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自由婦女協會於9月4日(六)上午攜手台灣佇遮計畫(Here I Stand Project)召開「現代女性的新挑戰」座談會,吸引了將近60位關注性別平等的夥伴線上參與,一起探討疫情之下,我們的公共政策是否真能回應不同性別與族群的需求?我們是否該重新檢視與盤點目前的公共政策,並依照我國的發展與當前的挑戰進行調整,並融入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工作中。本座談會透過跨世代、跨領域、跨性別的對話,就「性別平等教育的扎根」以及「公共政策是否回應女性需求」兩個面向切入討論,並試圖找出可以策進的方向。
座談會由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理事長楊黃美幸大使揭開序幕。楊黃理事長在開幕致詞中提到,疫情之下,凸顯了性別不平等的狀況更為嚴重,從公領域到私領域,現代女性面臨的新挑戰百百種,性別平等的推進,需要更多人的參與,特別是年輕世代與男性的加入。楊黃理事長特別指出:「性別角色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構出來的,因此性別平等該自小由家庭教育的實踐做起。」從每天的生活中落實,才有可能達成實質的性別平等。
該座談會的第一個場次以「性別平等教育如何向下扎根」為主軸,由亞太自由婦女協會常務理事卓春英擔任主持,討論在疫情的衝擊之下,職業婦女在家工作面臨著公務與家務的雙重壓力,凸顯了私領域中的性別不平等,如何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以翻轉性別刻板印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官曉薇指出,我國其實已經具備相對完整的性別平等教育政策,教育現場的推廣也相對成熟,然而,要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最大的挑戰在於:家長,因此成立多元教育家長協會,創造與家長對話的機會,讓更多人認同性別平等教育應該從小扎根。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吳欣岱則分享了在醫療領域工作的女性,其婚育後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例如:如何在相較一般人更長的工時之下,安排產假或家庭照顧,都需要更完整的政策與配套措施,來回應在醫療領域就業的婦女需求。立委吳思瑤服務團隊主任陳賢蔚則更進一步點出,目前台灣面臨人口負成長的挑戰,為什麼台灣的年輕人不敢生?其實都反應了性別平等無論在家庭或職場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家庭中兩性勞務分工的不平等亦可能是導致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該場次亦吸引了民進黨婦女部許嘉恬主任回饋分享,她表示疫情之下,私領域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例如:家務勞動女性化、婦女的心理健康以及家暴等議題,都是需要政府積極提出回應對策,以確保性別平等不倒退。
9月4日上午「現代女性新挑戰」線上座談會吸引了將近60位關注性別平等的夥伴線上參與。圖/亞太自由婦女協會提供
座談會第二個場次,則聚焦「公共政策是否回應『不婚生子』的女性需求」。該場次由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理事吳惠芳主持,延續前一場次的討論,由於公私領域的性別不平等仍然存在,使得我國人口負成長的挑戰日益嚴峻,政府除了鼓勵結婚生子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相對應的政策?我國前立法委員亦是亞太自由婦女協會副理事長尤美女點出:「只有婚姻才能是家庭的唯一狀態嗎?」藉此一問,開啟「多元成家」的想像與討論。東吳大學助理教授黃莉翔則從不同角度切入,表示在人口負成長已是國家發展大前提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更務實地思考相關對策,例如:善用數位科技或人工智慧,補足人力的缺口等。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則認為,我國目前無論公共政策或社會觀念對於「單身生子」普遍不太認同,還有不少障礙需要突破。在人口負成長的壓力之下,政府應該開始思考除了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的其他可能,例如:放寬人工生殖的條件、制訂更合時宜的移民政策等。H.I.T. for Asia生醫創新實作社群營運掌董乃昀則表示,年輕女性之所以不敢婚不想生,除了公共政策要更完備之外,私部門(公司企業)是否有完整友善的育兒福利也是至關重要。在移民政策方面,悠遊卡公司公共事務室周美里協理亦補充,我國的移民政策除了鼓勵留學生留在台灣就業之外,更應該放寬白領高階的人力資源移民台灣的條件,以利國家整體發展。
本次座談會吸引了具影響力之婦女組織團體以及關注性別平等議題的夥伴共襄盛舉,在疫情重創全球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前提之下,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性別不平等的結構性問題。而後疫情時期的重建重點工作,應以強化具性別觀點的公共政策與公共建設為優先。
9月4日上午「現代女性新挑戰」線上座談討論 。圖/亞太自由婦女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