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春節台東史前文化尋根之旅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春節台東史前文化尋根之旅

2014-01-31 12:08
卑南遺址史蹟一隅
卑南遺址史蹟一隅

春節假日前,馬政府大中國之手再度伸入高中課綱,被批評鋪天蓋地就是要「去台灣化」。每年春節假期,我喜歡往台東走,今年頗有感觸,因而春節假期設定要重溫台灣最古老的文化,卑南文化與長濱文化尋根之旅。

到台東一定來卑南文化遺址朝聖,為了方便都住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內,台東文旅休閒行館。一來可以有充分時間直接參觀史前博物館,二來到卑南文化遺址也很近,非常方便。

卑南遺址,在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屬東部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代表性遺址。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卑南遺址的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

卑南文化遺址最早紀錄是日治初期人類學者鳥居龍藏。1896年鳥居四度來臺進行人類學調查期間,曾為卑南遺址的地表石柱拍攝照片。學者鹿野忠雄第一位將卑南遺址當作考古遺址加以研究發表論文,採用卑南族的傳說,推測這裡曾存在一個古代部落,而石柱是居屋的殘留。

二戰以後,陸續前來卑南遺址調查的國內學者不在少數,但都未曾做過發掘。1975年,臺東縣政府將卑南遺址列為地方古蹟,1979年再提升為臺灣地區三級古蹟,1980年南迴鐵路卑南新站(今臺東站)開工,將地下沉睡數千年的遺構、遺物大量揭露,縣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進行搶救考古。搶救考古工作共進行13梯次,前後長達9年,成果十分豐碩,出土石棺及遺物數量,尤其是大量精美玉器重現於世,令人驚艷,目前卑南遺址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的史前遺址。

春節的行程,接著再前往長濱八仙洞,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約5萬年以上,一直到5000多年前才逐漸消失。此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是迄今在台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出現在第四冰河期之前,當時台灣尚與歐亞大陸相連時,是一個以漁獵和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畜牧,亦不會製陶,但已知用火,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生活則靠狩獵和採集自然食物維生,分布地點則於台灣東部及恆春半島海岸。但一般相信頭骨出土的台南左鎮人,也屬長濱文化。

左鎮人是目前所知最早在台灣出現的人類之一,因為其化石是在台南市左鎮區的菜寮溪所發現的,所以學者將其稱之為「左鎮人」,是最早原始的在地台灣人。

目前在菜寮溪河床出土的左鎮人化石總共有9片,國立台灣博物館存有其中的3件,一件是男人的右頂骨殘片,一件是具有強壯顳肌的成年人左頂骨殘片,另一件也是一個成年人的右頂骨殘片,都是屬於同一群及同一時代的人類,其頭骨化石經過氟和錳計量的測定後,推測約有2萬至3萬年之久。

這說明了至遲在距今2萬至3萬年以前,台灣島上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台灣最早的史前文化 「長濱文化」,可能就是左鎮人的文化。

潮音洞內長濱人的生活復原(引自台灣史前人,1997)

長濱文化由1968年台大考古隊於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發現,並根據考古通則,以該地長濱為名。長濱文化起源地長濱鄉位於臺東縣東北端,北臨花蓮豐濱,東濱太平洋,西鄰花蓮玉里鎮、富里鄉,南接成功鎮。長濱鄉背山面海,以丘陵地形為主,海岸線極長,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目前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亦有布農族、噶瑪蘭族、漢人及平埔族,產業以農業及漁業為主,是台灣典型族群融合共存的社區部落。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