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為巧克力主要材料來源,國境之南的「屏東可可」在世界巧克力大賽迭創佳績,可可樹在屏東的種植也不斷創造奇蹟,MIT台灣巧克力「屏東可可」已成為台灣新興農業品牌。
屏東客庄產業從最早期的黃金(水稻)、綠金(檳榔),發展到現在的黑金(可可)新時代。台灣農業由「屏東可可」似乎看出未來開創願景的各種可能性。
屏東縣府為此建置「屏東縣客庄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昨和天主教會(高雄教區)在萬巒鄉佳佐村天主教區合辦開工祈福典禮,未來將成為可可產業的發展中心。
「屏東縣客庄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工程基地位於萬巒鄉佳佐村的天主教區,鄰近185縣道生態旅遊帶上,附近有萬金聖母聖殿等知名景點,推廣所完成後,能將可可從第一級到第六級產業鏈做垂直整合,未來將逐步進行在地產業升級,打造185縣道為歷史、產業廊道,為「屏東可可」台灣新興農業品牌與觀光連結整合。
在全世界機場琳瑯滿目的免稅商品中,巧克力幾乎是架上必備品,而巧克力由可可豆加工而成,主要有效成分是高脂肪的可可脂與低脂肪的可可塊。「屏東可可」近年來在世界巧克力大賽佳績頻傳,「巧克力在台灣」躍上檯面。
屏東縣政府為加速推動客庄可可產業,運用客委會補助及自籌經費共計3,100萬元,建置「屏東縣客庄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昨結合財團法人天主教會高雄教區,共同舉行開工祈福,盼可可產業大步邁進!
「屏東縣客庄可可產業跨域推廣所」為未來可可產業的發展中心,整合可可各類商品、農特產與生態教育展覽園區,透過多元經營模式,全面提升屏東可可旅遊品質,與帶動周邊經濟效益活絡,並成為六堆生態旅遊新亮點。
屏東客庄產業發展到現在的黑金(可可)目前可可面積約3百多公頃,尤其在內埔鄉、萬巒鄉、竹田鄉及高樹鄉等客家鄉鎮,已發展超過30多個巧克力品牌,不少可可農或農莊開課教導巧克力製作,讓民眾認識可可巧克力產業。
※農委會(第302期)推動屏東可可產業跨域發展
一、前言
可可是一種熱帶果樹,主要發源地為巴西亞馬遜河叢林,近年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為國際主要可可供應產地,臺灣於西元1922年從印尼引進試種,由於其生長特性需高溫多濕的生長環境,只能種植於南北緯20度之間,臺灣以屏東氣候最為合適,當時僅有少數人引入試種,後因加工技術無法突破而逐漸沒落。
近年來由於許多專家學者投入可可種植技術、種苗改良等相關研究工作,以及政府各產業單位積極輔導檳榔園轉種其他作物,目前屏東農民於檳榔樹下採用間作方式種植可可樹,在能維持基本經濟條件下,屏東農友樂於多方嘗試發展新興產業的可能,因而造就屏東在地特有農業地景,也讓可可產業逐漸紮根,成為屏東農民新興產業。
由於可可栽植對於生長環境要求嚴苛,屏東農民都開玩笑稱它有「公主病」,至今面積已成長至近300公頃,種植地區包括屏東內埔鄉、高樹鄉、里港鄉、鹽埔鄉、九如鄉、長治鄉、屏東市、麟洛鄉、竹田鄉、萬巒鄉、潮州鎮、東港鎮、恆春鎮等地,主要集中在客家鄉鎮,種植面積居全臺之冠。
可可為巧克力主要材料來源,日本巧克力大師土屋公二甫於今年到屏東內埔鄉參觀可可園,在農民吳献章園裡驚訝地發現可可豆中的極品Criollo,他稱讚屏東的可可品質比歐洲和越南還要好,直說屏東可可味道濃、果實又大,品種十分優質,只要後續發酵及乾燥做好,屏東可可產業潛力十足。福灣莊園巧克力行政主廚許華仁表示,巧克力界的人都知道,Criollo(克里奧羅)可可是可可豆中極品,產量全球僅3%~5%非常稀有,主產地分布在中美洲的委內瑞拉、秘魯等地,吳献章園裡的Criollo已被屏東農民馴化適合屏東栽種。
二、屏東可可產業發展現況
目前屏東有部分農友在種植可可後,保留較優良之品種作為種苗販售,但多數的農友採販售果莢方式,提供特定農友或產銷班收購,經初步發酵加工後,售出可可豆;可可豆發酵後,透過篩選研磨與精煉製成可可磚(膏)、或添加物製成巧克力。目前在地業者透過自行加工後,運往市集、百貨公司擺攤販售、美食展或網路販售,且臺灣巧克力之本土品牌,已超過25種以上。
屏東可可吃起來十分特別,帶有烏梅的香酸味,卻有些微嗆辣,許多外國專家試吃後都留下深刻印象。因為栽培環境、烘烤技術差異,每個國家的可可味道都是獨一無二,不過多數的可可產地都是交給歐洲國家收購加工,臺灣是少數有機會成為既有栽培能力,又能自行加工、銷售的國家。
可可加工產品種類多元,除有巧克力、可可唇膏、護手霜、手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外,亦有可可飲品、可可茶、可可豆、可可杏仁果、可可麵包等周邊商品。部分在地可可農友採多角化經營,例如:邱式咖啡巧克力、牛角灣巧克力咖啡農園等,皆採複合式經營,包含中、西餐料理及果園體驗,讓消費者在觀賞可可果園的同時,也可品嚐到屏東巧克力獨特的濃郁口感。另外,位於萬巒鄉的可茵山除具備完善觀光可可果園觀賞動線,更有自成一套的專業加工技術吸引許多遊客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