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醫界辦論壇懷念醫學人文推手謝博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醫界辦論壇懷念醫學人文推手謝博生

 2020-11-19 10:45
懷念醫界人文推手謝博生教授論壇與會者全體合照。圖/邱泰源國會辦公室提供
懷念醫界人文推手謝博生教授論壇與會者全體合照。圖/邱泰源國會辦公室提供

11月18日是前台大醫學院院長謝博生的紀念生日,在他生前推動成立的台大醫學人文館舉辦了一場「謝博生院長人文關懷論壇」,由台大醫學院師生及台北市醫師公會關心社區醫療與全人照護的成員,發表系列演講。與會者包括了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立委,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台大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台大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研究所所長陳惠玲、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洪德仁、台北市醫師公會執行長陳彥元、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及受到謝博生院長精神感召的年輕醫師和學生。論壇中發言者回顧了謝博生院長在醫學教育、社區醫療、醫院評鑑、醫師養成、醫學人文的推動各方面的重大貢獻,令人敬佩和懷念的感動充滿全場。

本報創辦人陳永興醫師應邀以「台灣醫學人文的推手」發表演講,指出謝博生院長的醫學人文精神表現在(1)家庭的影響(2)專業的拓展(3)社區的關懷(4)全人的照護(5)病人為中心(6)善終的提倡(7)身體的力行(8)身教和言教(9)典範的學習(10)歷史的傳承。終其一生堅定持久的實踐「作一個好醫師就是要有好的醫病關係,要能了解病人的苦痛,關懷病人的感受,與病人同理心去照顧病人和其家庭、社區的健康。」這樣的精神是謝博生院長一生的理念和實踐!


懷念醫界人文推手謝博生教授論壇,本報創辦人陳永興醫師應邀以「台灣醫學人文的推手」為題發表演講。圖/邱泰源國會辦公室提供

2018年謝博生院長逝世時,陳永興醫師曾為文介紹謝博生院長的生平事蹟,本次論壇紀念文集亦收錄該文供與會者參考,全文如下:

台灣醫學人文教育推手 謝博生(1941〜2018)

謝博生院長,鹿港人,出生於醫生世家,父親謝巧烽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鹿港開業醫生,喜愛古典音樂,自幼受薰陶,也是他日後重視醫學人文的契機。1967年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留學日本,取得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返台後,回到母校任職,歷任台大醫學院內科學講師、副教授、教授,1995年當選第12任院長,至2001年卸任。2008年正式由醫學院退休後直到過世前,始終持續回學校從事醫學人文的創作。放棄外面醫院的高薪,守護醫學院,他的意願就是死後仍要繼續奉獻母校。

在院長6年任期中,致力於台大醫學院推動「寧靜革命」,把哈佛大學的小班制分組教學模式,引進台灣,在醫學院開始加入人文、社會與倫理課程,希望透過這些人文教育,讓醫學生知道,醫學是一門「以人為本」丶「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科學;此外「社區醫療」、「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整合教學」、「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劃」、「安寧病房實習計劃」等也引起台灣醫學教育革命性的影響。因為謝院長深信:「好的醫療必須結合高超技術及人性關懷。」當有人問他:「什麼樣的醫師才是好醫師?」他回答道:「要醫人,先得瞭解人性,好醫師並不是智識最好,也不是技術最好,而是醫病關係做得最好,獲得病人的信賴,能關心病人,體會病人的感受,這方面能做得好才算是好醫師。

退休後,謝院長全力投入重整台大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築物(二號館),創設台灣醫界第一座「醫學人文博物館」,經常舉辦精彩而多釆多姿的特展,培養醫學院醫生的歷史感和人文及人道關懷,同時也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他自己也經常親自導展。之後被推選為「台大校友景福基金會」董事長,持續研究歐美各著名大學醫學院的人文教育,整理出適合台灣國情的「醫學人文教育」。並多次帶領醫學生到義大利做「深度文藝復興之旅」,他自己也創作6、7部關於「醫學人文」的大作,同時也出版了《景福醫學人文叢書》10本。

謝博生的兒子、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說:父親長年關心醫療、社會和長照,推動「善終」、注重醫學人文都是教科書上沒寫的,必須持續推動、形成社會共識,才能找到人的價值跟尊嚴。「人不是進到醫學去受折磨」,應該要回到醫療助人、以人為本的精神,父親希望用自己善終的經驗,為改變社會風氣盡力。

2018年2月5日謝院長因腦中風逝世,家屬遵循他的遺願,捐出大體,做為台大醫學院後輩學子,大體解剖教學研究之用,完成「我是老師,死後也想繼續當老師。」貫徹身體力行,奉獻台灣醫學教育的大業,傳承醫學人文的道理。


懷念醫界人文推手謝博生教授論壇,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立委演講。圖/邱泰源國會辦公室提供

懷念醫界人文推手謝博生教授論壇,倪衍玄 院長演講。圖/邱泰源國會辦公室提供

台北市醫師公會執行長陳彥元。圖/邱泰源國會辦公室

謝博生教授醫師紀念集。圖/台北市醫師公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