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的美術館裡,人們端著台啤、紅標米酒和國農牛乳混合而成的「原民特調」,或坐或站地唱歌聊天,甚至手牽著手開始跳起舞來,這是北師美術館當期的展覽《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展期間每個星六跨夜連續開館超過24小時,導演陳彥斌表示,希望透過這次展演將美術館重新打造成一個聚會所,將邀請觀眾進入原住民族的社交現場。
每一個要進入美術館的人,都必須先填寫一張「自我介紹」的小紙條,回答自己對原住民的看法,然後由一位原住民工作人員帶領著進入展覽現場,主辦單位將展場稱為「一個家」,而工作人員都是「家人」,觀眾來到這個家作客,透過原住民飲食文化,人於場域中相互對話、分享交織,重新經驗原住民族的多元面貌,以及於美術館中發生新的行為。
有感於外界對原住民存在許多刻板印象,陳彥斌試圖跳脫原住民族的符號、圖騰、裝飾、樂舞、儀式等印象,一名「家人」表示,希望透過和民眾聊天、說故事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文化經驗,現場也會共食啤酒、國農牛乳、花生、糯米飯(hakhak)、醃豬肉(siraw)、檳榔(’icep)等原住民文化中的重要食物。
而展覽名稱《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中的masingkiay是阿美族語,意為瘋癲地、神經的意思,在展場中不但可以飲酒,也對任何行為的發生不設限,開展兩個週末以來,除了在展場中相互聊天談話交流之外,也有人在此自彈自唱、彈鋼琴、慶生,不時發生上百位彼此互不認識的陌生觀眾手牽著手一起跳起舞來,甚至透過原住民儀式將一隻豬分解,然後裝入紅白塑膠袋,分送給共同見證的觀眾。
嗨歌三百首展覽現場。圖/李秉芳
許多觀眾在紙條上寫下「原住民很熱情」、「原住民很會唱歌、跳舞」等描述,導演陳彥斌說,開展幾週以來,可以看到許多人都還是對原住民有些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都很會喝酒,很愛喝酒」,但其實喝酒在原住民文化中,也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到這裡的人,能夠透過和原住民面對面的真實接觸、聊天、互相理解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原住民。
由於現場的「家人」大多會熱情招呼,大部分比較害羞的觀眾,也在氣氛使然下,逐漸打開心房願意和陌生人互動,一名「家人」Saku說,他們大多來自「原舞者」和「TAI身體劇團」的成員,會輪班在展場接待來這裡的觀眾,而展場則仿造一些部落的生活場景,把過去幾週觀眾已經喝空的啤酒箱堆疊起來,做成展牆,空罐則放在地板上堆成一座山。
嗨歌三百首展覽現場。圖/李秉芳
展覽在台北市的「北師美術館」舉行,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五 13:00 – 18:00,每個週六18:00到週日18:00則採取「跨夜開放」的模式,今天將是最後一次連續開館24小時不停歇,歡迎民眾到「美術館」找家人,當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