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澳門立法會舉行四年一度的選舉。全部33席當中只有14席開放單一選區比例代表制(所謂改良漢狄法)直接選舉,佔一半議席都沒有(這次直選投票率約57%),其餘19席中7席由特首委任,12席間接選舉(多屬權貴分贓而自動當選)。換言之,當權者操控立法會,立法會淪為橡皮圖章,民主派議員只有曝光機會,雖然實際作用極微,但是無礙寸土必爭。由於澳門立法會議員根本沒有實質意義的提案權和財務監督權,議事規則又相當嚴苛,再加上大部分澳門人馴服權貴、政治冷漠、啟蒙不足、鄉族勢強、利益覊絆、媚共親共(尤其是在1966年一二三事件之後),再加上澳門的自由開放陣營(民主派)向來相對保守及溫和,甚至連「抗爭」二字也不敢高喊,「最後通牒」四字更不敢宣講,辯稱時機未到云云,然後全把重點放在民生議題(區錦新、吳國昌、高天賜、梁榮仔在這一方面均大同小異),民主訴求往往聊備一格而已,因此我對於澳門立法會選舉的政治意義寄望不大,澳門民主化之路一直看來遙遙無期。
綜觀這次選舉,很多人事前早已預測到在建制派方面,同鄉會與傳統社團(工聯、婦聯、街坊總會)由於受惠於8月23日「天鴿」颱風釀成10人死亡的災難後救災派糧、清掃雜物、貼近民心而將會得票較高,至於被指袖手旁觀的商界及賭業背景人士的得票將會降低,選舉結果事後也證實的確如此,例如賭業背景人士陳美儀連任失敗。然而,這只是親共陣營的內部矛盾和成分變化,換個臉孔,照樣護主,實質不變。
另一方面,民主派得票率比上屆2013年稍為上升,但卻未能取得更多議席,維持目前的4席,畢竟也是意料中事。戴耀廷教授提出的「雷動澳門」倡議,原本希望民主派議員以要求真普選的變相公投為號召,交由支持者策略性投票,讓澳門民主派議員取得直選過半數的8席,出發點很好,但可惜大部分澳門民主派候選人漠視之,民主派候選人也只有6張名單(新希望、民主新動力、民主昌澳門、學社前進、澳門民主起動、新澳門夢),況且歷來支持民主派的澳門人事實上遠遠未達半數,不足30%,短期內也難望快速突破,因此我已在選前的電台節目中表示,支持民主派的澳門選民能夠集中票源,以「坐四望五」為目標可能較實際。結果是民主派成功維持了4席(但卻保不住新希望團隊名單上排名第二的現任議員梁榮仔),得票數還增加了超過12000票,但整體民主派(不論是否當選)得票率26.3%僅超過2013年一屆而已,但仍低於2001、2005、2009年各屆數字,無甚驚喜。
畢竟,這些細節不是這次選舉的真正重點。這次選舉的真正重點,在於一位26歲的年輕人、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排在「學社前進」名單首位,以打不死的毅力和勇氣,無懼《環球時報》及中共集團接二連三的無情打壓(不斷謊稱他是激進、澳獨,指他的團隊成員鄭明軒研究五獨而六毒俱全,還說他的團隊成員黃健朗支持港獨云云),無懼他的老師兼選舉名單排名第二的陳偉智在9月12日被當局以加重違令罪調查,無懼數位競選對手在9月13日到黑沙環叫囂踩場,終於成功以9212張選票(得票率5.34%)當選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他是澳門史上最年輕的議員,也是澳門民主派至今為止最有潛質的新秀,先易後難,轉移範式,敢於發聲,不避抗爭。雖以「革新」及「前進」為名,但以反霸權及爭民主為實,一洗澳門民主派多年來行禮如儀的溫馴格局,點滴啟蒙民智,擴闊民間視野。
蘇嘉豪的經歷可圈可點。他與台灣的淵源相當深厚。他曾在台大政治系就讀,現更正在台大政治研究所就讀。在台大政治系就讀期間,蘇嘉豪在2011年的紹興社區拆屋事件中,反對台大興訟要求紹興社區眷村居民立即遷走。他隨後更參加了台灣反核、同志遊行、反媒體壟斷靜坐等運動。2012年,蘇嘉豪偕同澳門留台學生發起「讓港澳學生自由回家行動」,要求取消港澳生出境前必須由學校公文批核的程序,讓港澳生可於入境證有效期內多次出入境,無須逐次加簽,之後不出兩年,他的抗爭行動成功令教育部修改規定,讓港澳生三年內多次自由出入境。
對於香港政治議題,蘇嘉豪也相當關切。他在入讀大學一年前,已經留意到香港當時的立法會議員黃毓民(當然這是2009年的黃毓民),打開政治視野,表示「從政、問政、動員公民社會參與的思維上,更重要是突破了無邏輯、無理據的潛規則,他所做的的確讓我看到世界還有更大的空間」。2014年,他積極聲援香港雨傘運動,進而聯同多人在澳門手持黃色雨傘,要求「真普選」。2016年,他更在林鄭月娥與曾俊華爭逐特首之位時,力陳盲撐曾俊華之弊。由此可見,他對香港政治事務有深刻和透徹的知識和智慧。
在他土生土長的澳門方面,蘇嘉豪在2009年以應屆中學畢業生身分,當面質疑2009年澳門行政長官選舉唯一參選人崔世安的管治能力,當時已足以令人眼前一亮。他自2011年起,積極投身參與澳門各類公民社會活動,2012年11月關注西灣湖夜市議題,2013年起以《訊報》「正本清源」專欄為陣地評論時政,推動制定澳門家暴法,支持630全民倒陳(當時的行政法務司長陳麗敏)行動,參與群眾在塔石廣場遊行示威之後自發走到主教山的散步,他及其他五人被警方封山對峙後均以「襲警」名義一度被捕,後獲檢察院不起訴。儘管蘇嘉豪在2013年立法會選舉失利,但他當時已經明確要求2019年普選澳門特首,在電視辯論會上批評澳門工聯會及林玉鳳的表現,形象深入人心。
然後,澳門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抗爭運動,而蘇嘉豪也沒有缺席。蘇嘉豪偕同周庭希、仇國平、陳樂琪等人發起2014年5月「反離補、反特權、撤回惡法、最後通牒」的「光輝五月」集會,吸引高達二萬人參與、一萬人包圍澳門立法會,場面相當壯觀,把反專制、反霸權、反欺凌的種籽栽種在澳門赤地,特別是令越來越多年輕人覺醒。2014年12月,蘇嘉豪與其他抗爭人士手持黃雨傘,支持真普選,嘗試靠近習近平下榻的澳門新竹苑迎賓館,但被便衣監視及軍裝警員阻撓。他不畏強權,聯同「澳門良心」團體的其他成員合撰《澳門人權報告》,向全世界指出澳門人權狀況嚴重倒退,包括新聞、學術、表見、言論自由及法治等問題。由此看來,這位年輕人的表現相當優秀突出,令人刮目相看。
2016年1月,蘇嘉豪到台灣觀察總統選舉,指出「我看得比較長遠,政治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單純觀選然後直接比較學習,可能會碰壁。台灣一路走到民主,經過很悲壯的過程,澳門人還沒有為民主而付出過足夠的努力甚或犧牲」;但是「台灣的民主歷程,是我們說服澳門政府與民眾擁抱普選最強而有力的理由」。這種思想高度,顯然受惠於台灣大學的自由開放學風,在澳門人當中相當罕見,堪稱奇葩。同年,他進一步在澳門發起「撤回黑箱捐款、特首問責下台、公開審議撥款」反對崔世安的聯署及遊行,繼續關注土地、民生、人權、法治等廣泛議題。
民主抗爭尚未成功,胸襟態度至為重要。今年蘇嘉豪終於如願以償,成功當選成為澳門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但他沒有半點心高氣傲、捨我其誰的錯誤心態。反之,他在當選結果揭曉的凌晨發表當選感言,表示自己心情如履薄冰,任重道遠,希望未來四年與公民社會共同成長與進步。謙卑謙卑再謙卑,努力努力再努力,蘇嘉豪的確有這種覺悟。勝選後,他依然相當務實面對各類民生問題,希望通過深耕社區,弘揚法治、人權、民主、自治等基本信念。這是很令人欣慰的表現。
蘇嘉豪表示:「民主派不應告訴大家有這件事,我會投反對,最後也撳掣反對,但一如既往地通過。這種表態式反對,現在這一代或者原有傳統民主派支持者未必滿足於這樣。」換言之,一切就應該從開拓澳門公民社會的權利覺醒和行動覺醒開始。他更表示:「面對政府,有時該強硬時應該強硬,否則很多事情都錯過成功的機會。」換言之,溫和也好,激進也罷,都不應被視為原教旨主義式信仰,而是必須審時度勢作出符合實際情境的決定。他說過:「激進不一定肢體上的激進,而是一種態度,你不能翹著雙手,等政府自動變好,或者一廂情願覺得政府在沒有監督下做好施政,按掣反對,然後周而復始。」他也表示日後不會排除拉布等抗爭方式:「我們會告訴別人,我們會有這種彈性,更吸引大家關心及明白方式。我們講到天花亂墜、唱大戲也沒有用,得幾個人不足夠,行動力在外面,立法會只是一個平台去帶動外面的動力。」有待啟蒙的澳門民間社會才是重點,跛腳的立法會議席從來不是榮譽的來源,蘇嘉豪已經有了這種難得的覺悟。
無可否認,澳門民主前路漫漫,但我相信蘇嘉豪這次當選,至少能夠令大家對他這個人,以及對澳門公民社會的啟蒙(尤其是年輕世代的政治啟蒙),有著更加殷切的期盼,希望澳門民情能有更加樂觀和積極的變化。況且從各方面報導可知,越來越多澳門年輕人已經透露出反霸權、爭人權的心聲,開始質疑,開始突破,縱使微弱,已現曙光。此外,區錦新、吳國昌這些民主派大老,實在要好好考慮儘快完成世代交替。畢竟,爭取民主,不應被視為是一份換妻活兒的工作(甚至不應被視為是一種賺錢養家的事業),而應該是一項義無反顧的志業。否則,整個民主運動難免會被弱化為一種社區工作(社工),而不是一種反獨裁、爭自由的人權志業。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