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巡田水遊記】聖母山莊國家步道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巡田水遊記】聖母山莊國家步道

 2015-01-04 07:08
「聖母朝聖地」天主堂,左側為聖母顯蹟處。
「聖母朝聖地」天主堂,左側為聖母顯蹟處。

前言:

本系列遊記,以「巡田水」的心情遊宜蘭。

農夫阿伯晨昏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肩掛鋤頭,在田畦間走來走去,有時挖開泥堆,讓田裡水流出;有時堆積泥土,堵死流水,讓田園充滿灌水。這種呵護田園的用心,期望作物旺盛的努力,日復一日,並視為慣常,這就是「巡田水」的精神。(系列34)​


聖母朝聖地

聖母山莊國家步道位於宜蘭礁溪,入口就在著名的五峰旗瀑布風景區。 聖母山莊標高820M,位於雪山山脈北稜,蘭陽五岳之三角崙山南向鞍部,宜蘭縣與新北市縣市界稜線上。從五峰旗瀑布風景區出發,須走3.7公里的碎石土路,才能抵達正式的登山口「通天橋」。 由通天橋起登,至終點聖母山莊, 路程還有1.6公里,所以來回的路程超過10公里。 除了路程不短之外,這條步道的海拔落差超過700公尺,有點挑戰性,因此並不像礁溪另一條林美石磐國家步道那麼受一般遊客的歡迎。

從五峰旗瀑布風景區進入,沿著主要步道前行,經過第三層、第二層瀑布之後,續往第一層瀑布的途中,遇到叉路,取左行,地面有寫著往「聖母朝聖地」的標誌。不久,至步道終點,接碎石土路,隨即看見了「聖母朝聖地」位於前面不遠的上坡處。 這是天主教會所設立的朝聖地,佔地約數百坪,園內有一 座天壇造型的圓形天主堂,天主堂左側有一石洞亭,亭內供聖母馬利亞像。


聖母亭教會。

聖母顯靈

民國69年(1980年)11月9日,有五名自強登山隊的隊員從坪林越嶺三角崙山,欲從礁溪下山,不料中途迷路,時間拖延至夜晚。 於是他們在山上的聖母山莊向聖母神像祈禱,祈求能順利下山。 五人在黑暗中經歷艱險,終於平安脫困。 當這五名山友抵達這裡時,忽然看見白衣人影,出現於石洞亭左側第二棵相思樹的樹梢。 事後,他們為感念聖母,回到此地立聖母像及建碑。 消息傳開之後,天主教信徒踴躍捐款集資,終於在這裡建立規模更大的聖母朝聖地,以彰顯聖母顯靈的事蹟。 聖母朝聖地的地理位置極佳,背倚五峰旗層巒山峰,俯臨蘭陽平原,還可望見五峰旗瀑布一道白練掛懸於山巒綠叢中,瀑濤天籟之聲隨風飄至。 聖地環境清雅,靜謐肅穆,濃郁的宗教氣氛,來至此地,心情也變為舒緩平和。


聖母朝聖地就是昔日登山客見到聖母顯像的地方。

登山前的暖身步道

從聖母朝聖地出發,沿著碎石土路向上走。 一路都是寬闊好走的碎石土路,緩緩上坡行,且都有林蔭,路程雖遠,但走來涼爽,沿途得子口溪的溪水淙聲從山谷傳來。沿途有「桂林峰休息站」、 「一水休息站」,都是民眾私設的休息涼亭,有水管接引山泉以供山友拭洗。 途中,遙遙望見三角崙山的山嶺稜線,那附近便是聖母山莊的所在地,仿若遠在白雲間。 前面這一大段碎石土路,只能算是熱身而已。 大約70分鐘,終於抵達通天橋。 通天橋是正式的登山口,旁側有林務局設置的導覽圖,這裡也設有木亭及廁所供遊客使用,設施相當完善。 在此地休息一會兒後,正式踏入聖母山莊國家步道。


碎石土路通往聖母山莊登山口,桂竹林幽徑。


一水休息站(意為一人喝一杯的休息站)。


通天橋-聖母步道山徑起點。

正式登山

步道沿著得子口溪上游的溪岸上行,溪谷落差大,水流急,沿途小瀑隨處可見。 水勁激石,淙淙聲縈迴耳際,景色優美,使人渾然忘卻登爬之苦。 沿途盡是一片綠。 約10分鐘,抵達新舊路的叉路口。 右叉路是昔日通往聖母山莊的舊路,民國66年(1977年)時,任職於羅東聖母醫院的巴瑞士修士與宜蘭登山協會唐傳和先生為了在山上興建聖母山莊而開闢此路。 這條山路較為迂遠,後來又開闢了新路,舊路因而廢棄。 新路較舊路縮短了一半路程時間,即是現在聖母山莊國家步道的路線。 荒廢的舊路,後來經熱心山友的整修復原,並命名為「巴唐古道」,以紀念當年巴瑞士、唐傳和兩位先生開路的事蹟。 另也發現於聖母山莊處可循稜登往中級山三角崙,因此亦有三角崙古道的稱呼。

人們都採新路,路程較短、路況較佳的主步道上行。 這條新路陡峭崎嶇,而林務局規劃為國家步道之後,採生態工法整修,以小圓木鋪成的木板土階,既方便行走,又不失自然本色,步道充滿原始的野趣與綠意。 愈爬漸高,步道漸脫離了溪谷,爬向山嶺。 一路爬升,雙腳漸感疲酸,每走一小段,便停下腳步,賞景兼調氣,穩步便能趨堅。 路旁每一百公尺設有里程標誌,看到「800m」時,路程已過半,心情轉為喜悅。 續往上爬,來到更上方處,闊葉喬木的森林景觀逐漸被風衝矮林所取代。 無高樹闊葉遮蔽,視野變得開闊。 蘭陽平原的海岸線及迷濛的太平洋出現遠處的山腳下。 天然的箭竹林與闊葉林,帶來了豐富的林相與動植物生態 。台灣獼猴群常在樹上與人對望,當行人靠近時,還警示著叫!山莊前山坡也偶爾傳來山羌如狗吠般的叫聲,清晨也可能撞見山豬逃竄。 老鷹、松鼠、竹雞、蝶類、蛇類、蛙類更常見到。 据說每年五月入夜後,通天橋山坡,成群螢火蟲點綴山區如夜市般熱鬧非凡。


通天橋,聖母山莊國家步道登山口。


步道沿著得子口溪畔上行。


鋪上小圓木的土階,步道仍保有自然本色。


巨碩的大葉楠。


登山步道出森林後展望蘭陽平原。


這像什麼?命名為猴頭峰,有鼻子、眼睛、頭髮和鼓鼓的嘴皮,你同意嗎?

聖母山莊

爬了一個半小時,終於抵達了聖母山莊。 這裡是登三角崙山的一處中繼點,山莊位於山丘坳處,可以避開東北季風的強風。30年前,義大利籍的巴瑞士修士認為這裡是聖靈之地,因此辛苦帶著工具及建材,在此地建造了這間聖母山莊,並豎立聖母像及十字架。 當年嗜好登山、服務於聖母醫院的巴修士,著手計劃興建避難小屋。經巴修士結合義工及山友,逐一背負建材上山,完成了第一棟避難小屋。又經教友們全力贊助,修築十二苦路及可兼做禮拜的觀景台,並完成聖母山莊,由教友自動管理,約可容納四十人住宿做禮拜。近年來聖母山莊山友會多位熱心山友路斷開路、斷水接水,自費購買建材,並辛勞背負上山以建造洗手臺、小茶几,途中一千公尺處又增設接水龍頭等,加上520黑狗登山隊(退休教員組成)多名山友背碎石上山,協助鋪路、又以背負方式清運長年累積的廢棄物下山等義舉,全人感動並感恩,愛惜使用。 巴瑞士修士先後曾在義大利、中國雲南、泰國、台灣從事醫療服務工作,後來在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工作長達20多年,對地方貢獻良多。 聖母山莊是一間木造的小屋,目前做為避難山屋,供山友使用。 山屋前的廣場,有一座聖母瑪利亞及巴瑞士教士的雕像。廣場另邊則開鑿了一座儲水池塘。


聖母山莊新貌。


抵達聖母山莊。山莊前有聖母及巴瑞士教士雕像。



聖母山莊前大水池及聖母峰平台。

  
爬向聖母峰,階梯旁有12幅耶穌基督苦路圖像。

聖母峰

聖母山莊旁的小丘,被稱為「聖母峰」,教友在山頂建造了一座觀景台及耶穌基督受難的十字架。 登頂的階梯沿途則豎立了十二幅耶穌受難的苦路圖像,呈現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的過程情景。 登上聖母峰,便被這周遭的山巒美景所深深震撼。 眺望三角崙山,數條山稜褶起褶伏,草坡宛如波浪起伏,這種在二、三千公尺才看得到的山岳景觀,竟出現在這900公尺左右的山嶺之上。 東北季風的凜冽寒風,使這附近的山巒擁有了壯麗的高山草坡美景。 三角崙山是蘭陽名山之一,屬於雪山山脈。 聖母峰正位於雪山山脈的主稜上。 從觀景台騁目遠望,望向雪山稜脈,則見山巒綿延至無邊無際,天地壯闊,使人動容,豈能不生天地悠悠之感懷?  望向蘭陽平原,則見滄海迷濛,不見世界盡頭。 此時,強風陣陣迎面襲來,不得不壓低帽緣,以防帽子被風捲走。 觀景台上,耶穌基督揹著十字架,面對蘭陽平原,迎向這強勁的東北季風。 站立在此,這一刻,這座山給了我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不僅是眼前這山岳美景,也因為宗教氣氛的感染。 站在十字架旁,俯望蘭陽平原,驀然感動起來。人生活至這個歲數,經歷過不少事情,今天還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以自己的雙腳,走三個小時,五、六公里的路,爬升七百多公尺,來到聖母山莊的聖母峰上,而能得到這平和的心境。 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我想我應該有得到耶穌基督的愛。 尤其我們同行三位同學都是75的老年人,倍感隆恩慶幸。


聖母峰觀景平台及耶穌基督受難十字架。


聖母峰觀景平台俯瞰聖母山莊全景。


登山步道出森林後,往烘爐地山方向1022峰展望。


三角崙山。


三角崙山草坡宛如層層波浪。900公尺左右的海拔高度,卻擁有高山氣勢。


咸豐草又稱「鬼針草」,鄉下叫「恰查某」,因為只要你經過她身邊,都會惹上。



毬蘭和橘色蝴蝶薑。



七葉一枝花和野牡丹花。



油桐花和筆桐樹。


步道旁隨處可見的黃花鼠尾草。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