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政治人物與大眾傳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政治人物與大眾傳播

2020-01-02 09:58
韓國瑜在總統辯論會上抨擊大眾媒體,引發爭議。政治人物接受大眾媒體批評監督,天經地義,但是愈來愈多政治人物與大眾媒體針鋒相對,政治人物對大眾媒體不假辭色,彼此互相抨擊,川普即是顯例。圖/取自川普推特
韓國瑜在總統辯論會上抨擊大眾媒體,引發爭議。政治人物接受大眾媒體批評監督,天經地義,但是愈來愈多政治人物與大眾媒體針鋒相對,政治人物對大眾媒體不假辭色,彼此互相抨擊,川普即是顯例。圖/取自川普推特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在總統辯論會上抨擊大眾媒體,引發爭議。政治人物接受大眾媒體批評監督,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但是愈來愈多政治人物與大眾媒體針鋒相對,政治人物對大眾媒體不假辭色,彼此互相抨擊。

美國總統川普即是顯例,媒體人出身的英國首相強生也不遑多讓。隣近的菲律賓總統杜蒂那亦是如此。政治傳播對於政治人物與大眾媒體的討論,不勝枚舉,可是大衆傳播的多樣化,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崛起,雙方的互動模式,不一而足。韓國瑜係非典型政治人物,台灣的大眾媒體與先進國家相似,隨著國家的政治環境、科學技術發達,有了質量改變。

大眾媒體號稱第4權,與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3權並立,也是唯一的非公權力。民主國家保障言論、新聞等自由,藉由這些自由權監督制衡政府的公權力。政府3權分立,相互制衡之餘,人民的力量除了透過平時政治參與及選舉投票表達之外,大眾媒體為民喉舌,反映民意,所謂第4權理由在此。

再者民主政治奠基民意政治,人民充份資訊掌握,才能有理性的民意政治。大眾媒體扮演提供資訊的角色,被視為民主政治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少大眾媒體及工作者,以此自許,保障新聞自由,成為民主國家的重要指標之一。

新聞自由是民主國家重要指標

台灣與多數民主先進國家、新興民主國家大同小異,新聞自由隨著民主發展茁壯,若干大衆媒體在民主化過程,扮演啓蒙、催生角色。大眾媒體的型態被視為反映科技發展的指標之一。傳統社會隨著文字印刷媒體(包括雜誌、報紙),收音機、電視,網路、衞星、語音、圖片傳輸等,不斷地改變。特別是近數十年,以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為主的大衆媒體,受到網路發展影響深遠。

政治人物不論在朝的掌權者,或是在野黨,起碼的政治風範,開放胸襟,接受各類型大衆媒體的批評指教,係維護民主政治的條件。特別是執政者不得損害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台灣黨政軍退出媒體,代表另一新的里程碑,目前受到矚目的政府部門置入行銷,是否不當提供經費,支持網軍抨擊不同政黨及政治人物。主要在野黨及政治人物,也宜謹言慎行,與大眾媒體互動關係,不逾越常軌。

但是,大衆媒體的量變質變,以及政治變遷,政治人物與大眾媒體的互動,衍生一些問題。政治人物既然是公衆人物,必然是大衆媒體報導焦點。擁有政治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一言一行透明化,大眾媒體爭相報導,不言而喻。只是大衆媒體有基本倫理規範,報導、評論清楚區分,忠實報導,評論亦在一定範圍,雖然有不同立場想法。大眾媒體在自由競爭市場,由消費者決定良否,往昔政治人物即使不悅,甚少與媒體公開對峙。

傳播理論對於大衆媒體的角色、功能、倫理,討論汗牛充棟。包括美國等西方國家,資本市場的調整,大衆媒體經營者的改變,所形成的現象,如何因應,值得深思。台灣同樣面臨類似問題,加上台灣面臨中國大陸的威脅利誘,朝野兩大政黨缺乏協商政治文化,統獨議題等。大眾媒體或多或少成為部分縮影,政治人物與部分大衆媒體的失和對峙,也就可以理解。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