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江宜樺在台大被抗爭的意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江宜樺在台大被抗爭的意義

 2018-12-25 10:01
江宜樺這次的重返台大,有兩個意涵,「重返台北」及「重返政壇」。圖/民報資料照
江宜樺這次的重返台大,有兩個意涵,「重返台北」及「重返政壇」。圖/民報資料照

江宜樺在2014年323事件,下令警察鎮壓。並引出這兩天在台大政治系演講時,學生對他的抗議活動。理論上他並沒有錯,因為行政首長捍衛行政單位的安全與完整,乃是他的責任。

但整個問題的重點放置在江宜樺的政經社會脈絡去理解,就會更明白怎樣去看待這件事情。台灣將服貿協定,當作經濟問題在解讀,這是錯誤的。因為服貿協定,必然會引進中國的資本與勞動,而這會改變台灣內部的勞動與資本結構。其次,決定服貿所提的理由,僅提到正面效果,卻沒有提到負面效果。這樣的分析方式,可以適用在所有完全沒有正面或負面效果的事件,但這不是正常的處理方式。因此問題不在馬英九等所謂的正面效果多強?甚至不是正負面效果如何?而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根本有偏見。

與其說是要處理經濟問題,不如說是要處理經濟以外的問題。放在江宜樺及其所置的民族、社會、權力組織與歷史架構中,這是民族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後來因為國民黨敗選,江宜樺負責下台,而整個事件的走向就回歸法律。但從社會科學與政經架構來看,這樣的走法是不對的。但問題不在解析江宜樺,而是他後面的權力組織架構。江宜樺並沒有自己的權力組織與勢力範圍,僅因附和馬英九而有內政部長、行政院長的位置。因此就權力來看,他只是整個體系中的一環,沒有力量。他現在敢重回台大演講,僅是趁藍軍勝選、馬英九氣盛,想要回來得取他想要的一部份。

對江宜樺的抗爭,在台灣傳統的想法是:報復,但從整個架構來看,並不能發揮效果。在這場藍軍復辟的選舉中,台灣依舊處在服貿協定的危機中。如果要凸顯江宜樺在未來的重要性,大概就是重新啟用他,凸顯323事件的鎮壓是有正當性。這種鎮壓不是行政鎮壓的意義,而是捍衛祖國統一的人,都應該被肯定。

其次,統獨的重要意義是:捍衛以馬英九為首的那一群人,在觀念上與血緣上的統治民族利益。中國入侵的正當性,乃是建立在民族利益的爭鬥,不是國家未來走向的研判。更進一步說,統獨若以血緣角度去看,就是1949年前後的兩群人的對抗,但若將1949年之後的人分成兩類,一個是和兩蔣關係密切的、軍事、特務等將官統治階級,一個被統治階級。


統獨的重要意義是:捍衛以馬英九為首的那一群人,在觀念上與血緣上的統治民族利益。。圖/張家銘(資料照)

前者的自己或小孩經常出國,後者則是被管理的外省人。那些自己及其兒女不想留在台灣的人,多是檯面上堅決主張統一的政治人物。而那樣的統一是引它們的種族來到她現在的居住地,進行屬於他們認同的種族統治。在這個基礎下,我們會發現統獨不是純政治問題,而是以民族問題為核心,政治為表徵的問題。其主要功能,就再讓他們認同的種族繼續統治台灣。

服貿協定在此的政治經濟意義,就是透過接受中國投資及移民、工作放寬規定,讓屬於他們那一群人種族的人,有辦法再次加入台灣,增強他們在民主選舉與台灣政經體制的份量。而這些人逐漸強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先和國民黨聯繫,以建構足以掌握政權的實力。瞭解中國國共歷史的人就清楚,這種手法不就是再一次的「聯俄容共」嗎?

江宜樺在這邊的功能,從他後來在政壇被相當忽略的狀況,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定位。他僅是具有可以和台灣人相近條件(父親是福建漳州人,這是身份最接近台灣人的外省人),而被推為馬英九可能的接班人。而這種和在地台灣人如吳敦義,些微的血緣或地緣差異,竟成為江宜樺可以比吳敦義後起,卻又凌駕在吳敦義之上的接班人。這樣的比較或許還可以拿來跟朱立倫比。江宜樺的退出讓吳敦義可以再次復活,成為馬英九會倚重的左右手。血緣差異,竟如斯影響著國民黨的各種權力佈局。

江宜樺這次的重返台大,有兩個意涵,「重返台北」及「重返政壇」。但我認為他重返政壇而握有以往權力的機會幾乎沒有。然而這麼有爭議的人,竟還會被邀請來引發衝突,我不認為台大政治系的邀請單位,不是重點,而是有一股勢力比邀請單位更具實力,想要進行某種形式的權力佈局。

這一切都跟1124有關。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