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歡迎來看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歡迎來看看

2022-01-21 15:42
NBA球星坎特(Enes Kanter Freedom)對運動員喊話,要大家抵制今年的中國北京冬季奧運會。示意圖/擷自FRANCE 24 English影片
NBA球星坎特(Enes Kanter Freedom)對運動員喊話,要大家抵制今年的中國北京冬季奧運會。示意圖/擷自FRANCE 24 English影片

1939年,德國納粹政府在捷克的西部建立魁儡政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ProtectorateofBohemiaandMoravia)。1941年,納粹政府的「親衛隊國家安全部」(RSHA)把保護國的要塞城泰雷津(Terezín/Theresienstadt)改造成猶太人集中區(ghetto),開始對猶太人宣傳泰雷津是個自治的城鎮,可以在此舒適生活,直到戰爭結束。因此,許多猶太人是付錢或者簽署放棄財產文件來換取進入泰雷津的門票。這些猶太人包括: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猶太退伍軍人,知識份子,作家,藝術家,作曲家,精神領袖、社會賢達、半猶太人、和雅利安人(Aryans)結婚者、富有的老人,以及孩童。

在「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Theresienstadtghetto),有一座教堂、一所學校、一個廣場、約有200間房子和14個大型營房。來到這裡,男人、女人和小孩立刻被分開,住在不同的營房,一個小房間至少住30個人。原本只容納7,500人的營區,竟住進了約6萬人,而每個人的食物和飲水都是配給的。於是,在擁擠、骯髒、營養不良和疾病蔓延的情況下,每天有近130人死亡的情況。而為了不讓外人看見驚人的死亡人數,於是在營區裡蓋了個火葬場。

納粹黨和希特勒於1933年掌權後,開始建立了一系列監禁所,逐漸發展成集中營。這些地方不人道對待囚犯的情況,外界略有所聞。所以,1942年,當「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oftheRedCross,ICRC)知道「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的存在後,就想透過運送藥品過去來了解營區情況。當然,被拒絕了。不過,他們沒有放棄努力。

1943年,「德國的紅十字會」去探看「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後,交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一份報告,形容「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過度擁擠,裡面的人有營養不良的情況。本來已懷疑「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是集中營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就更積極爭取要探訪營區。最後,「親衛隊國家安全部」不再拒絕,打算利用機會澄清西方國家的質疑。

於是,1944年,美化運動開始!

首先,粉刷房屋,屋子前都種點漂亮的花。然後,假的咖啡屋來個幾間,在假的商店櫥窗裡放上新鮮農產品,再送來新鮮麵包。同時,老的、病的、營養不良的人,約7,500人,送去奧斯威辛的比克瑙滅絕營(Birkenauexterminationcamp),讓營區看起來不那麼擁擠。而有知名度的人和丹麥猶太人,讓他們住進私人房和較好的房子。最後,參觀客人來訪前,挑選出一些看起來健康的孩子,讓他們在街上玩遊戲、踢足球。參觀客人來了,一些孩子則為他們表演歌劇。8小時的參觀,完全依安排路線進行。

參觀結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參觀代表在報告裡讚揚「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說營區裡的人比其他「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即營區外)的百姓過得更好!

「泰雷津猶太人集中區」就是當年納粹用來欺瞞國際社會的模範營。然,這個集中營,共囚禁過14萬4千名猶太人,其中有1萬5千名是兒童,有8萬8千人被運往「奧斯威辛集中營」,最後倖存的孩子不到200人。

因NBA球星坎特(EnesKanterFreedom)對運動員喊話,要大家抵制今年的中國北京冬季奧運會(2/4~10),他表示,運動員應該選擇「道德而不是金錢」,結果引來姚明的溫情呼喚,他邀請坎特到中國看看,以便「對中國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坎特立刻回應,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他感謝姚明的邀請,他真的很想去中國看看,但能否參觀到維吾爾強迫勞改營、被強姦酷刑折磨的當地女子,以及能否目睹北京當局為了掩蓋證據,強摘器官的同時銷毀屍體的畫面?並且希望能與彭帥自由對話。」他還提問,「此行能否訪問西藏,了解北京是如何剝奪藏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他還希望訪問香港和台灣,見證一座曾經高度自由的城市的消亡和一個民主社會的繁榮。」

看來,中國政府不必像當年的德國納粹,要趕緊費心美化一下「新疆再教育營」,因為他們邀請的客人已經知道營區內真實的情況和中國政府的真面貌。

關於中國政府的真面貌,在這個禮拜,我有簡潔明瞭的新領會:方芳+姚明=中國政府。對內,以及對於他們認定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以「出手教訓」為治國之道,此為方芳也。對外,進行大外宣,並積極邀請外國人士來參觀又大又美又文明先進的模範城,認識美好的新中國,此為姚明也。

好吧,身為好客的台灣人,我也來邀請姚明來紐約市看看。在美國打過NBA的姚明恐怕會對我說,抱歉,我已經去過紐約市了,感謝妳的邀請。

不,姚明,我要帶你去看看的東西,你一定沒看過,請你一定要來。

2021年12月2日上午,紐約市公立「砲台公園小學」(BatteryParkCitySchool,PS/IS276)的一群學生,在師長的帶領下,到對街的「猶太遺產博物館」(Museum of Jewish Heritage–A Living Memorial to the Holocaust)的門口前,雀躍盼望等待一株他們要負責照顧的小樹的到來。

孩子們等待的這株小樹是一棵銀楓樹(SilverMaple)的分株,來自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的「新希望農場」(New Hope,Pa.,farm)。農場主人是羅傑‧波莫蘭茲(RogerPomerantz)醫師,亦是知名猶太裔慈善家。在這座農場裡,有七株銀楓樹都是來自同一母樹。母樹生長在捷克(Czechoslovakia),在1943年1月被種下,那天是猶太教的植樹節(TuBishvat)。

猶太人慶祝植樹節的習俗,一是吃季節新出的農產品,或盛產於以色列的「七物」(希伯來文ShivatHaminim,SevenSpecies),包括:小麥、大麥、葡萄、無花果、紅石榴、橄欖、椰棗(date)。另一個慶祝習俗則是種樹。

1943年在捷克種下那棵銀楓樹的,是一位女老師和一群孩子,他們不只沒有「七物」可以吃,連銀楓樹苗都是拜託求來的,因為他們是被納粹囚禁下的猶太人。那位女老師叫做厄瑪‧勞夏(Irma Lauscher),她與學生們所待的就是「泰雷津集中營」。

1943年,在猶太教的植樹節前夕,勞夏老師決定教導學生們一門重要的課程:「即使是一無所有的人,仍可以做許多事情。」於是,她拜託一位比較有同情心的警衛,請他找株樹苗給她。隔天,警衛把一株4英呎高的銀楓樹苗藏在長靴裡,成功帶進營區。然後,她與學生們一起把小樹苗種在孩子們的住宿區裡。她告訴孩子們,樹需要陽光和水才能生長,要求他們每天將自己的一些水分給小樹。


1943年在捷克種下那棵銀楓樹的,是被納粹囚禁在「泰雷津集中營」的一位女老師厄瑪‧勞夏(IrmaLauscher)(右上)和一群孩子共同種下的。示意圖/擷自英國國家大屠殺中心和博物館臉書

不過,「泰雷津集中營」不只是納粹用來欺瞞國際社會的模範營,還是把猶太人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concentrationcamp)滅殺的中轉營,因此,這是一個一直有人進來與離開的地方。然而,孩子們很認真看待照顧小樹的責任,而新來的孩子也都承接起照顧小樹苗的任務,所以,即使最後,曾在這待過的1萬5千名兒童,最後倖存的孩子不到200人,這株小樹苗卻因為孩子們的犧牲奉獻與責任感而活下來。

勞夏老師也倖存下來。生前,她要求死後要葬在那棵樹下。1985年,她過世的時候,那棵銀楓樹已有30英呎高,不過,2006年時,被一場洪水所摧毀。所幸,二戰結束後,它的種子和枝條就陸續被繁殖在英國的諾丁罕(Nottinghamshire)和諾斯伍德(Northwood)、耶路撒冷、芝加哥、費城、舊金山等許多城市。

去年12月初,那棵銀楓樹又落腳於全世界最大的猶太人海外聚集地──紐約市,種在下曼哈頓的「猶太遺產博物館」(MuseumofJewishHeritage-ALivingMemorialtotheHolocaust)的門口前,對街的「砲台公園小學」的學生們承接下照顧它的責任。

姚明,我想帶你去看看的,就是這棵有名的「孩子們的樹」(Children’stree)。我不確定你與方芳們是否能夠欣賞,但你們必須知道,這世界永遠會有人確保「孩子們的樹」可以永存延續。(20220120)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