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湄公河專題(中):同歸於盡的狂蓋大壩 飲鴆止渴?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湄公河專題(中):同歸於盡的狂蓋大壩 飲鴆止渴?

 2016-10-17 03:25
湄公河流域已建造或計畫中的近百座水力發電大壩。截圖取自/The Guardian
湄公河流域已建造或計畫中的近百座水力發電大壩。截圖取自/The Guardian

畫虎不成反類犬,此一古諺;運用在湄公河水力發電大壩建設,同等適用。中國位於湄公河上游(即瀾滄江)大肆修築水壩,攫獲龐大水力發電利多,導致中下游國家,依序為寮國、柬埔寨、泰國、越南,一窩蜂競相仿效,其所帶來的發電經濟效益,猶如撿食麵包屑一般,不夠填飽肚子,反而釀成環境災難惡果,並讓湄公河沿岸居民,陷入更深窮困境地。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教授,5月23日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網站,發表一篇專文,名為「中國與聖嬰(效應)」正在殺害湄公河」(China and El Niño Are Killing the Mekong River)。專文內容指出,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水庫攫奪水力資源,就像過去中國帝國一般,把下游國家當成「附庸國」;如今這類「可憎水壩」(damnable dams),持續對下游鄰國,帶來飢餓、貧窮,以及種種不利影響。

納瓦羅教授指出,中國在西藏、雲南水源頭總共將建設15座大壩,其中3座超大型水壩已經完成,主要包括有,1993年完工的雲南漫灣大壩(Manwan dam),2002年的雲南大朝山大壩(Dachaoshan dam),這2座水力電廠的發電容量, 總計約達3000百萬瓦(megawatts,MW);另1座位於雲南的小灣水庫(Xiaowan Dam),更是1座巨無霸,壩長902 公尺,壩高292公尺, 是僅次於三峽水力電廠的第二大水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拱形水壩,發電容量高達4200百萬瓦(MW),其電廠的發電機組共有66梯級。

這些湄公河上游大壩對中國而言,百利無害;對下游國家卻完全相反,百害無益。因為中國高踞壩頂攔截水源,導致這一波東南亞聖嬰現象來襲之前,湄公河的季節性流量早就嚴重縮減。這對中國是個好現象,可讓大船終年在河面上通行無礙,避免河川引發的季節性洪氾;然而,對於仰賴季節性氾濫所帶來的淤泥養分,以及沿岸漁獲的中下游國家農漁民而言,卻是北京四處拉雞屎的環境生態災難。

寮國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2015年11月26日發表的湄公河專題報導內容指出,寮國是第1個在湄公河支流建造水壩發電的國家,該座南俄大壩(Nam Ngum dam)於1971年正式完工運轉。近來寮國,由於受到中國、泰國以及南韓工程公司的大力遊說,瘋狂般地大肆擬訂建壩計畫,預計未來15年內,將建造逾70座水力發電廠,其中有7座位於湄公河主流。

寮國雄心,一方面想透過水電綠能,減少其碳氣排放;另一方面,則想賣電給鄰近國家,藉以增加年數10億元的財政收益。不過,這類水力發電設施,卻有「河川殺手」危害環境之虞,諸如1.森林、農地流失2.民眾遭迫遷3.摧毀河川漁業4.河床更易遭沖刷侵蝕5.大量減少淤泥、沈澱物流注下游數量。值此國際社會努力試圖化解氣候變遷的危害之際;蓋在湄公河主流、支流的水力發電廠,恐怕讓一些國家更易遭受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洪災」及「乾旱」襲擊。

寮國位於湄公河「主流」的水庫棟沙宏大壩(Don Sahong dam),發電容量達260百萬瓦(MW),是寮國2016年初開始建造,最大規模的水力電廠,其距離鄰國柬埔寨近在咫尺只有2公里,引發柬國強烈抗議,認為該大壩威脅該國的漁業食物來源;不過,寮國回覆柬國的恐慌反應指出,該水壩只用到15%的湄公河水源。抗議歸抗議,該大壩還是續建不誤。

《衛報》指出,位居湄公河「主流」的棟沙宏大壩將阻斷一年一度魚類遷徙的「唯一路徑」。位職於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水文專家馬可.勾爾恰特(Mark Goichot)表示,該大壩是個「生態時間炸彈」(ecological time bomb),長期而言,將威脅湄公河流域內數百萬人的食物安全;對整個流域的生態系造成負面衝擊,其影響範圍,將從寮國一路延伸至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為7千萬人賴以維生的生命大河。翻攝自網路圖片

柬埔寨

當湄公河往南流經較富裕的柬埔寨,以及越南;其所引發的「水力政治」風險,格外引人矚目。柬國嘴吧上抱怨寮國在上游蓋水庫;卻有樣學樣,跟著在湄公河或其支流,忙碌計畫蓋水壩事宜。超過40個水庫項目,正在規劃中或已著手施工;結果同樣會給下游國家越南,帶來嚴重「生態衝擊」。

柬埔寨這個從1970年代的越南及紅色高棉戰火中,浴火重生的新生國家,有朝一日可能淪為寮國大壩災難的犧牲者;不過,這個國家正摸擬飛蛾撲火行徑,擬建造逾40座水庫;不但將進一步惡化下游國家的環境災難,也連帶引發柬國沿河民眾遭遇迫遷,生計無著落。

位於柬埔寨東北部,湄公河支流的下硒聖2座大壩(Lower Se San 2 dam),總造價8億美元,導致位於壩址淹沒區的「柬埔寨公社」(Kbal Romeas)132個部落家庭將遭迫遷。另外,公河、硒聖(Srepok and and Sesan rivers)這2條湄公河最大支流的匯流處,將建造一座335平方公里的龐大水庫,受影響的聚落人數,預計達數千人。負責建造的中國工程公司,近來一再阻擋,淹沒區民眾重返大壩水庫預定地。

住在遠離地面,由竹子搭起的高腳屋,是柬埔寨公社數世紀以來,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聚落位於硒聖(Sesan)河沿岸的森林深處,透過船隻或機車才有辦法抵達。數百年來甚至更久遠以來,人們透過捕魚及種稻恬然自娛;一年一度的河川氾濫所帶來的養分,也讓他們一直過著富足生活。

湄公河流域內近100座的水壩計畫總量裡面,其中的下硒聖2座大壩(Lower Se San 2 dam),其所帶來的生態、文化層面摧殘性風險最為嚴峻;因為這2條支流,對於主流湄公河的淤泥沈澱物養分,貢獻最大。一旦這2支流遭水壩阻擋,據一些專家的共同研究評估指出,整個湄公河盆地的生物數量,將因而減少9.3%。

致力於保護湄公河,以及支流公河、硒聖河等3條河川的柬埔寨公民團體,「三河保護網路」(3S Rivers protection network),該組織主任邦森弗(Bunthan Phou)頗為感慨向《衛報》指出,柬國計畫建造的水庫大壩,數量太多了。大壩生產的電力,將送往首都金邊,代價卻由生計遭受摧殘的社區民眾承擔。已動工的下硒聖2座大壩,將導致逾100處沿河村落遭淹沒;另外,位於大壩上游的21處原住民村落約5千人,也面臨同樣處境。邦森弗還指出,這些緊依河流、森林而居的住民,相信大自然能賞賜生命靈氣,他們也每每祈求生命之河,恩賜部落豐收;如今隨著大壩所引發的生態摧殘與魚類資源「流失噩運」,讓這些虔誠族群的世界觀與殘酷現實環境之間,爆發斷裂衝突。

泰國

澳洲NGO組織「未來方向」(Future Directions)5月26日報導指出,1994年完工,位於湄公河支流門河(Mun River)的泰國巴蒙大壩(Pak Mun Dam),透過建造魚梯,試圖減輕魚類無法自然遷徙的「環境衝擊」;結果,卻被證明 一然是處,水庫上游的漁獲持續銳減,環境資源遭摧毀惡果,危及成千上萬泰國住民生計。

依照往常慣例,約有100種湄公河魚類會在2至6月間,上溯至門河(Mun River)產卵,並在當地覓食,直到10-11月間才重返湄公河;不過,巴蒙大壩完工,已阻斷這類一年一度的生態循環。門河沿岸約有60個社區,仰賴年度上溯的迴游魚群維生;1年後的1995年,門河居民因生計窮困,導致泰國政府提供補償金紓困,並承諾會把過去的魚類資源重新找回來;然而,到了1999年,門河沿岸60個漁民社區境況,並無好轉,因為大壩所造成的漁業資源枯竭「永劫不復」了。

泰國巴蒙大壩(Pak Mun Dam)的建造,導致漁業資源枯竭的警訊,讓泰國新的大壩計畫,會儘量設計一些幫助魚類遷徙的友善設施,例如魚梯;其效果卻大打折扣,無法達成預期的計畫效果。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