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老共如何抹黑香港「反送中」運動,每一個世代所產生的追尋自由的故事,總是最感人。
香港人貼出「自己的香港自己救」的標語,格外震撼,因為這個標語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中出現過,簡單的文字寫出了港人對自由和人權的追求。
最近看了一部德國電影「奇蹟熱氣球」,描述戰後被關進鐵幕的東德人,如何追求自由的故事,這部電影取材自一個真實故事,1979年,水泥工甘特和機械工漢斯,兩個家庭合作,製造熱氣球,靠著風向氣流飄到西德,故事中有東德特務的追捕,以及這兩個家庭如何從自己的家裡床單,桌巾,甚至用小規模買進布料掩護,在自己的家中地下室縫製熱氣球,並且要研究氣候,理解季節風向的時間,經過一次失敗後,第二次,終於飄到西德巴伐利亞,逃亡過程中,出現熱氣球燒破洞,以及瓦斯不足的困境,後面還有東德特務的直升機追捕,整部電影充滿緊張氣氛,也讓人感受追求自由的感動,因為自由屬於人性的一部分。
根據波茲坦研究中心報告,從戰後東西德被鐵幕隔絕,到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將近萬件的逃離東德故事,其中有5000人成功,136人在行動中死亡,3231人失敗,除了使用熱氣球之外,還有人挖地道,甚至偷來東德裝甲車去撞擊圍牆,在花招百出的故事中,讓人理解為什麼有人說,「不自由,勿寧死」。
5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或者更長一些,例如黎智英,如果看了這部電影,一定感觸特別深刻,因為,他們同樣經歷了那個時代追求自由的故事,而且自由裡面還包含著反飢餓的心情。
傳承追求自由的血淚故事
1945年到1950年,中國突然拉下鐵幕,這段時間,總共有170萬人逃離中國,抵達香港,絕大部分是擔心遭到迫害的地主或國民黨人,使本來只剩50萬的港人,快速來到220萬人,1950年以後,逃離中國鐵幕的故事持續上演,為了收容這些逃港難民,港府開放木屋區在調景嶺,並且宣布「上壘政策」,只要有辦法抵達港九市區,就可以拿到香港身分證,很多人利用游泳方法到達新界,未進入港九,仍然被遣返,根據廣東出版的「大逃港」一書中記錄,1962年,由於毛澤東錯誤的「大躍進」,結果帶來大飢荒,廣東邊防駐軍司令陶鑄在5月6日下令,所有邊防駐軍撤離崗位,單單1962年就有20萬人進入香港,每天估計有5000人抵港,每天都有無法抵港者,死在海上,屍體漂浮在香港海上,「上壘政策」在1979年廢除以後,難民人口才逐漸下降,但是,就算沒有拿到身分證,零星偷渡者仍然不絕,從1949到1979,30年來,大規模難民潮一共五波,今天,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正好反映出這些走上街頭,救人救港的年輕港民,他們的父祖之輩,曾經經歷過的追求自由的血淚故事,因此,這樣的抗爭,也更具時代傳承意義。
香港人正在學習東德人追求自由的故事,也從香港先民的逃難中得到啟示,藉著國際媒體報導,把「反送中」運動真相,傳遍全世界,單單一位小孩子的看板,「我不要催淚彈,我自己會哭」,就讓全世界催淚,長達3個月的抗爭,港人的創意BE WATER,正在感動全世界。
8月23日,香港人打算學習波羅底海三小國的「人鍊行動」,從荃灣開始到堅尼斯站,港人手牽手,完成一個名為「香港之路」的守護香港行動,當年,波海三小國的人鍊行動,就稱為「波羅底海之路」。
1989年8月23日,波羅底海三小國號召200萬人,手牽手簽出一條長達700公里的人鍊,這條人鍊跨過三個國家,兩年後,波羅底海三小國,終於脫離俄羅斯成為獨立國家,三小國自認文化上比較接近北歐,以愛沙尼亞而言,語言屬於芬歐語系,雖然在蘇聯時代,被強迫說俄語,但是,獨立後的愛沙尼亞正努力「脫俄入歐」,有了民主自由之後,愛沙尼亞目前已經是科技之國。
1991年,愛沙尼亞宣布獨立的時候,我剛好來到首都塔林,一位當地導遊帶我到廣場,告訴我當時「人鍊行動」時候,他所站立的地方,接著導遊告訴我,獨立那一天,他們如何手提火把,在廣場上唱著自由的歌曲,一首接著一首,傳唱到天亮,等待黎明到來,我可以想像那個場面必定感人,塔林市區還留著二戰時期被德軍轟炸的教堂殘跡,成為愛沙尼亞人追求自由和平的印記。
1939年8月23日,波海三小國在德蘇一紙秘密協議下,被蘇聯佔領,60年後同樣這一天,波海三小國人民用200萬人的手,牽起追求自由的決心,終於脫離共產獨裁走向獨立國家,這個行動正在啟發香港人,創造更多自由的故事。
還記得2004年,台灣大選,台灣人同樣以人鍊牽手行動,從基隆牽手到墾丁,決定守護台灣,幫助民進黨勝選,我還記得我所站立的地點,以及口裡唱著台灣自由之歌。
香港人手牽手的人鍊,用愛和自由圍起香港,象徵守護香港免於獨裁專制壓迫的決心,我們也要祝福香港人「合理非行動」可以成功,把港人的自由追求傳遍全球。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