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那一年的這一天】1988.3.19 台灣樂壇作詞大師慎芝去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那一年的這一天】1988.3.19 台灣樂壇作詞大師慎芝去世

2017-03-19 07:35
慎芝是台灣音樂界的作詞大師。關於她的完整傳記,目前只有汪其楣這本《歌未央》。圖/取自網路
慎芝是台灣音樂界的作詞大師。關於她的完整傳記,目前只有汪其楣這本《歌未央》。圖/取自網路

台灣娛樂界喜歡用「天王」、「天后」來指稱人氣歌手或指標性人物。其實若以音樂的貢獻度和影響力而言,這些「天王」和「天后」,和慎芝比起來,都要矮上一截。慎芝不只是天王天后的推手,更是最優秀的作詞家,創作無數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歌曲是1950至1980年代台灣國民記憶的一部分,許多至今傳唱不衰。1988年的今天,她完成對台灣樂壇的卓越貢獻,畢業了,享年60歲。

製作群星會,捧紅大批天王天后

慎芝本名邱雪梅,台灣客家人,籍貫廣東梅縣,1928年2月3日生於台中州東勢郡。6歲隨父母遷居江蘇無錫,終戰前一個月(1945年7月,17歲)從「上海第一女高」畢業後回台定居。該校創辦於租界,由日本人掌管,對學生的日文有嚴格要求。慎芝在中國接受古典文學和新文學薰陶,又熟稔日文,對她日後的創作裨益甚大。

另一個影響慎芝創作的重要因素,是她的夫婿關華石(1912-1983)。關華石大慎芝16歲,生於中國錦州,多才多藝,擅長攝影和音樂,1930年代就組樂團做職業表演,又很會拉小提琴,和慎芝以音樂結緣,兩人於1951年結婚。他倆鶼鰈情深,並攜手做音樂長達25年。愛情的滋潤讓慎芝的創作靈感源源不絕,而且歌詞意境深刻感人。1962年10月兩人在台視推出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綜藝節目《群星會》,一直到1977年2月停播(製作面臨瓶頸、缺乏廣告挹注、遭台視冷落)為止,共播出15年,1,283集,始終保持純音樂節目的清新特色。

《群星會》作為一個長久而專業的表演平台,捧紅了許多藝人,包括青山、謝雷、余天、張琪、美黛、紫薇、楊燕、鄧麗君、白嘉莉、姚蘇蓉、楊小萍、劉福助、萬沙浪、湯蘭花、紀露霞、蔡一紅、陳芬蘭、陳蘭麗、趙曉君、包娜娜、蔡咪咪、冉肖玲、吳靜嫻、閻荷婷、王慧蓮、歐陽菲菲等,不是在《群星會》走紅,就是常在《群星會》打歌。鄧麗君剛出道時,是和一名少女以「巧克力姊妹」的身分在《群星會》表演;白嘉莉的歌藝,是在《群星會》不斷琢磨出來的;蔡咪咪原名蔡雪卿,是慎芝幫她改的名。關華石和慎芝在《群星會》的分工,大致是關華石負責歌藝,讓節目保持整體品質;慎芝負責庶務,讓節目保持豐富變化。

《群星會》也穿插舞蹈表演,曹金玲、馬雷蒙都是從該節目起家;蔡瑞月執導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也曾在《群星會》上表演(1970年5月13日,雷大鵬、陳玉律演出)。特別一提的是,台灣演藝圈長期以來是外省掛當道,很多人要透過關係才能進去;但慎芝和關華石並沒有省籍歧視,他們只看才藝,不論省籍。原住民如王幸玲、萬沙浪(本名王忠義)姊弟、湯蘭花等,本省人如余天、謝雷、尤雅、楊小萍、劉福助、紀露霞、陳芬蘭、蔡一紅、蔡咪咪等,都是《群星會》常客。林俊宇(高雄旗山人),也是憑其歌藝,先在《群星會》嶄露頭角,後轉當演員,成為台語戲劇一哥。《群星會》沒有演藝圈的「潛規則」(財色交易),也沒有置入性行銷,除了演藝,還是演藝,這使它的專業形象備受圈內外肯定,確實是台灣電視節目的奇葩。

千首詞人,文采精鍊意境豐華

雖然《群星會》做得有聲有色,但真正讓慎芝不朽的,是她創作的1090首歌詞(這是留存的,實際當不止此數)。慎芝也會作曲(《群星會》的主題曲,就是由她包辦詞曲),但最厲害的,還是雅俗共賞、充滿意境的作詞功力。《群星會》原本是唱老歌(特別是1930、4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老歌),但老歌就那幾首,很容易聽膩,慎芝因而在節目開播後第二年就努力創作。她是快手,曾在三年內譜詞500首,平均兩天一首,速度驚人。

由慎芝譜詞的歌曲,除了華語作曲家的作品外,還包括許多日語歌、台語歌和歐美歌。華語歌名作包括情難守、藍色的夢、還君明珠、玫瑰人生、最後一夜、今夕是何夕、藍色的憂鬱、台北紅玫瑰、萍水相逢的人、濛濛細雨憶當年等。

日語歌的改編最多,她精通日語和音樂,要抓詞曲意境加以改編轉換,十分上手。包括夜空、意難忘、榕樹下、重相逢、情已逝、寒雨曲、負心的人、雨中徘徊、高山慕情、戀愛季節、淚的衣裳、月兒像檸檬、人兒不能留、愛我在今宵、昨夜夢醒時、幾度花落時、午夜夢迴時、星夜的離別、我只在乎你、能不能留住你、誰能禁止我的愛、月兒迷濛星兒稀、只見雪花不見你等,都是改編自日本昭和年代的名曲。

慎芝也將台灣歌謠譜成華語歌,如冰點、黯淡的月、苦酒滿杯(原曲為姚讚福的〈悲戀的酒杯〉)、淡水河邊(原曲是日文歌,先改為台語歌,慎芝再改為華語歌)等。其他語系,如心聲淚痕、淚的小花、我在你左右、情人的黃襯衫譜自韓國歌;越南情歌譜自越南歌;我的他、香吻和情淚譜自美國歌;靜靜的湖水譜自英國歌等。慎芝是客家人,對台語生疏,但也創作一首膾炙人口的〈情字這條路〉。

壓箱功力:聲韻和諧,詞曲一氣呵成

在台灣作詞界,慎芝的作品在質、量、知名度上的綜合成就,堪稱第一,能夠媲美她的,只有莊奴(華語樂壇)、葉俊麟(台語樂壇)和黃敏(橫跨華台語樂壇)。慎芝創作的特色,在內容上是多元化,反映情歌的千萬風貌;在文字上,可以精雕細琢而不曲高和寡(如玫瑰人生、最後一夜),也可以通俗淺近卻言之有物(如淚的小花、淚的衣裳);在聲韻上,她的功力超強,聲與韻和諧搭配,詞與曲渾然合一,每首都易記易唱,琅琅上口。

對聲韻的講究,是台灣老一輩作詞家的本事,卻是現今絕大多數作詞家欠缺的,他們只能做到押韻,卻不能鋪陳全篇聲韻之美。關鍵就在於,時下作詞家傾向炫技,不管歌曲好不好唱,重點是打造歌手的獨特性;而慎芝等老一輩作詞家,則是把「歌曲好唱」列為第一順位,他們不是為歌手服務,而是為大眾服務。此外,慎芝也不為政治服務,她不寫「愛國歌曲」。

晚年遭逢變故,結束玫瑰人生

然而人生沒有完美,慎芝在家庭事業兩得意之際,卻迎來雙重打擊。1979年,夫婿關華石被診斷出肺癌;1982年,15歲的兒子關后希在學校突然昏迷,送醫後不治;隔年(1983)5月某日,凌晨兩點,關華石在書桌前與慎芝談話,於翻閱小說間安詳而逝,享年71歲。

慎芝在一年內失去兩位至親,傷痛可以想見。反映在創作上,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呈現前所未有的深邃。如〈最後一夜〉、〈玫瑰人生〉、〈今夕是何夕〉等,都是情歌的極致。但她的生命也緩緩滑向終點,1988年因心臟病而逝。逝後至今近30年,民間雖有零星紀念,仍未給她應有的高度評價,謹以此文紀念她。

慎芝晚年作品〈玫瑰人生〉 影像來源:Youtube

台視推出的懷念慎芝專輯(1988影像來源:Youtube

延伸閱讀:
台大總圖書館:慎芝與關華石年表記事
沈冬:〈流行歌曲上電視:《群星會》的視聽形塑
汪其楣:《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
維基百科:
〈群星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