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BBC》的報導,經過長達70年的禁令解除後,納粹獨裁者希特勒的反猶太宣言《我的奮鬥》竟然再次在德國成為暢銷書,解禁(2016年1月)一年來,已再版六刷,銷售數字高達8萬5千冊。
這相隔七十年的新版《我的奮鬥》,發行已屆滿一年,去年初第一次印刷的4千冊很快就全部售出。這項銷售成績,連出版商、慕尼克現代歷史研究所(IfZ)所長魏爾辛(Andreas Wirsching)都忍不住對媒體表示,「銷售數字令我們震驚」。
但是,要問的是:為什麼?
這本殺人魔希特勒所著,充滿反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種族主義觀點的書籍,為什麼要再出版?而且竟然在跨越世紀之後依舊暢銷?
根據重新出版該書(慕尼黑現代歷史研究所)的出版社社長魏爾辛表示,再版此書的部分原因是希望「先發制人」,他認為,為了防止這本書的內容被不負責任地散佈,有必要將這本書透過學者的重新詮釋後再版,而且,必須趕在納粹同情者之前推出有學者注釋的版本,以防被誤導。魏爾辛強調,他希望老師能夠用注釋版進行教學,面對這場世紀悲劇,他也提醒人們不要像上世紀50年代那樣認為「那場浩劫全是希特勒的錯」。
根據出版社表示,購買加註版《我的奮鬥》的讀者,並不是懷舊保守派,更不是極端右翼分子,反而是對政治和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表較多,其中也有不少教師。
另外,與納粹時期的版本不同, 現代歷史研究所出版的《我的奮鬥》的封面是沒有圖案的白色,也沒有希特勒的肖像。德國禁止使用例如「卐」字等納粹標記。
不過,縱使做了各種補強、修正,這本書的重新出版,仍然引起猶太人團體的強烈譴責。
《我的奮鬥》概括了希特勒的意識形態,被認為是他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政治基礎。希特勒在1923年慕尼克暴動失敗後被處以叛國罪,在巴伐利亞的一個監獄中服刑期間寫了這本書。該書是在1925年出版,受到德國人的狂熱追捧,在二戰結束前總共銷售了1200萬冊。
德國在1945年戰敗以後,盟軍把此書的版權交給德國巴伐利亞州。而擁有版權的巴伐利亞地方政府禁止出版此書。根據德國法律,版權有效期為70年,這本書的版權在2016年1月1日失效。因此,慕尼黑的出版社、現代歷史研究所是最早重新出版這本書的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