和駱淑珍移民澳洲的狼狽「慘況」,32年前台幣和美金還是40:1的年代、是無數貿易商「一卡手提箱凸全世界」的經濟起飛年代,經濟起飛的背後,是這些闖蕩五湖四海的台灣商人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所累積的成果。

「我幹嘛放著台灣舒服的生活不過,跑來這裡受苦啊?」每次遇到挫折,駱淑珍難免在心中興起這種想法。的確,父親是銀行經理,本身是師大畢業的她,放棄國中老師的安定生活,只為了幫助老公完成他的創業夢。

畢業於建中及東海的陳家榮,在台灣的事業已經做得不錯,但過程辛苦,常常為了省錢,出國搭的是貨機。原來貨機機艙都留有幾個座位,但起飛時間不一定,通常都是臨時通知有機位,就要趕到機場搭機,而且貨機是全球送貨,有時要繞大半個地球才到得了目的地,中途還不能下機。

那時台灣的護照非常不好用,到歐洲簽證等上一個月是家常便飯,有時還要有當地人作保或是繳交保證金,而且都是單次進出的簽證。有一次,他的公司代理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簡稱BP)在台業務,他到BP在日內瓦的實驗室出差,對方非常熱情邀請吃飯,特別找了一家離瑞士邊境不遠的法國境內餐廳晚餐。餐後回瑞士時,他卻在邊境受阻無法入境,多虧外國客戶幫忙才得以解圍。

他也曾在英國轉機時,因為不同航廈必須辦理入關再出關,他所持的「中華民國」護照卻是不被承認的護照,當場被英國警察像犯人一樣押解出去,讓他下定決心,為了經商的方便及個人的尊嚴,無論如何一定要移民。

移民澳洲,吃苦當吃補

他是以精通多國語言及擅長貿易等專長向澳洲政府申請移民。想不到送件才三個多月,就取得澳洲的永久居留權,一家四口就此匆匆踏上移民之路。

比起住公寓第一天的凍到睡不著,開始定居做生意過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只能用驚濤駭浪差堪形容。他們曾經因為會計經理突然辭職並惡意不交接,幾乎吃盡苦頭。早期的電腦程式較為複雜,全公司的進貨、生產、訂單、出貨、庫存、薪資全靠電腦,眼看40多名員工的公司業務面臨停擺,駱淑珍第一時間是坐在電腦前哭,不久她把自己練就成為電腦和會計的專家。

或許是外國移民的緣故,有一次明明和銀行辦妥借貸手續,卻突然被減半核貸,導致資金出現嚴重缺口。幸虧他們人緣好,靠著台灣好友的相助,總算度過難關。

陳家榮形容自己是「有勇無謀闖澳洲」,到澳洲後,幾乎各種行業都試過。起初是以台灣從事貿易的經驗想複製到澳洲,卻發現澳洲人不吃這一套。例如他曾找到很好的廠商,也找到北美洲的客戶,為因應北美的需求,他要求廠商在標籤上做適合出口國的修改,卻遭到拒絕;也曾向廠商詢價後報價給買方,隨後廠商卻自行向買方以更低廉的價格直接接洽。他抗議無效,因為澳洲人沒有外貿的概念。

他也曾和台灣移民合夥投資房地產被騙;也曾試過食品、電腦、廢金屬、廢報紙、乳製品、飲料、牛肉、海產、家具等的進出口。為了事業發展,兩夫妻考取澳洲政府的無數執照。

例如為了爭取澳洲牛肉出口的機會,兩人參加為期五天的「魔鬼訓練」:第一天上課前,講師帶學員進入一間很大的冷藏倉庫,兩張長桌擺放20幾塊肉,然後發給學員每人一張表格,要學員描述每塊肉是牛的哪一部位、有何優缺點等,把他們嚇壞了,只能在每張表格都填上「牛肉」。五天後就不一樣了,他們靠著強記,發揮台灣人擅長考試的專長,雙雙考取兩張牛肉出口執照。後來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不殺生的理念,放棄牛肉出口的生意。

1991年,他們的努力得到政府的認同,獲頒「民族商業成就獎」,那是專為獎勵事業有成移民的獎項。1990及1993年,先後榮獲維多利亞總督出口獎;1995年獲澳洲華人成就獎,還有其他大小獎項無數。

無師自通的「澳洲通」

兩人做最久的生意是家具、電器及牧草出口,其中以牧草出口最為成功,算是他們所有生意中做得最順利的一項。他們從未曾看過黃種人的鄉間農民的疑慮中,慢慢建立起和農民之間的感情,成為頗具規模的牧草出口商,也讓他們移民的後半段越做越順。直到兩年前,因子女各自成家事業有成,他們決定把所有生意都賣掉。目前陳家榮有時會回台灣,接受邀約四處演講;夫婦經常四處旅行,住在澳洲及台灣的時間各半。

「因為我自己碰到許多異國生活的種種問題,深知移民生活的不易,我樂意把自己失敗的教訓和大家分享,希望後來者不要重蹈覆轍。」基於這樣的理念,兩夫妻最近出版一本《異國生涯三十年》,內容多半寫經商生涯中失敗的例子,書中還提供他們的聯絡方式,任何人有問題他們隨時樂於分享。

「可惜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人和我們聯絡。」古道熱腸的陳家榮說。或許時代不同,現代的年輕人不見得願意像他們當年那樣,再苦都努力撐過來,終於讓他們在異國打開一片天;或許知道有這麼一位「澳洲通」的人還不多……總之,想對澳洲有進一步認識的朋友,找陳家榮夫婦,應該會比找外館還能得到更多有用的資訊。

 
陳家榮的牧草生意。圖/翻拍自《異國生涯三十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