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色盲禁考醫學院的商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色盲禁考醫學院的商榷

 2014-07-02 15:24

最近(2014.06.14)在台灣的全國大學教務主管會議中,台大醫學系主任吳明賢及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提出建議, 要把色盲學生申請入醫學院, 從目前只限"不宜報考"的伸縮性規定,改為強制性的「請勿報考」,理由是醫學院各系都必修病理,化學實驗,以及診斷皮膚疹, 黃疽, 缺氧發紫時,都需要能分辨顏色,不但對學習有因難,將來當醫生也可能發生誤診, 甚至會危害病患的生命。

根據報導,各醫學院出席人士大都同意色盲學生對顏色的分辨力, 會影響到學習及將來執業的困難,不過教育部及部分出席者以憲法保障受教育權,建議另行在全國醫學院長會識中再討論, 暫不更改招生簡章。

教育部以憲法保障受教權,慎重處理值得肯定。台大兩位主任提出恐怕誤診,影響病人權益的這個建議初看也似乎合情合理,尤其是關乎病人權益,是應該禁止色盲學生入醫學院。問題是, 分辨顏色有困難,是不是就會讓色盲的學生無法學習醫學,更不可能成為一位好醫生?如果不禁止,這些色盲醫生都會誤診,危害病人呢?不知有沒有做過調查?有沒有可靠的證據?或是只以一般經驗做結論呢?其實,那一個人沒有多多少少, 先天或後天的缺陷。有人分辨顏色困難,有人體弱無力(台灣的醫學之父杜聰明就一度因外表文弱書生,被拒絕入醫學院。),還有人沒有身體缺陷,考試能力很好,就是沒有醫學上很重要的判斷力。想來,這也可能會誤診,誤選治療方法,危害病人。

所以我們不應以缺陷來決定誰可學什麽?也不是看他學習過程有多困難?而是要看他學習的成果合不合格?我們不能主觀地預測他會誤診,而是看看他有沒有比沒色盲的更多誤診?教育過程中,有足夠的機制來檢驗學習的成果,決定是否賦以重任? 以此來做為避免誤診,避免危害病人權益的作法, 才是根本之計。

色盲就是一個好例子,現在讓我們冷靜地來看看色盲的本質,以及各國有關色盲在醫學教育上的文獻及資訊,台大兩位主任反對色盲生入醫學院的一些理由,就不見得是理所當然了。

色盲是一種遺傳性的先天視覺異常。它的基因異常在於x,所以絶大多數發生在男性。最常見的是紅、綠色盲。對一般人很容易的紅, 綠兩色,紅綠色盲者則無法分別。其它顏色則沒問題。

根據統計,全世界有7%人口是色盲,白種人8%,亞洲人5%,非洲人4%。非常普遍,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色盲,可見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大影響。

美國對色盲學生進醫學院完全沒有限制,過去日本有限制色盲學生入醫學院,但最近連一向要對小學生必做的石原(Ishihara) 色盲表檢查都不做了。根據在網路上的資訊, 美國, 加拿大, 歐洲各國找不到一個禁止色盲者入醫學院的例子。印度是唯一找到的一個禁止的國家, 但最近已有法院不贊同的判例。

美國不限色盲學生入醫學院,所以美國有不少色盲的醫生,藥劑師及䕶士。我們可以找到不少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色盲生在醫學院各系中的學習中遭遇到, 及後來執業上的困難。但有更多的資料,是有關他們如何在學習中,調適,選擇,及成為受病人歡迎,成功勝任的醫務人士。拿出來供大家參考。

從這些資訊, 我們的重點,應該不是在於拒絕色盲學生進醫學院,而是在如何輔導他們? 在學習上減少他們的困難,以及幫助他們瞭解醫療各科門的特色及困境,醫學領域,有足夠的空間及需要,讓任何缺陷的人都找到他能發揮的餘地。

我們先看醫學生在醫學院的學習中有什麼困難的地方,根據伯克(Eoghan Burke )的調查,在155位醫學生的回答中,有10%的人對組織(Histology)及病理切片的分析有困難,其它是從顏色來診斷症狀,像病人身體發紫或泛白,判讀細菌染色片,看出中耳發炎的紅色,或分別靜脈和動脈等等,但其比例都在7%或更少。有趣的是因為美國的學生沒有必要經過色盲的檢查,有不少學生甚至不知道他們自己有色盲。

無可否認的,色盲的學生,確實在有些課程中有困難,但是在這調查中,看來不是大問題。可能是無論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對於一件事務的認知,顏色只是六個感官的一種,何況只是藍、綠的不分。就像開車時分不出紅燈、綠燈,但可以靠比較那個發亮的燈,是在上、中、下那個部位就可以知道了。同樣的,病理切片上的細胞形狀,位置,細菌的形狀都是診斷的一環,皮膚的發炎雖看不出紅色,但可以看出腫脹。摸到溫度。尤其現代的科技更是很大的幫忙。x 光片,超音波,MRI, 電子顯微鏡,顏色都不是很重要的診斷角色。現在更沒有人用眼睛來診斷黃疸,缺氧發紫了。在臨床上,除了外科,病理科,檢驗科,很少再有機會看切片了,也有很少專科醫師需要看皮膚疹,中耳炎,內視鏡(Endoscopy)了。

在這些調查中,大家的結論,不是證明了色盲學生無法勝任醫學的學習,或醫學生後悔進入了醫學院,而是發現他們迫切地希望學校,能夠供給他們有關的知識,教他們如何適應色盲引起的學習困難,及輔導他們在醫學的領域中,如何選擇適合於他們這種缺陷的專科。根據報導,台灣的醫學院是在入學後盡量協助轉系,這對自願轉系的學生固是好意,但有沒有對志在學醫的加以壓力轉系呢?像報導中提到一位因為母親病死,立志學醫的青年,他的使命感,他的毅力,相信會比一位只想當醫生,找一個安穩職業的績優生,將來會是一位對病患更有貢獻的醫生呢。

根據這些受訪學生的反應,研究者建議醫學院對於這些色盲醫學生加以輔導。請告訴他們:

1.不要忌諱你的色盲問題,好好地接受詳細檢查,看是否嚴重或輕微?

2.要瞭解你在辨別顏色上將有困難,也會遇到因為這些困難引起的窘境,不要怕,這也是一種學習。需要時間,訓練,還有,謙虛接受別人的建議及教導。

3.在學醫過程中,你會遇到一些困難,像看不見皮膚的紅斑,辨別不出臉色泛白、發紫、黃疸,看出眼底的黃斑病變或網膜出血,沒看出糞便或嘔吐物中有血。在實驗室裏,一些要以顏色鑑定的東西,如 病理或細菌染片,你們都會發生困難。要承認,色盲在診斷上有時會因為辨色不清引起誤診,要有警覺性,加上其它的方法來幫助診斷。

4.有一些小點子可以用來補助你色盲的不足。根據一些同樣色盲醫師的心得,在檢查病人時多花一點時間,多做一些檢查,用心聆聽思考病人吿訴你的病史,不要推辭旁人的幫忙。看不出紅綠,但可以以黑白程度的差別,認出不同,眼底檢查時,使用色光濾片,可助診斷網膜出血。診斷室光線要亮,要用日光燈,不要用柔和的燈泡。

5.當你進入醫學院時,就要跟你的指導老師說明你的色盲問題,在決定將來專科的選擇時,要找對色盲問題,及那項專科有經驗的人討論。

6.要知道,不是任何教育工位者都對色盲問題有瞭解,對於他們的意見及建議要多方對照, 慎重取捨。

7.假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你的色盲確實困難重重,你就應該考慮轉行。但先與有經驗的輔導人士慎重討論,不要匆促決定。

1974年,我在費城的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麻醉科當講師時,我們就有一位, 不是色盲, 而是完全失明的全盲醫學生,  David Hartman。David從小就瞎了眼,但是立志學醫,當時有九家醫學院都拒絶他入學,只有天普大學首開先例,接受了他進醫科。成了美國全盲生進入醫學院的第一人。在醫學院四年中,他甚至一直保持在前五名。他現在是一位成功的精神科醫師,就在我家附近的Ronolke, NC 開業。他的故事,曾經轟動一時。 還有Dr. Mark Ravin ,一位全盲的醫師, 他是紐約大學的麻醉科主任。我自己的父親也是一個例子,在日本時代, 他因為色盲幾次被醫學院拒絕, 後來靠硬背住 Ishihara 色盲檢查表,進入藥學系,後來也是一位成功的藥劑師。

很欣慰的, 這次台灣的醫學院教務主管會議中, 對於禁止色盲學生進醫學院的提議, 慎重其事, 沒有通過, 我們建議教育工作者, 對於提議的本質, 判斷, 決策先要有深切的瞭解與多方面, 多層次的思考與共識。 希望在將來的全國醫學院長會識中, 有一個明智的決策。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