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 研究消費、貧窮與福利 英學者迪頓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研究消費、貧窮與福利 英學者迪頓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5-10-13 00:29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英裔美學者迪頓獲得,其研究消費、貧窮與福利對公共政策、福利制度的制訂有重大貢獻。(網路圖片)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英裔美學者迪頓獲得,其研究消費、貧窮與福利對公共政策、福利制度的制訂有重大貢獻。(網路圖片)

瑞典皇家學院12日公布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來自英國愛丁堡,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的迪頓(Angus Deaton)獲得,他以研究「消費、貧窮以及福利」為主題,是跨總經與個經的研究,瑞典皇家學院在新聞稿中指出「為了制定增進福祉和減少貧窮的經濟政策,我們首先必須瞭解個人消費選擇。迪頓在提升這類理解上,無人能出其右。」

迪頓(Angus Deaton)的研究,因有助於重新界定全球衡量貧窮的方式,尤其是印度,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表示,迪頓的研究圍繞著三個中心問題,即消費者在不同商品上如何分配他們的支出,社會收入有多少用掉、多少儲蓄,以及我們要如何最妥善地分析福祉與貧窮,著重研究的是家戶經濟的研究,透過家戶的調查,包括收支分配、消費型態等,讓經濟學從學術走向實務,對公共政策的制訂也有重大貢獻。

《中央社》引述挪威經濟學院(Norwegian School of Economics)副教授阿瑪斯(Ingvild Almas)看法表示,迪頓的研究,使印度改變衡量貧窮的方法學,從而影響降低貧窮的政策。「譬如說,迪頓發現印度農村的貧窮人口遠較之前認為的多。而這也影響印度對窮人的津貼制度,讓窮人得以購買必需品。以前不被列為貧戶的家庭,現在依據新政策可獲得津貼,這是迪頓研究的直接結果。」

此外,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明郎受訪也指出說,由於台灣的經濟數據資料較完整,1998年迪頓也曾經來台灣做過調查。迪頓強調基本方法研究,社會科學不像物理化學可用推論,必須要有數據驗證,因此他仔細研究台灣、印度還有其他國家,來充實自己的理論。

《星島日報》則報導,迪頓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相信全球貧窮人口將繼續減少,正如他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逃離不平等:健康、財富及不平等的起源》(The Great Escape)中分析人類福利如何隨着時間逐漸提高,尤其是長壽和富裕。

不過,迪頓指人類仍然未完全擺脫赤貧的情況,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仍有7億人口處於赤貧水平。迪頓也認為減少貧窮人口和扶貧,有助解決當前難民危機。他認為,數百年來,世界持續不平等發展,導致很多地區的發展遠遠落後,若能改善貧窮地區的狀況,難民問題可望紓緩,但這當然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