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秋行軍蟲」到底有多可怕?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秋行軍蟲」到底有多可怕?

 2019-06-12 09:55
秋行軍蟲為害玉米情形。圖:防檢局
秋行軍蟲為害玉米情形。圖:防檢局

在中國18個省份肆虐、造成農作物嚴重損失的秋行軍蟲出現在苗栗飛牛牧場的玉米田,成為台灣首例。農委會判斷,從中國隨西南氣流飄來的秋行軍蟲還是第一代,要除乾淨,不然可能變成蟲災,比禽流感還麻煩,未來2到3週是滅除關鍵。

秋行軍蟲是什麼?

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是原生在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蛾類,2016年從美洲傳到非洲,2017年又從非洲傳到亞洲,目前包含東南亞、印度,以及今年的中國大陸都深受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認定秋行軍蟲為全球重要農業害蟲。秋行軍蟲的幼蟲會吃掉包括玉米、稻米、高粱、小米、蔬菜、棉花、十字花科、葫蘆科、茄科等經濟作物,一旦遭到侵襲,勢必對當地的農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及危害。農委會表示,秋行軍蟲會對包含小麥、玉米、高粱、稻米等禾本科作物產量影響2到3成,約計全台種植面積作物有45%會受影響。


全球新興農田通緝犯~秋行軍蟲。(圖:防檢局提供)

秋行軍蟲特徵

秋行軍蟲的卵塊上附著了大量母蟲的腹部絨毛,而呈現絨毛狀;孵化以後的成熟幼蟲,外觀上可辨認的特徵在於:1、腹節沒有黑斑。2、背部花紋有四個整齊黑點。3、成蟲翅膀基部沒有白條紋。


全球新興農田通緝犯~秋行軍蟲。(圖:防檢局提供)

繁殖+遷徙力強

秋行軍蟲成蟲會飛及產卵,一生可產2000顆卵,一個世代約30天完成,成蟲可飛100公里,隨氣流更可飛200公里以上。農委會原本估計秋行軍蟲的幼蟲期為2到3週,不過,近來氣溫高,幼蟲期可能縮短,剩7到10天,一旦轉為成蟲,就會繁衍。這7到10天必須再拉高防疫強度,讓通報及撲滅作業執行得更快。


全球新興農田通緝犯~秋行軍蟲。(圖:防檢局提供)

對農業造成巨大衝擊

美國農業部5月發布報告指出,秋行軍蟲以繁殖迅速、傳播距離廣、難以根絕、幼蟲型態對農業傷害慘重而著稱,秋行軍蟲的出現對各種作物而言都是場重大災難。更嚴重的是,目前尚未發現大規模撲殺這種害蟲的方法,一旦遭到秋行軍蟲入侵,幾乎無法根治。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在非洲有部分地區高達70%的農作物已經被秋行軍蟲摧毀殆盡,造成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60億元)的損失。


玉米受秋行軍蟲危害狀。(圖:防檢局提供)

發現蹤跡立即通報

農委會已在官網公告9種成分共計11種農藥可作為滅除秋行軍蟲使用,並啟動各區改良場到現場勘察;若是有機田,則可用蘇力菌、苦楝油撲殺。農委會防檢局籲請相關業者與農民主動赴田間巡檢,如有發現秋行軍蟲,請立即透過防檢局專線0800-039-131、防檢局防疫小尖兵臉書或防檢局Line@進行通報並上傳照片、影像,以利快速鑑定並採取緊急防治措施。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