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100年前那句「放下武器」已成絕響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100年前那句「放下武器」已成絕響

 2022-04-19 12:00
俄烏大戰,人們面對被摧毀的建築,死傷的平民士兵,數百萬逃離戰火的難民,大國除了祭出能源或經濟制裁,也向烏克蘭輸送「防禦性武器」,但是所有這些作法,能使戰爭停止嗎?圖/取自Shutterstock 水彩畫
俄烏大戰,人們面對被摧毀的建築,死傷的平民士兵,數百萬逃離戰火的難民,大國除了祭出能源或經濟制裁,也向烏克蘭輸送「防禦性武器」,但是所有這些作法,能使戰爭停止嗎?圖/取自Shutterstock 水彩畫

俄烏戰爭已經爆發近兩個月了,人們面對被摧毀的建築,死傷的平民士兵,數百萬逃離戰火的難民,感到無助和失語。雖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侵略者譴責,甚至加入金融和其他領域的制裁,但是由於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這筆能源交易,依然讓俄羅斯每日有數億美元的收入。

工業大國紛紛向烏克蘭輸送「防禦性武器」,認為可以幫助烏軍抵制侵略,或至少在談判桌上爭得籌碼,但是所有這些作法,能使戰爭停止嗎?不僅如此,核戰的爆發依然時時威脅著世界,沒有人能保證,什麼時候意想不到的末日災難不會發生。

百年前的和平呼聲發自一位女性

在這個令人悲哀迷茫又憤怒的時刻,筆者想到一位女性,她早在100多年前就發出了制止戰爭最有力的呼聲:「放下武器!」這其實是她寫的一本小說的書名《放下武器》(Die Waffen nieder!)。她就是奧地利作家貝爾塔·馮·蘇特納(Bertha von Suttner, 1843-1914)。

她可說是近代最為傑出的一位和平主義和女性主義提倡者,也是第一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得主。她曾經非常短暫地當過瑞典化學工程師、武器製造商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的秘書,兩人相處的時間雖短,但貝爾塔獨立的性格給諾貝爾很深的印象,他們建立了長期的友誼。


圖說:奧地利作家貝爾塔•馮•蘇特納(Bertha von Suttner, 1843-1914)。她可說是近代最為傑出的一位和平主義和女性主義提倡者,也是第一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得主。圖/取自網路 

特別是多年之後,貝爾塔成為一個成熟的和平主義倡導者和社會活動家,她的言行書寫直接影響到諾貝爾的身後事。這位科學家兼企業家逝世前,決定用他龐大的財富設立一些獎項,並冠以諾貝爾之名。和平獎在諾貝爾死後第五年才開始頒發,據說他生前十分受到貝爾塔的影響,故而願將這個推動鼓勵和平的獎跟其他科學、文學的獎項並列。貝爾塔於1905年獲得此殊榮,若諾氏泉下有知,必然感到安慰。

奇女子貝爾塔·馮·蘇特納

就是這麼簡單:「放下武器!」就能終止戰爭,但是說歸說,100多年來,手中握有權力的人何曾聽進去這句話!這是怎樣的一個女子,說出這麼擲地有聲的話語。

貝爾塔·馮·蘇特納的本名非常長:欽尼克·特陶之貝爾塔·蘇菲亞·菲利西塔·金斯基女男爵(Bertha Sophia Felicita Gräfin Kinsky von Chinic und Tettau)。她出生於布拉格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將軍,在她呱呱落地之前就撒手塵寰。小貝爾塔在奧匈帝國的貴族和軍人世家圈子中成長,耳濡目染,胸有大志。

但因母親不善理財,千金散盡後,從小受到音樂薰陶和多種語言訓練的貝爾塔離家外出工作。30歲那年她到貴族企業家馮·蘇特納家去當家庭教師,教導四位女公子,卻愛上了家中最小的,比她小7歲的男爵亞瑟·馮·蘇特納Arthur Gundaccar von Suttner。

由於企業家夫婦反對這樁戀情,她只得離開。輾轉到了巴黎,認識了當時已經成名的諾貝爾,擔任他的秘書,不過才工作不到兩週,諾貝爾就被召回瑞典,貝爾塔則遷移到維也納,並且在那兒跟她的小情人悄悄地成婚。兩個年輕人身無分文,只好經高加索到喬治亞,投靠一位公主友人,在那裡一待就是將近10年(1876-1885),她靠寫稿、翻譯,工程師丈夫亞瑟也寫稿,也設制繪圖。這一段安靜爾純樸的鄉野生活,讓貝爾塔的思想沈澱下來。她對軍工業的發展,個人在歷史大背景中的角色,戰爭與和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進行思考,並經常和她的丈夫一同閱讀書籍,討論內容,兩人相濡以沫。

1877-1878年土耳其和當時的俄羅斯有一次戰爭,主因是有著「泛斯拉夫主義」情結的俄國,看不慣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對當時的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地區的斯拉夫民族的壓迫,背後原因也是俄羅斯覬覦一個地中海的出海口。

蘇特納夫婦途經戰地,甚至進入野戰醫院,看到死傷慘重的雙方士兵,感到極大的震撼,從此奠定了貝爾塔強烈的反戰思維,成為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夫婦兩人開始成為報導戰爭的記者,後來就經常為奧地利的報章寫報導、散文和遊記。結束流離在外的10年之後,他們返回維也納。同時亞瑟也跟父母和解,搬回他家的古堡中。

百年絕響《放下武器!》

經濟生活雖然好轉,但是貝爾塔還是繼續寫作,同時在寫作中注入大量的和平主義的思想,這跟19世紀末軍國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脈動極不相容,她開始以小說的形式來發揮她的理念。

1889年《放下武器》使她一夜之間成名。其實故事內容頗為簡單,而且主題先行,描寫戰爭的荒謬無意義。第一人稱的19歲女主角瑪莎·阿特豪斯,她的第一任丈夫在戰爭中喪生,她因此成為一個和平主義倡導者。第二任丈夫雖也是軍人,卻站在她身後支持她的和平思想。瑪莎的姐妹和弟弟死於戰時發生的疫病,父親也隨之憂傷而亡。普法戰爭時,她現時的丈夫被當成間諜處死。這本小說的文學性並不高,但是反戰意識強烈。當時歐洲飽受局部戰爭之苦,人們厭倦了野蠻的殺戮,渴望和平,因此她的這本小說一問世,即洛陽紙貴,單單德文版在數年之間一再重印,到她190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已經再版了37次,被翻譯成12種語言。可以說反戰小說由她開了先河。

 貝爾塔自然地成為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到處受歡迎的演講者,她在歐洲各地創辦了和平協會(義大利、奧地利、德國)。貝爾塔從人類天性的角度來判斷,和平應當是常態,戰爭和暴力是變態,在常態中人很幸福;在變態中,人的身心俱損。貝爾塔成為歐洲名人,參加各地的和平會議,推動各種和平項目。她走遍歐洲各國,也飄洋過海抵達華盛頓,得到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 1858–1919)的接見。

1905年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發表的演說至今都對我們的世界是一個中肯的提示,她建言,1.建立起仲裁法庭,這樣可以促成兩個敵對的國家達成和平協商。2.建立所有國家都參與的和平聯盟,當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發動戰爭時,聯盟可用共同的力量來制止它。3.設立一個國際組織,承擔世界人民法庭的功能,維護人類的權利。聯合國和國際法庭的雛形從貝爾塔的口中就此誕生了。可惜仁者、智者的警世之言,還是沒有能阻止人類的愚蠢、衝動和野心。貝爾塔於1914年6月21日因癌症去世,一個多月之後的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她生前一再警告提醒世人——「放下武器」,然而10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絕響」,世世代代都依然是「絕響」,人類還有救嗎?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