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從《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看建構台灣島史觀背後的自學力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從《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看建構台灣島史觀背後的自學力

 2021-03-23 17:40
《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看建構台灣島史觀背後的自學力,前排右3為曹永和院士。圖/擷自《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作者提供
《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看建構台灣島史觀背後的自學力,前排右3為曹永和院士。圖/擷自《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作者提供

近日,在yotube頻道上,《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透過網路,再次播放給更多人觀賞(播映時間:3月12日〜3月31日)。記錄片導演陳麗貴,以淡雅細膩、抑揚有致的敘述節奏以及深度人文素養的刻畫,描述了曹永和先生如何在因緣際會下進入了台大圖書館,自學進修,不但通曉十幾種語言,更成為一代史學宗師的故事!

事實上,曹永和先生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個新的史學觀點,也是在那個充滿肅殺的政治氛圍下,選擇明哲保身,但是用一生的認真與篤實,溫柔與安靜,回應白色恐怖烙印與歷史粗暴的典範。更特別的是,他的自學力讓人折服與敬佩!也在跟眾多學者間互相提攜、互相協作,將台灣史的研究帶往一個完全不同的面向。

到底,曹永和的故事背後,述說了什麼時代的美麗與哀愁呢?為什麼,曹永和能夠如此奮鬥不懈地努力,只是因為喜愛而讀呢?底下將從幾個面向來探討:「1. 在時代的禁錮下,曹永和在面對人生抉擇時,與他人選擇了相異的道路;2. 閱讀、研究、創新與發表,成為曹永和開拓生命新樂章的秘訣;3. 因為就是喜歡書,不計名譽、名位的鑽研,才有今日台灣史學宗師的地位。」

首先,在時代的禁錮下,曹永和在面對人生抉擇時,與他人選擇了相異的道路。有別於同時代的前輩,像是史明、彭明敏等人,曹永和是非常低調的!尤其,當二二八發生時,曹永和的第一個舉動是,把家裡的書都「燒掉」。這是他的「明哲保身」哲學,隱藏住自己,不代表「放棄」,卻是「轉移」成其他方式,繼續前進!在白色恐怖與戒嚴的時代,綏靖與清鄉如火如荼!曹永和先生「燒掉」手邊的書後,下一個動作就是,去一個「書」最多的地方。也因此,「台大圖書館」成為他的「落腳」處!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當政府與警總如火如荼查緝禁書,曹永和則能夠以圖書館員的身份,調閱第一手資料!真的是超級「聰明」,又有「智慧」。顯見,要朝向目標的方式,並非一定要很大聲,才有力量。相反地,選定自己要走的方向,堅定前行,才是真正「關鍵」之處。

再者,閱讀、研究、創新與發表,成為曹永和開拓生命新樂章的秘訣。曹永和以17世紀的交通史和經濟史,作為連結台灣的開端!他的頭一篇期刊是發表在《經濟學刊物》上!當穿越到上一個時空中,人們彷彿又重新看見了一片新世界。最有趣的是,從沒人以為曹永和在研究歷史,但他實實在在地是在研究歷史……這不只躲避了各種思想的監控和追殺,也不知不覺,建構了台灣島史觀!另一方面,曹永和最喜歡的就是看書!擔任圖書館的工作,讓他樂在其中。甚至,哪一本書在哪裡?裡頭講些什麼?他都能倒背如流!一邊閱讀一邊研究,成為他的生活。他從來不是「汲汲營營」,並且「無所求」!但是,他對知識與探索過往的毅力,卻是異常驚人。他把台灣的樣貌,一點一滴「立體化」了出來。可見,「書」是曹永和一輩子的依歸!無時無刻不看書,甚至連在騎車等紅綠燈時,也在背誦荷蘭文單字,相信「勤勞」又融入「生活」的日常習慣,正是他的自學成功秘訣。

最後,因為就是喜歡書,不計名譽、名位的鑽研,才有今日台灣史學宗師的地位。現代人總是大聲喧嘩,總是看著目標奮力出擊。然而,曹永和卻是用安靜又溫柔的力量,讓別人看見了他。這時,是工作來找他,名譽來找他,求才若渴的人們來找他!尤其,當他退休時,台大歷史系因為要聘用他來任教。但因為曹永和只有高中學歷。所以,經由中研院聘任其為院士,進而能夠育作英才!然而,他早就已經育作無數的英才了。他的末期,是人們主動來找他……反觀這時代,很多人都在尋找天職!不過,曹永和告訴我們:「持續力遠比目標重要!」或許,曹永和若以大學歷史系為目標,可能無法有如此獨創和驚人的成果。因為,他做了最紮實的文本探討和研究,遠比任何一位歷史系教授,讀了更多的內容與抽絲剝繭過更多次…… 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展開,令人驚豔!我想,在曹永和的身上,我看見:「只要找到一個持續下去的理由,就能夠一路開心下去!」

從《曹院士的隱藏文本》紀錄片看建構台灣島史觀背後的自學力,可以發現:「局外人,往往才是能夠開創新局的人!也因為不會侷限在固有思想中,才能大破大立。或許,當我們熟知忍辱負重,而寫出經典史書,史記的司馬遷;那麼,也千萬別忘了,台灣亦有一位,逃過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專心研讀與著述的曹永和。台灣島史觀和台灣史學的奠基,皆是他在一步步地自學中,留下最特別的禮物……」


閱讀、研究、創新與發表,成為曹永和開拓生命新樂章的秘訣。曹永和以17世紀的交通史和經濟史,作為連結台灣的開端!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