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意外,有六名外籍漁工魂斷異鄉,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會「從優從寬」認定,避免民怒波及選情。然而對於失去家人的外籍漁工家屬而言,卻是難以承受的哀慟。
面對生命無常,多數人心理已有準備,但是若這件慘劇發生的原因,係因為官員的怠惰所導致(該橋完工21年來從未做過獨立檢測),那麼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了。對此強調「究責無上限」的蔡政府必須查明原因並勇於承擔,不能推給歷史共業,甚至硬推給前朝。而台灣社會若老是對怠忽職守的政黨及政治人物一再寬容,「今天公祭 明天忘記」,那麼災難將永遠如影隨形。難道非要等到災難落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才會感同身受,才來痛罵政府怠惰,只是傷害已經造成,再多的撫卹金或責難又有何用?
善待外籍漁工的呼籲已不知喊了多少年,但是在這次的事件中,有關外籍船員的人身安全、上岸休息以及颱風天留守船艙問題再度被凸顯出來。關鍵在於如何落實和監督執行?一如農地上的非法工廠誰來落實安檢及輔導工作?漁業長期存在的問題包括:基層勞動力嚴重不足、外籍漁工僱用缺失、傳統漁場遭限縮、海上作業安全等等,會不會因此次悲劇而受到蔡總統的重視,並要求相關部會徹底解決?作為長期關注台灣漁業發展的一員並不樂觀。直言之,若歐盟當初在對台灣遠洋漁業高舉黃牌時,將善待漁工列為觀察考評的要件,該問題或許會獲得較滿意的解決!畢竟燈不點不亮!
船東口袋滿滿 血汗外籍漁工
漁業被列為3D(Dirty :骯髒、Dangerous:危險、Difficult:辛苦)產業其來有自,工作環境及條件不佳,危險性高,讓國內許多年輕人望之卻步,即便政府每年開出上百萬元的獎勵金,鼓勵年輕人上漁船工作,效果不佳(今年媒合6位畢結業生),對於欠缺大量漁工的台灣遠洋漁業,如杯水車薪,必須仰賴大批廉價外籍漁工來幫助出海捕魚賺錢。問題是當這些船老闆口袋滿滿之餘,卻不願意對於這些離鄉背井,冒著生命危險幫他們賺錢的夥計,提供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以及合理的福利待遇!
多數船東係在商言商,以利潤為優先考量拼命壓縮成本來提高利潤。其中人事費用及漁船用油,正是捕魚的主要成本,漁船用油政府已經給予相當的補貼(此部分屬世界貿易組織WTO認定的不當補貼,正積極研議要禁止此類補貼),因此人事成本能省則省,更何況隨著捕撈技術進步和大規模商業捕撈船隊增加以及能自由捕魚的海域越來越少(全球約94%的產漁區被劃入各國的專屬經濟區內),近來魚價雖然提高,但是經營利潤還是受到影響,只好委屈漁工,把漁工視為賺錢工具,而不是打拼的夥伴,這樣的觀念不改,台灣外籍漁工的悲劇還會持續發生!
以台灣好哥們日本為例,日本勞動人口大幅減少,已經嚴重衝擊日本總體經濟,相當程度依賴外國勞動者,目前人數已達150萬人。配合產業未來需求,日本政府還將在農(漁)業、看護和造船等14個行業擴大接收外國勞動者。日本政府視外籍外國勞動者(技能實習生)為寶貴的勞動力,不僅提高他們的薪資福利,還積極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剔除不良勞務仲介,加強對惡性雇主的稽查和懲處等等。相較於日本,台灣不算是對外籍勞工友善的國家。
近年來台灣屢屢遭到海洋保育及漁工權益保障等NGO團體控訴台灣漁船主不遵守國際規範以及不人道對待漁工,對此我國漁政部門多採取消極的回應方式(包括立法與執法),美其名體恤漁業經營者的困難,實則催化台灣漁業的衰退!
台灣號稱漁業大國,但是政府與船東在處理外籍漁工的問題,並沒有與時俱進,依舊抱持過時的心態和作法,。或許只有等到遭國際輿論大聲撻伐,甚至聯合抵制時,台灣血汗漁工的命運才會有轉變的一天!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