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已故的首任宮內廳長官田島道治的記載顯示,昭和天皇生前多次批評戰前軍部擅自行動是「以下犯上」,他甚至還自承錯誤,指出為了壓制陸軍在二戰期間一昧擴大戰事,因此才找了東條英機組閣,但沒想到結果卻適得其反。
田島道治主掌宮內廳時,與昭和天皇的多次交談都留下紀錄寫成詳細的《拜謁記》,如今他的後人則將這些資料交給NHK公諸於世。
軍部以下犯上 天皇束手無策
根據「共同社」的引述報導,昭和天皇在《拜謁記》中表示,1928年「皇姑屯事件」關東軍策動炸死張作霖,昭和天皇批評這時就已經種下敗戰禍根之本源。對於當時軍部的囂張專橫,他用「以下犯上」這四個字來形容,並主張「儘早根除」。
一直到了1936年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未遂的「二·二六事件」,昭和天皇說,這個時候「軍部之勢誰都未能阻止」了。
投降前還想打一場勝仗增加和談籌碼
因此昭和天皇便想出由陸軍實力派大將東條英機組閣,藉由其影響力壓制日本陸軍的氣焰,沒想到事與願違,太平洋戰事愈形擴大,「說是估計錯誤的話,的確如此…」對於任命東條英機,昭和天皇如此反省。
東條英機。圖:Wikimedia Commons/Unidentified photographer, CC BY-SA 4.0
但既然對於戰爭有所反省,其間也想阻止,可是為何最後會搞到用無條件投降的終戰方式呢?對於這點,天皇有話要說:「事情實際為(軍部)以下犯上,完全束手無策」。不過,對於無條件投降,《拜謁記》中也談到,昭和天皇當時確實還抱著期待日軍再打一場勝仗,造成對盟軍的打擊後,然後才開啟和談,就是所謂的「一擊和談論」,確實當時是有這樣的想像的。
願意宣布退位 讓日本重生 切割戰爭
昭和天皇(左1)。圖/沈聰榮翻攝
對於戰爭,從《拜謁記》公布的談話資料來看,昭和天皇確實有所認錯反省,「反省之處,要說有的話,我也有很多。」天皇除了對發動戰爭有所懺悔,對於後續應負的責任,他也曾向田島道治提到:「國民想我退位的話,我沒有絲毫猶豫,希望把此事也寫進去。」不過,《拜謁記》同時也提到天皇的退位,將「有損日本穩定」。
此外,「共同社」另一篇報導則分析,在東西冷戰加劇的背景下,昭和天皇否定戰前軍隊,但又多次主張通過修憲進行重新武裝。這篇報導根據1952年2月11日的記錄指出,昭和天皇說:「我認為僅就武裝一點而言,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修改為好。」然後,到了日本恢復獨立後的1952年5月8日,天皇再說:「絕對不願看到重新武裝導致舊軍閥式的東山再起,但既然存在受侵略的威脅,也不能沒有防衛性的新武裝。」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