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高雄長庚設「雷特氏症」聯合門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高雄長庚設「雷特氏症」聯合門診

 2015-01-22 18:38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中)宣布,將開設雷特氏症聯合門診(記者陳俊廷攝)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中)宣布,將開設雷特氏症聯合門診(記者陳俊廷攝)

高雄長庚醫院首開南台灣醫療院所之先,從28日起在兒童醫院開設「雷特氏症」聯合門診,高雄長庚副院長張明永表示,「雷特氏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罕見疾病,其發病率約為1/10,000~1/12,000,雷特氏症孩子在出生時身心發展正常,但在病發後,各種功能會逐漸退化及發展遲緩,造成家庭重大負擔,盼社會大眾多關心弱勢家庭與罕見疾病的團體。

高雄長庚醫院今(22)日在臺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三名病友與會下,宣布開設「雷特氏症」聯合門診,1月28日起,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三下午1:30聯合兒童骨外科、心智、神經、復健及腸胃科醫師進行會診。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說,由於雷特氏(Rett Syndrome)好發於一歲半以下幼童,且因國人對「雷特氏症」較陌生而常遭誤判延遲治療契機,家長更需往返奔波門診形成重大負擔,長庚醫院因而開辦「雷特氏症」聯合門診。

小兒神經科洪碧蓮醫師指出雷特氏症(Rett syndrome)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罕見疾病,其發病率約為1/10,000~1/12,000,幾乎發生在女孩身上,雷特氏症孩子在出生時身心發展正常,但在病發後,各種功能會逐漸退化及發展遲緩。病童在一歲以前多為正常,一歲後逐漸有頭圍生長遲滯、神經發展遲緩、語言發展遲緩與社交障礙的問題。一歲半左右會有雙手無目的刻板性動作, 如:洗手、扭手、彈手、類似數鈔票的動作等。

她進一步指出,大多數「雷特氏症」病童晚期會有嚴重的運動障礙須長期臥床或使用輔具協助移動。以往雷特氏症沒有有效的治療,目前國外則已有效果卓著的人體試驗成果, 如:MNZ-2566及IGF-1,高雄長庚醫院率先成立雷特氏症聯合門診提供病患精緻化、個別化的服務, 同時建立雷特氏症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以期與國際接軌。

台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曾麗華說,女兒在5歲確診,現已15歲,當時以為是自閉症,病友家屬常找不到病因,延誤就醫時機,而病人出現語言障礙,會吃手、流口水,終身沒法自理生活。

病患家屬陳太太說,女兒璇璇現年16歲,在1歲半時出現脾氣暴躁、尖叫哭鬧等異常舉動,找不到病因,用唸經、泡藥浴及扎針等民俗療法治療,幾年後發現白忙一場,她非常感謝高雄長庚開辦聯合門診,經長庚醫院安排物理,職能訓練,感覺統合治療,水療等,現在的璇璇以能簡單正確的回應自己的需求,能自己扶欄上下樓梯,能聽從部份指令動作,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更是充滿好奇心,能記得很多她喜歡的事物,她說:「雖然只是些微的小小進步,對父母而言,卻是大大的感動」期盼相同遭遇家屬秉持著這個信念,堅持走下去!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