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一場未療癒的228爭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一場未療癒的228爭戰

 2017-02-27 23:50
專賣局查緝員使用暴力手段取締造成民眾一死一傷的「緝菸血案」發生後,激憤前往包圍肇禍者任職機關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的抗議群眾(2月28日上午10時)。圖片取自/Wikipedia
專賣局查緝員使用暴力手段取締造成民眾一死一傷的「緝菸血案」發生後,激憤前往包圍肇禍者任職機關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的抗議群眾(2月28日上午10時)。圖片取自/Wikipedia

台裔美國人NGO組織創建的《延伸台灣觸角》(Outreach for Taiwan)網站,發表一篇「走過228」專文,內容指出,二二八事件(即發生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接管台灣的國民黨政權,透過軍事鎮壓台灣民眾暴動事件的總稱),至今不僅殺人真正元兇未明,連確切的受害人數也成了不清楚的謎團(只籠統概算約成千上萬),在在皆成了台灣認同過程,追求「和解」與「正義」實現的阻礙。

藉共產黨叛亂名義要求增兵

眾所周知1947年228事件導火線,源自中華民國政府與台灣住民的文化(文明)、制度強大落差。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並未取得合法統治台灣權利,只是代表盟軍在二戰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暫時「暫時接管」台灣。

2月27日當天,因為一名年長女性林江邁,在台北天馬茶行(位於延平北路、南京西路交會處,即距離今天的中山捷運站不遠處)販賣私菸,遭專賣局查緝員使用暴力手段取締,史稱「緝菸血案」,導致這位賣菸婦人頭部重傷,另一名旁觀民眾,則遭射殺。其後,民眾群情激憤,到了隔天的2月28日,當局還繼續殺傷數位抗議民眾,當時的臺灣行政公署長官陳儀因應變局方式為,一方面頒布戒嚴法,另一方面又藉故使出拖延政策,並藉由共產黨叛亂名義,要求中國增派部隊赴台敉平暴動。

32項要求

當時在日本殖民體制下成長的台灣菁英士紳們,集結起來,並於3月7日聯合發表32項要求(32 Demands),主要訴求增加台灣人的代表席次,並要求政府針對殺害民眾的官員追究責任;提出如此多項訴求目標,顯示中國(可能)已準備對台施加「鐵腕鎮壓」手段。台灣人在忍無可忍,怒氣衝天之下,開始攻擊不會講台灣話或日語的外來族群。國民黨在台灣的強力鎮壓,引發台灣人接二連三的失序暴力反擊,以致中國人、部份客家人,甚至原住民社區(Aboriginal communities)一度淪為台灣人洩憤的攻擊對象。

中國軍隊殘暴行刑

3月2日,蔣介石電令駐京滬線之第21軍開赴台灣「平亂」,這支部隊素以殘暴聞名,這支鎮壓部隊組成,包括有軍部及直屬的營、連,以及第146師頃刻在吳淞上船直開基隆,第145師也在連雲港集結候輪開赴高雄港,皆限期於3月8日前到達,抵台後即歸陳儀指揮。僅管台灣的抗暴行動,在規模及強度早就減緩下來,中國21軍幾乎在登陸後立馬對台灣人開火,導致成千上萬死亡(絕大多數是台灣人);行刑的手段包括有,絞死、推入河流,以及在犯人集結在卡車上被集體槍決。當時指揮官之一的彭孟缉將軍,就得到「高雄屠夫」的封號。全臺血腥鎮壓與清鄉,導致為數眾多的台灣菁英及平民百姓罹難。解嚴後,行政院官方調查的罹難人數約有1.8-2.8萬人,這樣的概況數據,仍嫌粗糙。

被出賣的福爾摩沙

228血腥鎮壓事件傳遍全球,包括美國外交官喬治·科爾(George Kerr)在「被出賣的福爾摩沙」(Formosa Betrayed),以及聯合國工程師艾倫·沙克爾頓(Allan Shackleton)在「福爾摩沙的召喚」( Formosa Calling)等著作,皆專述台灣當年經歷的228慘劇。當228大殺戮之際,這2位國際人士皆透過管道向所屬總部呈報;然而,美國、聯合國都沒有採取制止行動。其它國際媒體,例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澳洲《珀斯每日新聞》( The Daily News of Perth)皆有報導228事件。

歷時38年的白色恐怖

僅管軍事戒嚴始於1947年,其正式批准生效之日,則在1949年蔣介石政權帶著200萬流亡黨政軍以及百姓,逃到台灣強行進駐之後;展開長達38年的軍事戒嚴統治,直到1987年才宣佈解除。為期38年的戒嚴即俗稱為「白色恐怖」,這曾是人類史上最悠久的軍事戒嚴時期,直到2001年才被中東國家敘利亞所超越。估計當時約有14萬人遭監禁,包括3-4千人被迫害處決,一些人士任意遭到濫殺。當時的情治人員往往系統性鎖定某些知識份子,以及反國民黨人士,導致不少台灣人被迫流亡海外,這類亟待訴說的悲傷故事( harrowing story to tell),還繼續在海外傳唱開來。另一項不怎麼有趣的事蹟是,目前座落台北市信義商圈的國際五星級飯店台北君悅酒店(Grand Hyatt Taipei),曾是白色恐怖時期,槍決政治犯、思想犯的刑場之一。

228話題禁忌

直到1987年解嚴之前,228一直被視為高度機密的禁忌話題;1995年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以受害者身份,首度代表政府針對228公開向全民道歉,並宣佈228為國定假日,以紀念當年的受難者。從李登輝以降的台灣總統,每年皆例行性進行鞠躬、致歉,並向228受難者家屬頒發受難者無罪證書。228事件報告書,也在1992、2006年等年度多次推出,全台各地亦舉辦228追思活動,其中台灣第一場公開紀念228活動,始於1990年的嘉義。228事件五十週年之際的1997年,台北228紀念館正式創設於新公園(已改名為228紀念公園),該場址曾是228事件早期,民間人士向大眾發佈消息的廣播站。

藝術、小說陸續揭露228塵封面紗

1989年推出的「悲情城市」,是名導候孝賢呈現台灣228事件,及其社會影響餘波的第一部228電影,並向國際社會揭露228事件的塵封面紗。近幾年來,數部關於228的國際小說、電影,包括有台裔美國人珍妮佛.高(Jennifer Chow)的小說「228遺產」(The 228 Legacy);茱麗.吳(Julie Wu)與楊小娜(Shawna Yang Ryan)的小說,則聚焦於家庭的228經驗。另外,台裔美國人刁毓能(Will Tiao),則於2009年推出一部電影,名為「被出賣的福爾摩沙」(Formosa Betrayed),其焦點著重描寫白色恐怖,而非228事件。僅管刁毓能的電影,沿用美國外交官科爾的書名「被出賣的福爾摩沙」,其情節卻著墨於江南著作關於陳文成命案的描述,以及描寫林義雄女兒林奐均在1980年代(林宅血案後)的經歷。

228受難者也有琉球人

2007 以及2011年的琉球人代表團,亦來台參加228紀念活動,代表團成員其中幾位家庭近親,曾在228軍事鎮壓下喪命。據估計,約有30位從事貿易的琉球人,在當時的基隆社寮島(即今天的和平島)被殺害。另外,2012 年間日本中央大學的教授松野良一(Professor Ryoichi Matsuno of Chuo University )首度發掘,228期間曾就讀過該大學的學生,有17人遭殺害,其中大多數是台灣人;這些台灣學生有機會前往日本留學,在當時算是罕見盛事。

228主謀元兇至今成謎

目前228事件的主謀元兇,指向蔣介石、日本殖民政府(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或陳儀等可能的其中之一。僅管2006年《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將元兇指向蔣介石,此一論點並非所有台灣人都能接受。1995年3月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一篇名為「過往」(Past Time)專文,也與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委託的報告書內容、觀點相符。其內容指出,陳儀一名警衛隊成員,曾目睹一分來自蔣介石的機密電報,要求陳儀「殺光他們,不要走漏風聲。」目前台灣主流民意(包括受難者家屬在內),也將矛頭指向蔣介石,認為他終究必須承擔228事件的最大責任。另有一類明顯荒謬見解認為,日本殖民政府統治台灣50年,帶給台灣不同於中國的「社經體制」(即日本在台灣種下禍根),因此228衝突事件,日本殖民政府難辭其咎(譯註:此一見解,顯係「倒果為因」、「邏輯錯亂」。)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