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今(23)日宣布,將由金鐘導演曹瑞原執導,拍攝台灣歷史劇《傀儡花》,製作預算達新台幣1.55億。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透過《傀儡花》看到台灣多元族群的世界史觀,「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十分令人期待。
《傀儡花》改編自醫師陳耀昌「台灣文學獎」金典獎長篇小說原著,呈現19世紀恆春半島各族群的接觸,包括原住民、閩、客及西方國家的衝突與協調。
故事自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台灣恆春半島觸礁,生還船員上岸後遭原住民殺害為起點。那時台灣淡水、安平,後來又加上雞籠和打狗開通商口岸,海上交通日益頻繁,美國顧及航海人員的安全,外交官出面交涉。
美國人遇害衍生的外交事件,凸顯清朝政府認為事發地點恆春半島,既非版圖,居民也不是「華民」。美國外交官於是直接與原住民談判,原住民的主體性清晰浮現。醫師作家陳耀昌寫的這部歷史小說,以原住民為主體。他說,要強調台灣人與外國人簽署的第一份國際條約,是台灣原住民簽的。傀儡花的故事主角當然是原住民。
陳耀昌說,傀儡花的故事有美軍首度出現在台灣海域並試圖登陸,但被斯卡羅族原住民擊敗,及首位美軍軍官在台灣陣亡的真實歷史情節。這對台灣與美國的外交史、美國海軍史及美軍在太平洋的發展史,都具里程碑意義。
《傀儡花》製作預算達新台幣1.55億,公視籌備2年,預計明年3月開拍。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公視記者會時表示,傀儡花建立多元族群的世界史觀,「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十分具有開創性,也十分令人期待。她說,去年前瞻預算通過,得以支持公視「有史以來最高製作規格」的作品,接下來4年前瞻預算的內容產製經費約超過40億。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先前受訪時曾表示,她一直都想做大河劇,在文建會時期就推動了《寒夜》和《風中緋櫻》,也成為台灣大河劇的里程碑。她有兩個願望,其一是希望透過歷史大河劇讓觀眾更了解台灣,二是希望透過大規模的歷史劇拍攝,能透過故事和製作將台灣帶上國際舞台。而這其實也是公視為什麼選擇《傀儡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