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撤職撤軍守護台灣(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撤職撤軍守護台灣(上)

 2022-01-18 12:36
擔任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統帥、盟軍最高統帥,及美國陸軍僅有五為五星上將之一的麥克阿瑟曾發表過:「為子祈禱文」、「我必將回來」及「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等膾炙人口的名言。左起:戰區陸軍部隊司令托馬斯·布萊梅爵士、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擔任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統帥、盟軍最高統帥,及美國陸軍僅有五為五星上將之一的麥克阿瑟曾發表過:「為子祈禱文」、「我必將回來」及「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等膾炙人口的名言。左起:戰區陸軍部隊司令托馬斯·布萊梅爵士、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澳大利亞總理約翰·柯廷。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致敬反共五星上將

142年前1880年1月26日,美國阿肯色州小岩城誕生一位,日後擔任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統帥、盟軍最高統帥,及美國陸軍僅有五為五星上將之一的先知。他曾發表過:「為子祈禱文」、「我必將回來」及「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等膾炙人口的名言。一生以軍人事業為榮,然而卻因韓戰時,與杜魯門總統對是否全力剿共、打擊來自鴨綠江對岸援兵的戰略有嚴重出入,而遭撤職,結束長達52年的軍旅生涯。他曾說過:「台灣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失去台灣、就失去太平洋」等一針見血的先見之明。面對此刻台海風雲已界一觸擊發之際,在他142歲冥誕到來時刻,讓我們來回顧這位值得,令世人及台灣人敬佩的反共五星上將。

出任西點軍校校長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誕生於一個軍人世家。父親小亞瑟18歲時,以少尉副官的身份,加入南北戰爭的北軍,也曾參與美菲戰爭,官拜駐菲美軍司令。道格拉斯在家排行老三,1899年6月13日,19歲時入學西點軍校;20年後於1919年至1922年期間,出任西點軍校校長。任職中結識當時,華府最為亮麗的社交名流,露易絲·克倫威爾·布魯克斯Henrietta Louise Cromwell,兩人於於1922年2月14日,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別墅結婚。據聞露易絲是當時,新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潘興將軍General Pershing的情婦,因吃味麥克阿瑟的婚事,所以道格拉斯於1922年6月,被調離校長職務。10月被派往菲律賓,就任新設置的馬尼拉軍分區司令,露易絲和她與前夫所生的兩個孩子亦同行。

殷切盼望為子祈禱

露易絲或因不慣於在菲律賓,遠離華府社交圈的生活,於1925年1月,她帶著自己近半個船艙的行李,從菲律賓回美,最後兩人於1929年離婚。麥克阿瑟並沒有,因婚姻生活不協調而喪志;反而專注軍旅公職,於1924年還曾平定「菲律賓偵查軍叛變」。1929年3月,胡佛就任美國第31屆總統,麥克阿瑟的職業軍旅有了轉機,11月21日就任陸軍參謀長。1935年10月卸職後,在羅斯福總統的許可下,接手美國駐菲軍事顧問團的任務。與家人及助理等人在搭乘胡佛總統號郵輪,由舊金山錢往馬尼拉航行途中,邂逅瓊妮、瑪麗、費爾克洛斯Jean Marie Faircloth;兩人於1937年4月30日,在於美國紐約市政大樓結婚,於當年12月31日他正式從美國陸軍退役,結束其38年服役生涯。他們於1938年2月21日有了獨生子、亞瑟·麥克阿瑟四世Arthur MacArthur IV。亞瑟四世出生,麥克阿瑟時已年滿58歲,老年得子喜出望外、其望子順利成長之殷切可想而知。故而感恩之餘、在其子未出生前,於1937年7月間,就向他所信奉的主禱告,寫下了一篇發人深省的〈為子祈禱文〉(A Pray for Son):

主啊!懇求您賜給我一個兒子,他能夠堅強到認識自己的軟弱,能夠勇敢去面對驚恐;自豪不屈地誠實去面對失敗;勝利時仍然保持謙遜溫和。
 
懇求您賜給我一個兒子,他的胡思不會取代行動;帶領他認識您,並且知道自己才是知識的基石。我祈禱,引導他不是要走在安逸舒適的坦途,而是要讓他經歷壓力、艱難與挑戰。藉此讓他學習在風暴中挺立,學習憐恤失敗的人。
 
懇求您賜給我一個兒子,他心地純潔,目標崇高,在指揮別人之前,先能駕馭自己;能夠妥善籌畫未來,但也永不忘記過去。
 
當他擁有以上的一切,我還要禱告,賜他充分的幽默感,使他能認真嚴肅,卻不會太苛求自己。賜他謙卑,讓他永遠牢記,真正的偉大在於平凡!真正智慧在於開擴的心胸!真正的力量在於溫和柔順!如此,身為父親的我,才敢低聲說:「我沒有枉度此生!」


1950年麥克阿瑟將軍帶著妻子瓊妮·麥克阿瑟及兒子亞瑟·麥克阿瑟四世重訪菲律賓。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蘇比克灣日軍轟炸

1941年7月26日,因日美關係惡化,羅斯福宣佈菲律賓軍納入美軍指揮體系、召回已引退的麥克阿瑟,以少將軍階回歸現役,任為「美國遠東陸軍」司令。1941年12月8日菲律賓當地時間3點30分,麥克阿瑟的參謀長理察·薩瑟蘭接獲珍珠港遭日軍轟炸的消息,隨即告知麥克阿瑟。5點30分,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命令麥克阿瑟啟用「彩虹5號」戰爭計畫,該計畫內容為以美國太平洋艦隊保衛海上交通線、地面部隊堅持4至6個月,再由太平洋艦隊運輸大批增援部隊與日軍決戰。然而當地時間12點30分,停駐大量主力軍用飛機的克拉克機場,與鄰近的戰鬥機基地伊巴機場,卻遭日軍第11航空艦隊轟炸,美國遠東空軍損失了35架B-17轟炸機中的18架、107架P-40戰鬥機中的53架以及超過25架其他各式飛機,大多是在地面上被炸毀,機場也受到嚴重破壞,人員傷亡則有80人死亡和150人受傷。1942年2月,日軍已逐漸縮緊包圍圈,麥克阿瑟於2月11日給羅斯福的信件中表示,自己將會與守軍「共赴存亡」。

麥帥誓言我將回去

1942年2月23日,麥克阿瑟收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電報,指示羅斯福命令其立即前往民答那峨島,再從當地前往澳洲赴任「美英荷澳司令部」總司令新職。3月12日夜,麥克阿瑟與妻兒、參謀長薩瑟蘭等幕僚,搭乘魚雷快艇離開巴丹,成功抵達民答那峨島的德爾蒙機場,在當地搭上B-17轟炸機飛往澳洲。3月21日,麥克阿瑟乘火車抵至墨爾本。途中,麥克阿瑟於南澳洲特勞伊火車站發表演說:「美國政府命令我突破日軍的防線,從科雷希多來到澳洲,按照我的理解,我此次之行是為組織美國對日本的反攻,其中最重要的目標是解救菲律賓。我現在脫險而來,但我必將回去(I shall return.)。」

截斷補給日軍苦戰

1943年1月,美英聯參會於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戰爭新一年的戰略,太平洋的戰略為確保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外,還要收復阿留申群島和進攻日軍在加羅林和馬紹爾群島的基地。至1943年底控制了布干維爾島大部份地區。1944年初,紐西蘭第3師攻佔格林島、3月20日海爾賽部奪取拉包爾西北部的卡維恩,封鎖了其右翼。3月中旬,麥克阿瑟攻佔新不列顛群島,完成拉包爾的左翼封鎖,之後麥克阿瑟撤出美軍部隊,僅留下澳軍部隊來牽制拉包爾。至此,日軍的南太平洋重鎮拉包爾已陷入被東西夾擊之下,13.5萬日軍陷入被圍困,拉包爾向週邊日軍的海空增援與補給也遭到截斷,日軍以俾斯麥群島構築的海空防線被盟軍所突破。

攻菲打台戰略爭辯

1944年美國參聯會,存在著「繞菲攻台打日」,或「先菲後台打日」的不同戰略爭執。7月下旬羅斯福在珍珠港召開會議,出席者除了總統本人外,還有麥克阿瑟、尼米茲與總統的參謀長威廉·D·李海。會上尼米茲力陳以海軍觀點,指盟軍應繞過菲律賓群島,直取台灣與硫磺島、沖繩等島嶼,完成佔領後便可實施進攻日本本土的行動。麥克阿瑟當即對尼米茲的計畫提出反對,因不僅戰略上菲島早已成為日軍南方交通線之樞紐,盟軍若予以繞過直撲台灣、硫磺島和沖繩,其損失將會大大超過佔領這些前哨島嶼所帶來的利益,也無法打擊日本的抵抗意志。相比之下,盟軍收復菲律賓所需付出的代價小得多,在心理層面的也比台灣更能打擊日本。

菲律賓人我回來了

麥克阿瑟另外還從政治面切入,稱1700萬的菲律賓人仍忠於美國,進攻台灣則不會有強大的游擊隊支援,且「菲律賓人認為自己在1942年被人出賣」因此有必要率領大軍反攻,否則將損害美國的國家威望,若對菲島繞開不理,被封鎖於當地的日軍勢必將奪取島上人民的糧食,使平民大眾蒙受悲慘與飢餓。另外自1944年春季起,日軍於中國發動「一號作戰」致使華東一帶機場與港口盡數被攻佔,進而降低了攻台的戰略意義,連同麥克阿瑟主張的政治因素,聯參會終於10月3日發布決議進攻呂宋、擱置進攻台灣一案(最終放棄)。1944年10月20日,克魯格率第6軍團登陸雷伊泰島,而麥克阿瑟則從輕巡洋艦「納什維爾號」監督行動,當天下午,因為缺乏登陸艇,麥克阿瑟只得涉水登陸,在踏上菲律賓後隨即發表演說: 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托萬能之主的福,我們的軍隊又站在菲律賓、這塊灑著我們兩國人民鮮血的土地上了。我們為摧毀統治你們的殘餘敵人,為恢復不屈不撓力量基礎、你們民族的自由,回來了!(待續)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登陸雷伊泰島、實現1942年回到菲律賓的承諾,這張麥克阿瑟與幕僚涉水登陸的照片之後被建為雕像,置於麥克阿瑟登陸紀念國家公園。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