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曾經有個港督麥里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曾經有個港督麥里浩

2014-08-03 07:31
四十五年前,香港有港督麥里浩。今天,我們台灣有總統馬英九。(圖片:網路資料、中央社,民報合成)
四十五年前,香港有港督麥里浩。今天,我們台灣有總統馬英九。(圖片:網路資料、中央社,民報合成)

台灣一年有兩百一十萬人赴港,香港的許多大街小巷,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譬如說羅便臣道、軒尼詩道、德輔道、彌敦道、司徒拔道。以上人名,都曾任香港總督,譬如軒尼詩道就是為了紀念第八任香港總督John Pope Hennessy,德輔道是為了紀念第十任港督George William Des Voeux,彌敦道是為了紀念第十三任港督 Matthew Nathan。第二十二任港督Alexander Grantham的中文名字葛量洪甚至還被用以命名醫院。

我去過香港數趟,我敢跟讀者保證,香港含金量最高,門票又低,又很難遇到中國客的地方,香港歷史博物館大概可以排前三名,在這裡可以看到精采的香港變遷史(建議花一整天在這)。

香港二十八任港督之中,我對第二十八任的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rn)跟第二十五任的麥里浩(Murray MacLehose)的治績最感興趣。

麥里浩可以和馬英九拿來作強烈對比。

馬英九選總統時,喊過「黃金十年」、「你給我八年,我給你百年盛世」。我想,馬英九已經幹了六年,大概整個島沒人認為馬英九帶來盛世榮景,而馬英九喊出的「黃金十年」,連親馬的中國時報都曾有社論質疑「馬總統的黃金十年 會變黃土十年?」

真正被人認定治績堪稱「黃金十年」的,是麥里浩。

四十五年前的香港社會,堪稱百病叢生,為何幹了十一年的港督麥里浩,讓港人緬懷不已?為何才幹了六年的馬英九,已經沒人期待他要營造大開大闔的百年盛世,紛紛希望他的下台,愈早愈好?

我從三個面向比較:

第一、住屋。第二、貪汙。第三、微服而出。

馬英九無力解決國民買房問題,當一個國家出社會工作的新一代,老是得面對自己要不吃不喝多久才能買的起房子的殘酷事實,試問身為屋奴的他,還敢於作夢勇闖人生嗎?

麥里浩1971年上任,隔年就宣佈實施十年建屋計畫,再隔一年,港府成立了直屬港督領導的房屋委員會,該委員會除了管理和改建原先的出租公屋外,還負責提出「新型屋村」的意見與規劃。成績如何?1973到1983這十年間,共興建了七十二個屋村,共解決了一百五十萬居民的住房問題。

2008年陪著馬英九一起打廣告的縣市長,每個都說自己準備好了,但「北素如、南益世、中朝卿」等人的「優異」表現,讓新新聞雜誌去年作了專題稱:「貪汙骨牌效應擴大馬英九連清廉都快守不住 」。

麥里浩時期,香港成立了廉政公署,1974年,廉政公署連原任香港警務處總警司的英人葛伯,都照樣調查。葛伯私產四百三十萬港元以上,超過二十六年薪資總合六倍,分別存在六個國家的銀行裡。廉政公署承辦此案,把棄保潛逃的葛伯,從倫敦引渡回香港受審,調查並指控葛柏兩項嚴重的貪汙罪行。1975年,法院判葛柏囚禁四年,樹立威信,由此而來。

李麗娟女士曾任麥理浩的秘書,有幸親睹這位改革者不為人知的一面。麥理浩如果要「微服出巡」,不會預先通知政府官員,不讓他們預先為自己事先打點,粉飾太平。就算真的要官員作點安排,他都不會跟他們事前建議的固定路線去走,而會隨心所欲的走(這樣,才看的到真相,不是嗎?)

香港中文大學講師蔡子強幼年時家住筲箕灣,他曾說過一個故事:當時親友口耳相傳,清晨七八時,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洋人,坐在電車上層,去筲箕灣總站,接著再下車考察街市,有人認出這個洋人,便是當時的港督麥理浩。

四十五年前,香港有麥里浩。今天,我們台灣有馬英九。

如果擁有這種英明港督的香港是「殖民地」,我們台灣迄今難脫「次殖民地」!

無殼蝸牛依舊,貪汙黨證有救。

公車上和民眾的互動,竟然也只能和事先安排好的人瑞套招熱絡。(一台公車上,馬英九、胡志強、 蕭家淇全部到齊,只差蕭家淇沒有拎著太陽餅致贈人瑞感謝她搭乘市公車,歐不,他們說那叫BRT)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