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葛藝豪(Arthur Kroeber)最近出書《中國經濟:人人需要瞭解什麼》(China's Econom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對中國經濟崛起、未來走向,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以問答方式做了分析和闡述。其中還解釋了習近平試圖建立既利用市場發展經濟、又不斷強化黨的控制力的所謂“列寧式資本主義”,為什麼有可能在中國成功的原因。
人們說了30年、錯了30年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間,西方學者曾多次預言中國的一黨專制政體與市場經濟最終將無法並存,二者必居其一。但這一「最終」似乎一直沒有到來。長期居住北京的美國經濟學家葛藝豪,最近接受美國之音專訪,對此作了分析,他說:「問題是學者們說了30年,也錯了30年。因此,問題是為什麼?如我所說,關鍵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精英們,幾代以來對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之間的關係一直有十分精確的瞭解。」
葛藝豪認為,中共深入研究了蘇聯崩潰的教訓,得出結論:為保中共長久執政必須發展經濟。他表示:「訣竅在於你如何為經濟增長提供足夠空間,同時又不損害黨的控制。在搞清何時何地允許更多經濟自由方面,他們一直做得很成功,既創造更多經濟增長、又不損害黨的控制能力。」
習的目標是列寧式資本主義
葛藝豪認為,習近平上臺後設立的改革目標是建立列寧主義式的資本主義,即,利用市場發展經濟的同時繼續強化黨的控制力。他認為這一策略有可能成功,原因在於中國老百姓對中共統治的默認、中共鎮壓和物質改善兩手並舉的政策,以及中國中產階級的弱小和對現有體制的容忍。
「中國人口的大多數現在還不是中產階級。如果你是中產階級的一員,首先,你從過去20年黨的經濟政策中已經獲取了巨大利益;其次,你知道如果在一個民主制度裡,如果明天舉行選舉,你中產階級一定會輸掉,因為你只有人口的20%到25%。」
他們雖然對現實生活表示不滿,但卻沒有改革政治體制的訴求,他說:「我們看到的證據顯示,大部分城鎮中產階級願意忍受目前的政治制度,當然他們看不到更多可行的替代方案。」
犧牲一點點控制他都非常不舒服
不過葛藝豪承認,他對習近平的過度控制和缺乏能力落實改革政策有些悲觀,「現在的問題是,習近平是一位哪怕為經濟增長犧牲一點點控制都會讓他感到非常非常不舒服的領導人,這使他跟鄧小平以來的其它中共領導人都不同。」
但是,葛藝豪還是對中國改革停滯的現狀保留著希望,認為習近平可能仍決心進行廣泛改革,只是眼下在政治上還無法做到。他說:「如果這一解讀是對的,我們會在19大後看到一些變化,因為習近平在19大有機會用他自己的人馬替換掉一大批官員,使他能夠改變經濟政策的方向。」
本文摘錄自 美國之音(附連結) 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