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系列遊記,以「巡田水」的心情遊宜蘭。
農夫阿伯晨昏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肩掛鋤頭,在田畦間走來走去,有時挖開泥堆,讓田裡水流出;有時堆積泥土,堵死流水,讓田園充滿灌水。這種呵護田園的用心,期望作物旺盛的努力,日復一日,並視為慣常,這就是「巡田水」的精神。(系列24)
得子口溪位於宜蘭縣北部的河流。起源自雪山山脈烘爐地山,匯流福德坑溪、金面溪、林美溪、武暖大排、湯圍溪、十股溪、武營溪與猴洞坑溪等支流,流經宜蘭縣礁溪鄉、壯圍鄉與頭城鎮,中游部份被稱作二龍河,下游則稱為竹安河,在頭城鎮竹安溪口出海匯入太平洋。歷史上因河道變遷,得子口溪經常被蘭陽溪與宜蘭河等河流搶水或襲奪。 在過去水利建設未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情形毎到大雨洪水即時常發生。今日因水利建設而使各河安於現今河道。
黃色為下埔區;藍色為時潮區;紫色為得子口溪流域;其出海口為竹安河口。
頭城下埔社區 (四十甲溼地)
宜蘭頭城下埔社區:四十甲溼地下埔濕地,隱身在一個小聚落之後,自然荒廢的水域有一股迷人的美。下埔社區位於宜蘭縣頭城鎮,鄰近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及頂埔火車站,靠海的關係,本來這裡是一片廣大的濕地沼澤區,鳥類紛紛在此聚集,數量之多不計其數,有白冠雞、紫鷺、雁鴨、鶯、水鴨、鷺鷥等。後來專業養殖業的設立,將一大片的濕地,闢為一池池的魚塭,如今鳥況日漸沒落。由台北來穿過雪隧,往頭城方向的頂埔車站右轉,或由濱海公路來,在中崙左轉入頂埔車站,若是由宜蘭來,191公路往頭城方向的頂埔車站右轉,就可進入純樸美麗的農村小徑,漫步在蘆葦和候鳥棲息的濕地,微風徐徐吹拂著行道樹,佇立或斜倘在樹幹閉目養神的仔細聆聽,聽風聲、水聲、鳥叫聲,跟著自己的內在去旅行,美感停留在下埔小葉欖人的休閒三路,無法回頭;也不想回頭。 置身寧靜的鄉間小路,生氣蓬勃,探尋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與美麗,讓身安頓;讓心安住,享受當下的真實的美好。
宜蘭頭城下埔協蘭社。
綠色隧道
這個位於頭城下埔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大約全長一公里,所在位置剛好是四十甲濕地。白天來的時候看到附近有許多人在釣魚,悠哉悠哉的,好不悠閒啊。 感謝天地,感謝陽光、空氣、水和泥土,在這兒更顯得精采,更誏人留戀忘返。很多人來的目的是為了要拍美麗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這條綠色隧道無論怎麼拍都很漂亮呢!看到其中的一兩棵已經有花苞了,下個月也許又是另外一番景色。
這個位於頭城下埔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大約全長一公里,所在位置剛好是四十甲濕地。
下埔。
頭城鄰海的這個小村落,綠色隧道成了當地人散步騎單車的最佳秘境真的好美喔!
茶花的社區
走入聚落的小路,到處可見修剪整齊,各類造型的茶花。 據說頭城下埔社區多年前開始,在里長帶領下陸續栽種大量的茶花,並成立約30人的義工隊負責照料,總數超過600株的茶花長得相當好,花期來臨百花盛開時,更是讓人賞心悅目。不過卻也引來宵小的覬覦,「採花賊」挑選路旁的茶花,順手就是整株拔走,少則1、20株,多則近百株,先後已被偷走200多株茶花。發現茶花失竊後,里長及義工隊只能另行購買幼苗補種,但因栽種時間不同,原本應該長得一般高的茶花,變成了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現象,讓眾人看了無奈又心疼。
賞鳥趣
下埔原名竹安,近年來為了與海邊的 [竹安溪口] 區分,乃正名為[下埔],主要賞鳥點在下埔四十甲養殖魚塭,這裏原為廣大的沼澤區,從頂埔到海邊防風林,一望無際,每年冬季成群野鴨在此度冬,數量之多無法計數,後來受養殖專業區的設立,大量開挖魚塭的影響,大沼澤變成了一小池一小池的魚塭,鳥況遂一落千丈,近年來因養殖業病害嚴重,很多魚塭任由荒廢,鳥況又略為恢復了。下埔賞鳥主要的目標是水鴨,總數約有兩千隻,值得一提的是鴨子的種類超過十種以上,全台灣少有,幾乎台灣看得到的鴨子種類這裏都找得到。
賞鴨的路線:進入下埔養殖專業區之後,找靠近西側的水池,鴨子比較多,尤其是水草豐富隱密性高的水池。最佳時間是十月至翌年三月是賞鴨的最佳時段,三月份起鴨子陸續北返,只有少數花嘴鴨留下來過夏天,四五月只能看到零星的白眉鴨和鳳頭潛鴨,春季的下埔以鷸行鳥為主角,四月以後漸入佳境,在淺水的魚塭中常可找到許多種類的鷸行鳥。
蘇軾在〈春江晚景〉有一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是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頭城下埔濕地,冬天就是有這種情調與風味。一個人坐在有蘆葦的池塘邊,看著水鴨悠閒的戲水,聆聽那不經意發出的「唧唧~~唧唧~~」聲,一陣讓人迷戀的溫度與氣味在心底漫延了開來,激起陣陣的漣漪,一圈又圈、一圈又一圈。
冬候鳥來了 宜蘭賞鳥趣:時序進入十一月,東北季風威力加強,冬候鳥陸續抵達宜蘭,賞鳥愛好者個個摩拳擦掌,又要展開一個追逐鳥類身影的忙碌冬季,就算是「新手」,抓準時間和地點,也能有豐富的收穫。宜蘭縣內適合的賞鳥地點頗多,例如礁溪時潮、頭城竹安河口、頭城下埔、礁溪大塭、冬山仁山苗圃、五結五十二甲濕地、員山雙連埤與大湖風景區、大同太平山翠峰湖保護區、蘇澳烏石鼻與鴛鴦湖自然保護區等地。以交通便利性與鳥況的多樣性及稀有性為例,礁溪時潮和頭城下埔、蘭陽溪出海口、蘇澳無尾港三處最佳。雖然五結的五十二甲濕地也是不錯的賞鳥地點,位居平地,交通便利,但最近幾年,鳥況顯得比較單調,反觀礁溪時潮等三處,每年都會有令人意外的「嬌客」出現,讓賞鳥者與愛好鳥類攝影人士為之瘋狂。以時潮、下埔為例,去年就曾記錄到東方白鸛、白頸黑鷺等迷鳥,黑面琵鷺、豆雁等,雖然數量不多,最近幾年幾乎年年來報到,還有多達五、六十隻的花嘴鴨,成了留鳥,最近已有超過千隻的高翹(行鳥)湧至時潮的濕地,場面壯觀。壯圍新南的蘭陽溪出海口由於食源豐富,鳥況也很不錯,最近幾年都可以發現豆雁「全家福」現身;蘇澳的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是全國第一個水鳥保護區,每年報到過冬的候鳥種類具多樣性,成為地方一大特色。但下埔四十甲魚塭像個美麗的湖泊,野生水鳥最愛的棲息地,魚群悠遊其中。
下埔濕地。
遠處的龜山島,湖面上芒草盛開...在這裡可以讓人忘卻塵囂。
宜蘭頭城下埔濕地池塘。
成群但井然有致。
待發。
百發百中。
竹安溪口
竹安,位於得子口溪的出海口,這裡的養殖漁業盛行,主要以九孔、鰻魚及草蝦為主,而其海濱沙地,除了適合賞鳥外,還可見到傳統的民俗活動:牽罟。竹安溪口溼地面積遼闊,環境空曠又幽靜,位於得子口溪的出海口,棲地環境包括了水田、魚塭和感潮及淡水沼澤。這裡的養殖漁業盛行,主要以九孔、鰻魚及草蝦為主。另外這裡也是欣賞日出的好地點。水田、魚塭和沼澤區等多樣的濕地環境更是候鳥落腳的隱密棲息地,秋冬時分候鳥南遷,成千上萬的雁鴨科、鷸鴴科、鷺科和鷗科水鳥總愛選擇竹安大澤作過境落腳或渡冬做客的棲所。歷年來已記錄了鳥類190種以上,其中不乏很稀有的鳥種。可惜自養殖專業區設立後,生態系整個被改變和破壞,吸引水鳥的條件相對減少、甚或消失,如今除了幾個較大的沼澤尚可看到一些雁鴨科外,鳥況已大不如前。
竹安溪流域
為水田與魚塭的潮汐淡水沼澤,溪流曲折,水田處處,沼澤濕地、魚塭羅列其間。 由河口向西南蜿蜒而入,河道中竹籠林立,魚塭裡水車翻轉,沼澤中的蘆葦、布袋蓮密佈,空曠而幽靜。 此處溪流曲折,水田處處,沼澤濕地、魚塭羅列其間。山連水,水連天。波平如鏡,山影倒映,水鳥群飛,好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由於如此地理環境,造成了候鳥南遷時,總愛選擇竹安大澤作為過境落腳或渡冬的棲所。每逢候鳥過境季節,成千上萬的雁鴨科、鷸科、鷺科、鷗科水鳥,給了竹安這一大片沼澤地,許多生命的美感和豐富色彩。過去,這一大片水域,因水、食物、隱蔽、空間等四大要素,吸引了無數的水鳥在此棲息。當然,在竹安溪口,除了可以欣賞候鳥過境、渡冬外,還可欣賞到龜山島的另一面及享受溪口垂釣的樂趣呢。
現況
可是好景不常,自從養殖專業區設立後,生態系整個被改變和破壞,吸引水鳥的條件相對地減少、甚至消失,如今除了幾個較大的沼澤,尚可看到一些雁鴨科的鳥類外,其他地區鳥況已大不如前。所謂牽罟是當魚汛時,漁民們用竹筏牽著網罟,繞著海岸將魚群收到網內,然後由岸邊的人合力拉繩,將漁貨拉上岸,而參加牽罟的人都能分到漁貨。每年冬天大批人在此捕鰻苗,河口也設置捕鰻苗的定置網,隨風浪掀起、沈下。竹安位於濱海公路上,距頭城及頂埔火車站都有些距離,故以開車前往較為理想。
竹安河口溼地
在這美麗的蘭陽平原上,有一處行政院列屬的「竹安河口溼地:地方級重要溼地」!其區域與下埔溼地、塭底溼地相連,整片溼地的範圍大約是東以宜蘭濱海的海岸沿線處,至西邊的鐵路:宜蘭線為界,北方則以礁溪金面溪到竹安溪口處,南至宜192縣道、宜6縣道處為止。塭底溼地則位於竹安、下埔以南的區域,其包括了釣鱉池附近的魚塭、五股與大竹圍一帶的水田區,統稱為「塭底」!而位於塭底的時潮社區,就是賞鳥的樂園!
竹安橋代表竹安河流域旁水田、魚塭、潮汐、海洋、潮間帶、濕地等等的綜合体。
這條就是舊竹安橋,已經封橋,只剩下釣客在橋上作釣、走動。
下游段出海口海魚種類豐富。
上游段有淡水魚種及廣鹽性上溯海魚。
大圳往這邊到底就是大海出海口, 所以這邊水質帶點海水味。
遠方的魚塭與山。
竹安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