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

2020-03-26 12:30
作者:吳晟
譯者: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01
官方網址:

2018年2月底3月初,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農)總經理,作者之女吳音寧,陷入政治鬥爭的風暴當中,成為各方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直到2018年11月29日,董事會決議,即刻解職。解職後,新聞稍稍平息,不再熱炒,但仍餘波盪漾。

本書名《北農風雲》,是作者想趁他「記憶猶新」之時,將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梳理出頭緒,向關心他們的所有人致謝、說明、做交代,據實以告(包括他所知的「內幕」)。

作者表示本書並非想「平反」,而是想還原事實,探索如何「起風」、風勢如何吹襲,揭發暗藏的「玄機」,留下紀錄,做為歷史見證,提供整個社會共同省思。

內文選讀  滿城盡是政治秀

在北農這場風暴中,我更大的憂慮,是此事件,赤裸裸暴露出臺灣農業,長年以來被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在操作。

譬如菜價的波動,早在1970年代,我就寫過多篇散文,真實描述吾鄉農民,我的厝邊鄰居,種植蘿蔔、高麗菜等作物,因價格低落到不符採收工資,而耕鋤,放任大家來採摘,至今仍常發生。有時這種蔬菜,有時那種水果,每每成為「在野黨」攻擊「執政黨」,「不顧農民死活」,煽動農民不滿情緒的火苗;「在野黨」只負責搧風點火,不必提出任何「建設性」方案,「執政黨」則忙於滅火,又是補助、又是推銷、又是鼓勵大家盡量吃……官員疲於應付,根本無暇或也無心,提出具體、長遠而完整的農業改革政策。

回顧吳音寧的「箭靶人生」,起因於北農連續休市三天,這小小風波,按照正常「新聞現象」,頂多炒個兩、三天,為什麼會掀起滔天巨浪,一波又一波沒完沒了?為什麼只針對吳音寧,而不是農產規畫、產銷制度等討論,或具體的改革方案?

至今果菜市場的休市制度,經過那樣數月的新聞,講得口沫橫飛後,有任何進步嗎?至於,吳音寧被迫離職後,北農董事長、總經理是誰?還有人在「關心」嗎?「在野黨」還是繼續炒作菜價如何如何,但是,不再和「北農」果菜批發市場有關,「箭頭」改直指農委會。

悲哀啊!臺灣農業、臺灣農民,作為政治鬥爭工具,何時了?

政治鬥爭,必須有媒體配合,或者說,媒體可操作政治鬥爭。

2019年7月31日,《聯合報》A3版全版報導「國安私菸案」,我忽然在右下角看到一行黑字標題為「藍:滿城盡是吳音寧」。趕緊看內容,原來是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曾銘宗等幾位立委,召開記者會,抨擊私菸案,牽出華航什麼人事酬庸,又扯上吳音寧。

這時,吳音寧離開北農,回鄉寫作,深居簡出,已經八個月,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的政治秀,仍不放過她。

我的第一直覺反應是:又來了!第二直覺反應更強烈:「滿城盡是吳音寧」?應是「滿城盡是假新聞」、「滿城盡是政治秀」才更恰當吧。

假新聞無盡氾濫。造謠即造業、造謠即造孽、毀人名節遭天譴⋯⋯,而今社會,誰在乎這些「天理」?

為什麼不斷汙衊、攻擊有用?

我概略整理了以下幾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當社會大眾接收到造謠、扭曲、似是而非的資訊,無論是主流媒體或賴群組,第一時間的反應,通常是不自覺的「接受」,而不是「質疑」。

二、每天假新聞那麼多,事件那麼多,每個事件一發生,各說各話,不少人心煩,乾脆不看,尤其是「政治新聞」。有幾位文友告訴我,根本不想看,「不看比較清心」。但不看的同時也表示,不會花心思去了解「真相」。

三、謊言、假新聞製造者,特定目的、存心不良,刻意變造、傳播的媒體,不可能發布「更正」新聞。平日接收「單一」訊息來源的民眾,根本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事實」。譬如,只看中天電視臺的民眾,先入為主的觀念,要如何改變?

四、每天不自覺接收到的錯誤訊息、造假新聞何其多,大多是片片段段、一閃而過、留下印象,誰有那麼多「閒工夫」、誰有耐性持續留意,關注,抽絲剝繭去查證?

五、裝睡的人叫不醒。若偏執已深,再多的澄清,也聽不進去,或根本不想聽。因「偏見」已經形成,「新聞」各取所需,很難改變,於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也是謠言製造者「食髓知味」所依據的「大眾心理學」。

六、社會大眾喜歡看戲,看政治人物演戲,也像在看連續劇,尤其,現實的戲劇張力,往往更衝擊,更吸引人。

於是「滿城盡是假新聞」呀!「滿城盡是政治秀」!

作者簡介

吳晟   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人,1944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畢業;任教彰化溪州國中生物科以迄退休,現專事耕讀。著有詩集《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他還年輕》;散文集《農婦》、《店仔頭》、《吳晟散文選》、《筆記濁水溪》、《我的愛戀‧我的憂傷》等。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