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國將派駐以色列大使館從台拉維夫(Tel Aviv),遷至耶路撒冷(Jeruselam),並正式掛牌啟用的日子;同時也給巴勒斯坦人民的災難日(Nakba day,Nakba為阿拉伯語,字義為「浩劫」、「災難」),增添一道陰霾;當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國獲得聯合國承認,並在部份加薩走廊(Gaza strip)、約旦河西岸,以及東耶路撒冷打造佔領區,導致約70萬名遭到驅趕的巴勒斯坦難民,從此流離失所。
近2天來,5月14日至15日,位於加薩地區的巴人對於以色列展開抗議活動,導致以國武裝部隊暴力反擊。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阿拉伯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等多家媒體報導指出,至少有60位巴國民眾因為無所畏懼,朝加薩地區的以巴邊界前進,遭到色列安全部隊發射實彈殺害;死者亦包括1名襁褓中女嬰,因吸入過量催淚瓦斯致死。另外,加薩地區的以巴衝突,也導致近2770人受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昨日宣佈,未來3天為全國哀悼日,並全面進行罷工。
阿拉伯《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5月16日報導指出,今年正值巴勒斯坦人遭驅逐70週年紀念日;從3月底至今,處於以國包圍宰制(enclave)下的巴人已持續抗爭1個多月,他們主張流離巴人難民,有權返回自己祖先的土地居住;可惜以色列在佔領地帶的屯墾區日愈擴張,導致巴人回到祖先土地居住的夢想,日愈渺茫。據估計7成加薩地區居民,約200萬人,係處於難民狀態(住在難民營),或為難民的後代。由於14、15日兩天內,共有60多名加薩民眾遭以國武裝部隊殺害事件,引發巴人流亡團體,以及其它國家民眾,陸續發動譴責以色列暴行的示威抗議。
黎巴嫩
為了響應巴人無畏不屈的抗議精神,數千位住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流亡者,聚集在黎國南方的斯可夫城堡壘(Shkeef Fortress),為巴人之死表達哀悼暨發動遊行。《半島電視台》引述當地媒體的消息指出,有些巴裔年輕人,還從黎國無畏攀爬越過700公尺高的山崖(聯合國以此山崖,作為以色列跟黎巴嫩的天然劃界);藉此表達對以國的憤怒。該電視台報導記者吉娜.赫爾德(Zeina Khodr)表示,僅管該動作只具宣誓性,卻傳達他們的不屈意念。
加薩地區的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eh),透過電話向黎巴嫩遊行聲援民眾表示,我們毫不屈服,抵抗是巴人唯一的前進道路;巴勒斯坦人民不會投降,也不會在以色列面前跪倒。
南非
本週二,數百位聲援巴人的抗議民眾,在南非開普敦(Cape Town,該國第二大城),以及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第一大城)發動遊行,譴責以色列武裝人員動用武器暴力,對付非武裝的抗議民眾。
《半島電視台》派駐約翰尼斯堡記者梅爾肯.韋伯(Malcom Webb)指出,巴人的艱難處境,得到南非黑人廣大迴響,因為不少人對於1948年至1994年,長達近50年的種族隔離(apartheid)體制記憶猶新。
記者韋伯指出,南非民眾聲援巴國處境的傳統,已長達數10年,早在黑人反種族隔離體制以及反少數白人統治期間,就已經源遠流長至今。
聲援者認為,兩國民眾處境的類似性包括有,殖民移居者(colonial settler)計畫性地將當地住民邊緣化,土地資源遭到強制奪取,並剝奪原住民應得權利(如經濟權、公民權與健康權。)參與遊行民眾,週二手持的抗議標語內容寫道:種族隔離體制在這裡挫敗了,同樣的敗北也將發生在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人居住領土。
印度
印度學生與人權人士週二於首都新德里的大學校園,紀念巴人的受難日。位於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雖然參與人數不多(主要為年輕男女);然而,在自由巴勒斯坦標語,以及巴勒斯坦國旗為背景之下,展開一場肅穆的紀念活動。
現年21歲的蕊籽門.阿蒙(Rizwan Ahmed),向《半島電視台》記者表示,聯合國已經成為一些(大國)的傀儡,毫無作為。事實顯示,巴國民眾奮鬥了70年,卻得不到「兩國共存」解決方案(two-state solution);美國跟以色列合作無間,一搭一唱,此舉跟目前聯合國的運作型態,沒有兩樣;是人類之恥。
蕊籽門是1位巴裔女性,目前跟丈夫住在新德里,育有1子。她並說道,巴勒斯坦跟印度邦誼穩固,因為彼此皆有過,被殖民、遭壓迫歷史;共通的歷史事實是無法被刪除的。她相信,未來國際社會,持續擴大開來的抗議與悼念施壓,將有助於讓巴人早日重返祖先所打造的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